一种房屋建筑用RC框架梁的防裂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0874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房屋建筑用RC框架梁的防裂加固结构,包括框架梁、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所述顶板水平设置于框架梁顶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焊接配合于顶板的左右两侧,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部超出框架梁的底部并通过第一紧固件组件配合连接,所述底板设置于框架梁的底部,底板的左端和顶板的左端均从框架梁的左端超出并通过第二紧固件组件配合连接,底板的右端和顶板的右端均从框架梁的右端超出并通过第三紧固件组件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紧固件组件实现左侧板和右侧板对框架梁的夹紧,利用第二紧固件组件和第三紧固件组件实现顶板和底板对框架梁的夹紧,进而实现对框架梁的加固,防止其开裂。防止其开裂。防止其开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建筑用RC框架梁的防裂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房屋建筑用RC框架梁的防裂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RC框架梁即钢筋混凝土梁,是一种用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结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部分RC框架梁会出现裂开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然而现有技术缺少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加固的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房屋建筑用RC框架梁的防裂加固结构技术方案。
[0004]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用RC框架梁的防裂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梁、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所述顶板水平设置于框架梁顶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焊接配合于顶板的左右两侧,三者构成倒扣于框架梁上的倒U形结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部超出框架梁的底部并通过设置的第一紧固件组件配合连接,所述底板位于框架梁的底部,底板的左端和顶板的左端均从框架梁的左端超出并通过设置的第二紧固件组件配合连接,底板的右端和顶板的右端均从框架梁的右端超出并通过设置的第三紧固件组件配合连接。
[0005]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用RC框架梁的防裂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组件包括穿设于左侧板底部和右侧板底部上的第一螺杆及两个分别螺接于第一螺杆左右两端的第一螺母,两个第一螺母分别用以与左侧板和右侧板相抵。
[0006]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用RC框架梁的防裂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组件包括穿设于顶板左端和底板左端上的第二螺杆及两个分别螺接于第二螺杆上下两端的第二螺母,两个第二螺母分别用以与顶板和底板相抵。
[0007]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用RC框架梁的防裂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紧固件组件包括穿设于顶板右端和底板右端上的第三螺杆及两个分别螺接于第三螺杆上下两端的第三螺母,两个第三螺母分别用以与顶板和底板相抵。
[0008]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用RC框架梁的防裂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有若干个,沿框架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右侧板有若干个,沿框架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左侧板和右侧板左右一一对应,所述底板同样有若干个,沿框架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底板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交错设置。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利用第一紧固件组件实现左侧板和右侧板对框架梁的夹紧,利用第二紧固件组件和第三紧固件组件实现顶板和底板对框架梁的夹紧,进而实现对框架梁的加固,防止其开裂。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所示,一种房屋建筑用RC框架梁的防裂加固结构,包括框架梁1、顶板2、左侧板3、右侧板4和底板5,所述顶板2水平设置于框架梁1顶部,所述左侧板3和右侧板4分别焊接配合于顶板2的左右两侧,三者构成倒扣于框架梁1上的倒U形结构,左侧板3和右侧板4的底部超出框架梁1的底部并通过设置的第一紧固件组件配合连接,所述底板5位于框架梁1的底部,底板5的左端和顶板2的左端均从左侧板3的左侧超出并通过设置的第二紧固件组件配合连接,底板5的右端和顶板2的右端均从右侧板4的右侧超出并通过设置的第三紧固件组件配合连接。
[0016]为实现左侧板3、右侧板4对框架梁1的夹紧,本技术作如下设置:所述第一紧固件组件包括穿设于左侧板3底部和右侧板4底部上的第一螺杆6及两个分别螺接于第一螺杆6左右两端的第一螺母7,两个第一螺母7分别用以与左侧板3和右侧板4相抵,使左侧板3和右侧板4夹紧框架梁4。
[0017]所述第一紧固件组件在安装时,先将第一螺杆6穿插在左侧板3和右侧板4上,然后在第一螺杆6的两端分别拧上第一螺母7。
[0018]为实现顶板2、底板5对框架梁1的夹紧,本技术作如下设置:所述第二紧固件组件包括穿设于顶板2左端和底板5左端上的第二螺杆8及两个分别螺接于第二螺杆8上下两端的第二螺母9,两个第二螺母9分别用以与顶板2和底板5相抵;所述第三紧固件组件包括穿设于顶板2右端和底板5右端上的第三螺杆10及两个分别螺接于第三螺杆10上下两端的第三螺母11,两个第三螺母11分别用以与顶板2和底板5相抵,两个第二螺母9和两个第三螺母11使顶板2和底板5对框架梁4进行夹紧。
[0019]所述第二紧固件组件在安装时,先将第二螺杆8穿插在顶板2和底板5上,然后在第二螺杆8的两端分别拧上第二螺母8。所述第三紧固件组件的安装操作参照第二紧固件组件。
[0020]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为避免底板5与左侧板3和右侧板4产生干扰,本技术还作如下设置:所述左侧板3有若干个,沿框架梁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间距与底板5长度对应,所述右侧板4有若干个,同样沿框架梁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间距同样与底板5长度对应,并且左侧板3和右侧板4左右一一对应,所述底板5同样有若干个,沿框架梁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底板5分别与左侧板3和右侧板4交错设置。
[0021]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左侧板3的上部可连为一体,下部形成间隔,所述若干右侧板4的上部可连为一体,下部形成间隔,所述若干底板5的中部可连为一体,左右两侧分别形成间隔。
[0022]本技术使用时,利用第一紧固件组件实现左侧板和右侧板对框架梁的夹紧,利用第二紧固件组件和第三紧固件组件实现顶板和底板对框架梁的夹紧,进而实现对框架梁的加固,防止其开裂。
[00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建筑用RC框架梁的防裂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梁、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所述顶板水平设置于框架梁顶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焊接配合于顶板的左右两侧,三者构成倒扣于框架梁上的倒U形结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部超出框架梁的底部并通过设置的第一紧固件组件配合连接,所述底板位于框架梁的底部,底板的左端和顶板的左端均从左侧板的左侧超出并通过设置的第二紧固件组件配合连接,底板的右端和顶板的右端均从右侧板的右侧超出并通过设置的第三紧固件组件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用RC框架梁的防裂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组件包括穿设于左侧板底部和右侧板底部上的第一螺杆及两个分别螺接于第一螺杆左右两端的第一螺母,两个第一螺母分别用以与左侧板和右侧板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跃飞顾昀王光明王颖华吴文鹃蔡焱欣程幼根陆丹孔万里袁珍妮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