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测温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0658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测温电路,包括主控芯片、蓄电模块、电压控制模块、测温模块以及无线模块,所述蓄电模块连接所述电压控制模块,所述电压控制模块连接主控芯片的电源输入端,所述测温模块和所述无线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主控芯片。通过采用第二场效应管控制第三场效应管的导通与关断,采用电压比较芯片以及其外围电路控制开启电压,在蓄电模块达到约定导通电压才导通第三场效应管,启动主控芯片以及其它模块的工作,减少未启动时的电能损耗。再者,只需采用一个电压比较芯片,相比传统的采用两个及以上电压比较芯片的方式,电路得到优化。电路得到优化。电路得到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测温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CT取电电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够应用于宽电流范围CT取电的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宽电流范围CT取电的电路常用于大电流、多能量的场景中取电,所适配的CT取电的器件体积庞大,且功耗也比较大。这种方式的CT取电难以直接应用在需要较小体积、低功耗的场景。
[0003]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了现有的技术后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测温电路,旨在改善无线测温电路的电压控制以及节约电能损耗。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无线测温电路,包括主控芯片、蓄电模块、电压控制模块、测温模块以及无线模块,所述蓄电模块连接所述电压控制模块,所述电压控制模块连接主控芯片的电源输入端,所述测温模块和所述无线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主控芯片。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压控制模块包括电压比较芯片、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电压比较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蓄电模块,所述电压比较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蓄电模块,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电压输入端。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压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与若干个电阻组成耗能单元,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漏极连接所述电压比较芯片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控芯片的低电压输出端连接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控芯片的检测引脚连接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压比较芯片的输出端。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压比较芯片的输出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之间设有第六二极管,所述第六二极管朝向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导通。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还包括有耗电模块,所述耗电模块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0013]通过采用第二场效应管控制第三场效应管的导通与关断,采用电压比较芯片以及其外围电路控制开启电压,在蓄电模块达到约定导通电压才导通第三场效应管,启动主控芯片以及其它模块的工作,减少未启动时的电能损耗。再者,只需采用一个电压比较芯片,
相比传统的采用两个及以上电压比较芯片的方式,电路得到优化。
[0014]通过将主控芯片的一个电压输出端连接至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能够在启动后的睡眠状态保持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的导通,便于间接性检测的快速唤醒。
[0015]通过在电压比较芯片的输出设置第一场效应管与其它电阻组成耗能单元,能够在电压比较芯片轻微漏电时不至于通过二极管导通第二场效应管,也能够在过压时消耗电能,将电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此外主控芯片还连接有耗电模块,耗电模块也能够电压较高时消耗电能,起到过压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无线测温电路的框图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无线测温电路中电压控制模块与主控芯片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参见图1和图2所示,无线测温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3、蓄电模块、电压控制模块、测温模块以及无线模块,蓄电模块连接电压控制模块,电压控制模块连接主控芯片的电源输入端,测温模块和所述无线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主控芯片。
[0021]电压控制模块包括电压比较芯片U1、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和第三场效应管Q3,电压比较芯片U1的输入端连接蓄电模块。第一场效应管Q1与若干个电阻组成耗能单元,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漏极连接电压比较芯片U1的输出端,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电压比较芯片U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蓄电模块,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主控芯片U3的电压输入端。
[0022]优选的,主控芯片U3的低电压输出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主控芯片U3的检测引脚连接第五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电压比较芯片U1的输出端。电压比较芯片U1的输出端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之间设有第六二极管D6,第六二极管D6朝向第二场效应管Q2导通。
[0023]具体的,电压控制模块包括电压比较芯片U1、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
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十八电容C18。
[0024]电压比较芯片U1的Vin引脚连接蓄电模块,电压比较芯片U1的GND引脚接地,电压比较芯片U1的Vin引脚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电压比较芯片U1的Vout引脚连接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
[0025]电压比较芯片U1的Vout引脚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蓄电模块,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主控芯片U3的VCC

MCU引脚。
[0026]主控芯片U3的IO

CHK引脚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电压比较芯片U1的Vout引脚。主控芯片U3的IO

PWR引脚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第十八电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线测温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芯片、蓄电模块、电压控制模块、测温模块以及无线模块,所述蓄电模块连接所述电压控制模块,所述电压控制模块连接主控芯片的电源输入端,所述测温模块和所述无线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主控芯片,所述电压控制模块包括电压比较芯片、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电压比较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蓄电模块,所述电压比较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蓄电模块,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电压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与若干个电阻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忠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立林高压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