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钢管立柱的精确定位可调节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038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钢管立柱的精确定位可调节支架,用于对单钢管立柱进行定位及垂直度调节,包括:外框架、钢芭片、千斤顶、单钢管立柱、支顶钢筋、千斤顶支座、三角板、护栏支座、吊环、方形角柱、剪刀架、拉结板、上下扶梯、防护栏杆、激光倾斜仪、钢板支架及方钢柱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激光倾斜仪对单钢管立柱的倾斜度进行测量,据实时测量结果,精确定位可调节支架的千斤顶调整单钢管立柱的垂直度,以满足单钢管立柱垂直度的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单钢管立柱的定位、垂直度调节,能够在自然地面对单钢管立柱进行精确定位与调节。对单钢管立柱进行精确定位与调节。对单钢管立柱进行精确定位与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钢管立柱的精确定位可调节支架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
,特别提供一种单钢管立柱的精确定位可调节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在深基坑施工当中,立柱桩是内支撑体系中的主要竖向支撑结构,通常采用钢管柱、格构柱或混凝土柱为支撑立柱。其底部采用混凝土灌注桩作为基础,目前基本都采用旋挖或钻孔机械进行灌注桩成孔,钢管柱、格构柱在成孔后灌注桩身混凝土前下放安装,其安装定位的精度通常只能达到临时立柱的要求。在如今的地铁施工项目中,也有采用HPE液压垂直插入机对钢管立柱进行定位调节,但该机体积庞大,机身较重,需要占用较大施工场地面积,运输与使用成本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钢管立柱的精确定位可调节支架,适用于单钢管立柱的定位、垂直度调节,能够在自然地面对单钢管立柱进行精确定位与调节。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钢管立柱的精确定位可调节支架,用于对单钢管立柱4进行定位及垂直度调节,包括:外框架1、钢芭片2、千斤顶3、单钢管立柱4、支顶钢筋5、千斤顶支座6、三角板7、护栏支座8、吊环9、方形角柱10、剪刀架11、拉结板12、上下扶梯13、防护栏杆14、激光倾斜仪15、钢板支架16及方钢柱脚17;
[0005]所述外框架1为方形框架,分为上下两层,外框架1内铺设有钢芭片2,上下两层外框架1通过与四个方形角柱10拼接成整体框架,下层外框架1底部四角处焊接有方钢柱脚17;所述整体框架四面四角处均焊接有拉结板12,上下两层外框架1四面通过剪刀架11拉结并与拉结板12焊接;所述上下两层外框架1正面左侧设置有上下扶梯13,上层外框架1上焊接有护栏支座8,护栏支座8内插防防护栏杆14,上层外框架1左右两侧各焊接有两个吊环9;所述单钢管立柱4外表面等间隔焊接有四块三角板7,单钢管立柱4通过三角板7架设在下层外框架1中部;所述上下两层外框架1四边中部均设置有千斤顶支座6,四个千斤顶3沿十字中心线上对称设于千斤顶支座6上,千斤顶3前端设置支顶钢筋5;所述单钢管立柱4内上部安装有激光倾斜仪15,激光倾斜仪15安装在单钢管立柱4内上部设置的钢板支架16上,根据激光倾斜仪15显示的倾角通过调节对应的千斤顶3,从而实现单钢管立柱4的垂直度调节。
[000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0007]通过预先测好调直架定位角点固定可调节支架,单钢管立柱起吊前,在单钢管立柱上部安装激光倾斜仪器,单钢管立柱安装好后,根据仪器显示倾角通过可调节支架上的千斤顶进行调节,以保证单钢管立柱的垂直度;施工前对单钢管立柱桩施工区域地基进行处理,并浇筑钢筋混凝土施工平台,以使可调节支架放置能保持水平并固定;本技术分为两层调节结构,采用两点定位原理使用上下两层设置的千斤顶进行调节,可调节支架通过吊车吊装,作业安全性高,施工成本低;本技术符合节能要求,通过对可调节支架的
回收利用,实现对钢板原材的循环使用,符合绿色、环保、节约、可循环的原则。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09]图2为本技术的正立面图;
[0010]图3为本技术的侧立面图;
[0011]图4为本技术的平面图;
[0012]图5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
[0013]图中:1、外框架;2、钢芭片;3、千斤顶;4、单钢管立柱;5、支顶钢筋;6、千斤顶支座;7、三角板;8、护栏支座;9、吊环;10、方形角柱;11、剪刀架;12、拉结板;13、上下扶梯;14、防护栏杆;15、激光倾斜仪;16、钢板支架;17、方钢柱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15]如图1~5所示,一种单钢管立柱的精确定位可调节支架,用于对单钢管立柱4进行定位及垂直度调节,包括:外框架1、钢芭片2、千斤顶3、单钢管立柱4、支顶钢筋5、千斤顶支座6、三角板7、护栏支座8、吊环9、方形角柱10、剪刀架11、拉结板12、上下扶梯13、防护栏杆14、激光倾斜仪15、钢板支架16及方钢柱脚17。
[0016]外框架1为方形框架,分为上下两层,外框架1使用工字钢焊接而成,上下两层外框架1内铺设有钢芭片2,外框架1通过与四个方形角柱10拼接成整体框架,方形角柱10采用尺寸合适的方钢切割并与外框架1焊接,下层外框架1底部四角处焊接有方钢柱脚17;整体框架四面四角处均焊接有拉结板12,上下两层外框架1四面通过剪刀架11拉结并与拉结板12焊接,剪刀架11采用L型角钢,拉结板12使用钢板切割而成;上下两层外框架1正面左侧设置有上下扶梯13,上层外框架1上焊接有护栏支座8,护栏支座8内插防防护栏杆14,上层外框架1左右两侧各焊接有两个吊环9,吊环9采用圆钢制作而成,整体框架中间为需安装的单钢管立柱4。
[0017]单钢管立柱4外表面等间隔焊接有四块三角板7,三角板7使用钢板切割而成,单钢管立柱4通过三角板7架设在下层外框架1中部;上下两层外框架1四边中部均设置有千斤顶支座6,四个千斤顶3沿十字中心线上对称设于千斤顶支座6上,千斤顶支座6由工字钢、槽钢与钢板焊接而成,千斤顶3前端设置支顶钢筋5,作为单钢管立柱4外缘与千斤顶3前端调节距离的补充支顶;单钢管立柱4内上部安装有激光倾斜仪15,激光倾斜仪15安装在单钢管立柱4内上部设置的钢板支架16上,根据激光倾斜仪15显示的倾角通过调节对应的千斤顶3,从而实现单钢管立柱4的垂直度调节。
[0018]本技术采用激光倾斜仪对单钢管立柱的倾斜度进行测量,据实时测量结果,精确定位可调节支架的千斤顶调整单钢管立柱的垂直度,以满足单钢管立柱垂直度的要求。
[0019]使用本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为:在立柱桩钻孔完成后,进行一次清孔后下入灌注桩钢筋笼,将其固定在护筒口;之后将钻孔周边泥浆、土等清理干净,测量员复测钢管柱桩中心点及调直架定位角点,将可调节支架吊装放置在已施工的混凝土平台上,将本实
用新型上下两层外框架安装完成,使用膨胀螺栓将其固定在调直架定位角点处;施工人员通过上下扶梯上至上层外框架,然后开始吊装下入单钢管立柱,单钢管立柱缓缓下放并实时观察钢管柱的垂直度,在接近设计标高时在单钢管立柱四周焊接三角板,使其可架设在可调节支架上,之后根据测量的中心点与实时反馈的垂直度,使用四边对应的千斤顶进行调节,调节满足设计要求后将单钢管立柱焊接固定在可调节支架的下层外框架上,最后再进行二次清孔及及浇筑桩身混凝土。
[002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钢管立柱的精确定位可调节支架,用于对单钢管立柱(4)进行定位及垂直度调节,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架(1)、钢芭片(2)、千斤顶(3)、单钢管立柱(4)、支顶钢筋(5)、千斤顶支座(6)、三角板(7)、护栏支座(8)、吊环(9)、方形角柱(10)、剪刀架(11)、拉结板(12)、上下扶梯(13)、防护栏杆(14)、激光倾斜仪(15)、钢板支架(16)及方钢柱脚(17);所述外框架(1)为方形框架,分为上下两层,外框架(1)内铺设有钢芭片(2),上下两层外框架(1)通过与四个方形角柱(10)拼接成整体框架,下层外框架(1)底部四角处焊接有方钢柱脚(17);所述整体框架四面四角处均焊接有拉结板(12),上下两层外框架(1)四面通过剪刀架(11)拉结并与拉结板(12)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资明玖胡仁志程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