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木结合的可移动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021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木结合的可移动房屋,包括底板、屋顶及墙板,所述墙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与屋顶之间,所述底板包括底部框架及设置在底部框架上的木地板,所述屋顶包括顶部框架及设置在顶部框架上的木顶板,所述墙板包括侧部框架及设置在侧部框架上的木侧板,所述底部框架、顶部框架、侧部框架、侧立柱采用钢制作而成;所述底板的四角位置分别设有角件,所述角件安装在所述底部框架上,所述角件上设有定位孔、第一吊装孔及第二吊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钢木结合的形式制作装配式木屋可多次部署、周转,可移动运输等功能,房屋装配性能强、污染小、与传统木结构相比具有结构更牢固,施工简单快捷;比钢结构住宅的优势是防腐性能更好、绿色环保。环保。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木结合的可移动房屋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钢木结合的可移动房屋,属于钢木结构木屋


技术介绍

[0002]木屋不仅冬暖夏凉、抗潮保湿、透气性强,还蕴含着醇厚的文化气息,淳朴典雅;梅雨季节亦能调节湿度,起到天然调节的作用;木材还有抗菌、杀菌、防虫的作用。因此木屋享有“会呼吸的房屋”的美誉,是集绿色环保、健康、居住舒适、安全、贴近自然、使用寿命长和设计风格独具个性等诸多优势于一身的健康型住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木结构房屋大多需要现场施工,施工周期比较长,装配式木屋还存在支撑强度、结构性能等问题。
[0003]轻钢结构建筑物尤其是现场生活、办公等用房,较多依然在使用或组装式或拆装式临建房屋,这种临建房屋部件多、对现场条件要求较高、综合安装周期长、造价较高,且舒适性较差,较多都存在着结构冷桥、热量流失较多、不节能环保;另外,对于周期性短期使用及现场转移等周转不灵活,不能整体吊装移动,并且再安装后密封及外观效果不理想,不符合建筑节能要求及预制房屋产业化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预制,现场施工方便,结构强度高,隔断结构冷桥且能实现短距离移动的钢木结合的可移动房屋。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钢木结合的可移动房屋,包括底板、屋顶及墙板,所述墙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与屋顶之间,所述底板包括底部框架及设置在底部框架上的木地板,所述屋顶包括顶部框架及设置在顶部框架上的木顶板,所述墙板包括侧部框架及设置在侧部框架上的木侧板,所述底部框架、顶部框架、侧部框架、侧立柱采用钢制作而成;
[0006]所述底板的四角位置分别设有角件,所述角件安装在所述底部框架上,所述角件的底部设有用于与快装滚轮或快装底盘的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角件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吊装孔及第二吊装孔,所述第一吊装孔与第二吊装孔连通。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钢结构保证房屋整体框架的结构强度,模块化的木质墙体、地面、屋面隔断了钢结构与房屋室内的冷桥,使房屋的节能性能大大提高;受力构件采用钢结构形式,外包的采用木结构,钢木结合结构将钢结构与传统的木结构相结合的,使房屋建筑不仅具有了传统的建筑风格,而且更坚固耐用,房屋底部的角件可配合快装锁紧装置加装滚轮实现短距离移动,也可以配合快装锁紧底盘实现公路运输,底部采用钢框架增加整体钢性使其与快装配件配合实现装配式房屋的可移动性。所有构件皆可事先在工厂内预制,可以整体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房屋,然后通过吊装孔将其吊装到车辆上运输到房屋位置;也可以做为模块式构件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不仅方便运输,而且部署安装方便快捷。采用钢木结合的形式制作装配式木屋可多次部署、周转,可移动运输等功能,房屋装配性能强、污染小、与传统木结构相比具有结构更牢固,施工简单快捷;比钢结构住宅的优势
是防腐性能更好、绿色环保。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9]进一步的,所述角件内部中空。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角件在满足强度的同时能减轻重量,此外一方面便于快装滚轮上的定位销与定位孔的插装配合,另一方面在吊装时,吊带穿过两吊装孔更方便快捷。
[0011]进一步的,所述角件与所述底部框架焊接。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角件与底部框架的连接强度,保证了房屋整体的钢性从而为房屋可移动性提供保证。
[0013]进一步的,所述侧部框架或侧立柱的上、下端分别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顶部框架、底部框架连接。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紧固螺栓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方便,便于现场对房屋进行装配安装,此外保证钢制框架的连接强度。
[0015]进一步的,所述木地板、木顶板及木侧板皆包括木板层、设置在木板层外侧的防潮层、保温层和/或隔音层。
[0016]进一步的,所述隔音层设置在所述木板层的内侧。
[0017]进一步的,所述防潮层及保温层由外向内依次设置在所述木板层的外侧。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对房屋的防潮、保温或隔音等方便的要求,在房屋木质板材外侧设置防潮层、保温层和/或隔音层,从而使得房屋保温隔热隔声的性能。
[0019]进一步的,所述墙板上设有门窗。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门窗可根据房屋的布局设计设置在侧板上,待钢木结合房屋瓶装完成后可以在对应预留门窗位置进行门窗的安装。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一侧墙板省略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角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的角件的定位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的板材的层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底板;11、底部框架;12、木地板;2、墙板;21、侧部框架;22、木侧板;3、屋顶;31、木顶板;4、角件;41、定位孔;42、第一吊装孔;43、第二吊装孔;51、木板层;52、保温层;53、防潮层;54、隔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0]如图1

图7所示,一种钢木结合的可移动房屋,包括底板1、屋顶3及墙板2,所述墙板2设置在所述底板1与屋顶3之间,所述底板1包括底部框架11及设置在底部框架11上的木地板12,所述屋顶3包括顶部框架及设置在顶部框架上的木顶板31,所述墙板2包括侧部框架21及设置在侧部框架21上的木侧板22,所述底部框架11、顶部框架、侧部框架21、侧立柱采用钢制作而成;
[0031]所述底板1的四角位置分别设有角件4,所述角件4安装在所述底部框架11上,所述角件4的底部设有用于与快装滚轮或快装底盘的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孔41,所述角件4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吊装孔42及第二吊装孔43,所述第一吊装孔42与第二吊装孔43连通。
[0032]所述角件4内部中空。角件4在满足强度的同时能减轻重量,此外一方面便于快装滚轮上的定位销与定位孔41的插装配合,另一方面在吊装时,吊带穿过两吊装孔更方便快捷。
[0033]所述角件4与所述底部框架11焊接。保证角件4与底部框架11的连接强度,保证了房屋整体的钢性从而为房屋可移动性提供保证。
[0034]所述侧部框架21或侧立柱的上、下端分别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顶部框架、底部框架11连接。紧固螺栓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方便,便于现场对房屋进行装配安装,此外保证钢制框架的连接强度。
[0035]所述木地板12、木侧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木结合的可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屋顶(3)及墙板(2),所述墙板(2)设置在所述底板(1)与屋顶(3)之间,所述底板(1)包括底部框架(11)及设置在底部框架(11)上的木地板(12),所述屋顶(3)包括顶部框架及设置在顶部框架上的木顶板(31),所述墙板(2)包括侧部框架(21)或侧立柱及设置在侧部框架(21)或侧立柱上的木侧板(22),所述底部框架(11)、顶部框架、侧部框架(21)、侧立柱采用钢制作而成;所述底板(1)的四角位置分别设有角件(4),所述角件(4)安装在所述底部框架(11)上,所述角件(4)的底部设有用于与快装滚轮或快装底盘的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孔(41),所述角件(4)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吊装孔(42)及第二吊装孔(43),所述第一吊装孔(42)与第二吊装孔(4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木结合的可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角件(4)内部中空。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小杰王振隆贾义栋陈丽萍吴相明宫金军
申请(专利权)人:有筑装配式建筑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