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光梅专利>正文

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001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下表面与第一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下表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下表面通过固定板与机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盘的外表面套设有履带,所述履带内壁的左侧面与第二转盘的外表面卡接,所述第一转盘的下表面与转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套设有若干个搅拌片。该水利工程清淤装置,通过设置污泥泵、绞龙、履带、搅拌杆和脱水箱,更加方便的对清淤场地内在含有大量水的淤泥进行清理,脱水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运输,有效的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量,同时避免了淤泥堵塞在污泥泵中而对清理效率造成影响。淤泥堵塞在污泥泵中而对清理效率造成影响。淤泥堵塞在污泥泵中而对清理效率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具体为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水利清理淤泥装置在水利清理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水利清理淤泥装置水利工程中河道系统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淤泥清理作为水利工程中的一部分,具有治理难、治理成本高的等难点,尤其是河道内淤泥囤积,导致河道载水量低,河水流动性差,从而加剧了河道的污染,但其清理能力有限,只能过滤不能对沉积的淤泥进行清理,因此需要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对河道进行清理淤泥,现有的水利工程的清淤场地存在清理的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水,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运输,给工作人员增加工作量,且经常会出现淤泥结团的现象,导致淤泥水泵中,影响清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水利工程清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水利工程的清淤场地存在清理的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水,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运输,给工作人员增加工作量,且经常会出现淤泥结团的现象,导致淤泥水泵中,影响清理效率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下表面与第一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下表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下表面通过固定板与机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盘的外表面套设有履带,所述履带内壁的左侧面与第二转盘的外表面卡接,所述第一转盘的下表面与转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套设有若干个搅拌片,所述第二转盘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7]所述第二转盘的下表面与第一电动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底端与搅拌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机箱的左侧面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内壁与进料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管的左端通过直角弯管与污泥泵的右端相连通,所述机箱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脱水箱,所述机箱的下表面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机箱内壁的右侧面与绞龙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机箱的右侧面开设右出料口。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电机的下表面与电机柜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柜的正面与散热网的外表面卡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机箱的内壁与滑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机箱内壁的下表面与两个滑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滑坡均呈三角形。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机箱下表面的四角处分别与四个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四个支撑杆的底端分别与四个刹车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机箱的下表面与两个第二电动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底端与圆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圆盘的下表面与四个铆钉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圆盘的下表面与第三电动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底端与托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机箱的上表面开设有配重槽,所述配重槽内壁的下表面与配重块的下表面相互搭接,所述机箱的上表面与合页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机箱的上表面通过合页与活动板下表面铰接,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与扶手的底端固定连接。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该水利工程清淤装置,通过设置污泥泵、绞龙、履带、搅拌杆和脱水箱,接着操作人员启动污泥泵对淤泥进行抽取,而淤泥通过直角弯管进入进料管,随后通过进入管排入机箱内部,当淤泥进入机箱内部后,搅拌片在第一转盘的带动下对淤泥进行搅拌,搅拌完毕后通过滑板从进料口排入脱水箱,进入脱水箱内部的淤泥在滑坡的驱动下流入绞龙内部,接着操作启动绞龙对淤泥进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通过脱水箱对淤泥进行脱水,随后将污水从排水孔排出,最后将淤泥从出料口排出,更加方便的对清淤场地内在含有大量水的淤泥进行清理,脱水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运输,有效的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量,同时避免了淤泥堵塞在污泥泵中而对清理效率造成影响。
[0017]2、该水利工程清淤装置,通过设置刹车轮、铆钉和托盘,操作人员将刹车轮上方的刹车片拨开,随后推动该清淤装置,使该清淤装置移动,当该清淤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时,操作人员驱动第三电动推杆向下移动,当托盘与地面接触后驱动第三电动推杆将圆盘向上推动,当遇到泥泞地面时,将第三电动推杆向下移动,随后通过第二电动推杆向下推动将铆钉插入地面,方便了对该清淤装置搬运的同时,对该清淤装置进行固定,提高了该清淤装置的稳定性,有效的减少了该清淤装置在停靠时在滚轮的作用下而自行移动而造成人员受伤的可能。
[0018]3、该水利工程清淤装置,通过设置扶手、活动板和配重块,在使用过程中,为避免该清淤装置因重心不稳而倒下,操作人员用手将扶手提起,随后将活动板打开,最后将配置块搬运至机箱上方的配重槽内部,避免了该清淤装置因重心不稳而倒地,从而对该清淤装置的清理效果造成影响,同时有效的提高该清淤装置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提高该清淤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机箱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履带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滑坡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电机、2第一转盘、3履带、4转动杆、5搅拌片、6固定板、7第二转盘、8第一电
动推杆、9搅拌杆、10电机柜、11机箱、12滑板、13进料口、14进料管、15直角弯管、16污泥泵、17绞龙、18脱水箱、19滑坡、20排水孔、21出料口、22支撑杆、23刹车轮、24第二电动推杆、25圆盘、26铆钉、27第三电动推杆、28托盘、29配重槽、30配重块、31合页、32活动板、33扶手、34散热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5]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包括电机1,电机1的下表面与第一转盘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电机1的下表面与固定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电机1的下表面通过固定板6与机箱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转盘2的外表面套设有履带3,履带3内壁的左侧面与第二转盘7的外表面卡接,第一转盘2的下表面与转动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转动杆4的外表面套设有若干个搅拌片5,第二转盘7的上表面与固定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26]第二转盘7的下表面与第一电动推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电动推杆8的底端与搅拌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机箱11的左侧面开设有进料口13,进料口13的内壁与进料管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进料管14的左端通过直角弯管15与污泥泵16的右端相连通,机箱11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脱水箱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包括电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的下表面与第一转盘(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的下表面与固定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的下表面通过固定板(6)与机箱(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盘(2)的外表面套设有履带(3),所述履带(3)内壁的左侧面与第二转盘(7)的外表面卡接,所述第一转盘(2)的下表面与转动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4)的外表面套设有若干个搅拌片(5),所述第二转盘(7)的上表面与固定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盘(7)的下表面与第一电动推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8)的底端与搅拌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机箱(11)的左侧面开设有进料口(13),所述进料口(13)的内壁与进料管(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管(14)的左端通过直角弯管(15)与污泥泵(16)的右端相连通,所述机箱(11)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脱水箱(18),所述机箱(11)的下表面开设有排水孔(20),所述机箱(11)内壁的右侧面与绞龙(17)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机箱(11)的右侧面开设右出料口(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的下表面与电机柜(10)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柜(10)的正面与散热网(34)的外表面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梅
申请(专利权)人:杨光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