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95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水器,包括热水器本体、环形导流盒以及U形导流板,热水器本体包括进水管,环形导流盒的中央套设于进水管的下部上并且环形导流盒的内腔与进水管的内腔连通,环形导流盒上开设有环形间隔排列的第一进水孔,U形导流板的相对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一端均固接于环形导流盒上并且U形导流板的底壁与第一进水孔相对,相邻的两个U形导流板的空腔相对布置,以使相邻的两个U形导流板的出水水流相对冲降低水流冲击力。出水水流相对冲降低水流冲击力。出水水流相对冲降低水流冲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水加热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热水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行业内为了提高电热水器热水输出率指标,普遍采用进水挡水结构,将进入内胆中的冷水导流至内胆底部,然后根据热水分层原理,通过冷水将热水慢慢往上抬升。冷水进入内胆底部速度越缓慢,对热水分层的扰乱便越小,热水输出率数值将会越高。
[0003]但是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的挡水结构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简单的挡水结构,虽然可以把进入内胆的冷水导流至底部,但是水流流速过高,碰到胆壁后会马上反弹上冲,极容易扰乱上层热水,影响热水输出率指标。而复杂的挡水结构,往往尺寸较大,或者需要增加内部缓流用的部件,造成成本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水器,其优点是:由于环形导流盒上开设有环形间隔排列的第一进水孔,U形导流板的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一端均与环形导流盒固接,U形导流板的底壁与第一进水孔相对,这样,U形导流板将水流导向U形导流板的两侧,相邻的两个U形导流板的出水流相对冲,以降低水流冲击力,避免扰乱上层热水,实现提升热水输出率的效果,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5]本技术的一种热水器,包括热水器本体、环形导流盒以及至少两个U形导流板,热水器本体包括进水管,环形导流盒的中央套设于进水管的下部上并且环形导流盒的内腔与进水管的内腔连通,环形导流盒上开设有环形间隔排列的第一进水孔,U形导流板的相对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一端均固接于环形导流盒上并且U形导流板的底壁与第一进水孔相对,相邻的两个U形导流板的空腔相对布置,以使相邻的两个U形导流板的出水水流相对冲降低水流冲击力。
[0006]本技术的一种热水器还可以是:
[0007]环形导流盒包括环形侧壁以及固接于环形侧壁上下两端的环形顶壁和环形底壁,环形顶壁和环形底壁的中央均套设在进水管上,第一进水孔开设在环形底壁上,U形导流板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上端均固接于环形底壁上。
[0008]第一进水孔的数量为十二个并且U形导流板相应为十二个。
[0009]还包括内圈翅片,内圈翅片环形间隔排列地固接于环形顶壁的内侧面上,以在环形导流盒内消耗水流冲击力。
[0010]还包括外圈翅片,外圈翅片环绕内圈翅片间隔排列地固接于环形顶壁的内侧面上并与内圈翅片错位布置,以提升环形导流盒内水流冲击力的消耗。
[0011]进水管包括防电墙进水管和外套管,防电墙进水管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进水孔,外套管套设于防电墙进水管外,以安装环形导流盒,外套管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二进水孔对应的第三进水孔,以使防电墙进水管的内腔与环形导流盒的内腔连通。
[0012]第二进水孔和第三进水孔均环形间隔排列,以降水流冲击力。
[0013]外套管的侧壁上设有环形阶面,以对环形导流盒的安装高度限位。
[0014]外套管的侧壁上端部环形间隔开设有四个条形孔,外套管的侧壁上端设有四个倒齿头,倒齿头的下端面与环形顶壁的上端面抵接,以对环形导流盒的轴向限位。
[0015]环形底壁与环形侧壁可拆卸式连接。
[0016]本技术的一种热水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由于包括热水器本体、环形导流盒以及U形导流板,热水器本体包括进水管,环形导流盒的中央套设于进水管的下部上并且环形导流盒的内腔与进水管的内腔连通,环形导流盒上开设有环形间隔排列的第一进水孔,U形导流板的相对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一端均固接于环形导流盒上并且U形导流板的底壁与第一进水孔相对,相邻的两个U形导流板的空腔相对布置。这样,自来水通过环形导流盒的第一进水孔进入热水器的内胆内时,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底壁共同将水流导向至U形导流板的空腔的两端开口方向,由于相邻的两个U形导流板的空腔相对布置,相邻的两个U形导流板的出水水流相对冲,从而降低水流冲击力,避免扰乱上层热水,实现提升热水输出率的效果,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热水器的透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热水器的环形导流盒安装于外套管上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热水器的环形导流盒与外套管拆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热水器的环形导流盒的内部以及U形导流板的构造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示出的U形导流板的放大图。
[0022]图6为图1示出的A部分的放大图。
[0023]图号说明
[0024]1、热水器本体;11、进水管;111、防电墙进水管;1111、第二进水孔;112、外套管;1121、第三进水孔;1122、环形阶面;1123、条形孔;1124、倒齿头;12、安装座;13、外壳;14、内胆;
[0025]2、环形导流盒;21、第一进水孔;22、环形侧壁;23、环形顶壁;24、环形底壁;25、内圈翅片;26、外圈翅片;
[0026]3、U形导流板;31、第一侧壁;32、第二侧壁;33、底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6对本技术的一种热水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本技术的一种热水器,请参考图1至图6相关各图,包括热水器本体1、环形导流盒2以及U形导流板3。
[0029]热水器本体1包括进水管11、安装座12、外壳13以及内胆14,进水管11的下端安装于安装座12的上端接口内,安装座12的上端与内胆14的接口连接,安装座12的下端穿过外壳13与自来水管连通。
[0030]环形导流盒2的中央套设于进水管11的下部上并且环形导流盒2的内腔与进水管11的内腔连通,环形导流盒2上开设有环形间隔排列的第一进水孔21。
[0031]U形导流板3的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底壁33和环形导流盒2围设形成有空腔,U形导流板3的第一侧壁31与第二侧壁32的一端均固接于环形导流盒2上并且U形导流板3的底壁33与第一进水孔21相对,第一进水孔21位于第一侧壁31与第二侧壁32之间,相邻的两个U形导流板3的空腔相对布置,优选U形导流板3的数量与第一进水孔21的数量相对应。
[0032]工作原理:自来水通过安装座12、进水管11以及环形导流盒2进入内胆14内,其中,自来水通过环形导流盒2的第一进水孔21进入内胆14内时,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以及底壁33共同将水流导向至U形导流板3的空腔的两端开口方向,由于相邻的两个U形导流板3的空腔相对布置,这样,两个U形导流板3的出水水流相对冲,从而降低水流冲击力,避免扰乱上层热水,实现提升热水输出率的效果,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33]本技术的一种热水器,请参考图1至图6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环形导流盒2包括环形侧壁22以及固接于环形侧壁22上下两端的环形顶壁23和环形底壁24。
[0034]环形顶壁23和环形底壁24的中央均套设在进水管11上,第一进水孔21开设在环形底壁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水器本体(1),包括进水管(11),环形导流盒(2),所述环形导流盒(2)的中央套设于所述进水管(11)的下部上并且所述环形导流盒(2)的内腔与所述进水管(11)的内腔连通,所述环形导流盒(2)上开设有环形间隔排列的第一进水孔(21),至少两个U形导流板(3),所述U形导流板(3)的相对的第一侧壁(31)与第二侧壁(32)的一端均固接于所述环形导流盒(2)上并且所述U形导流板(3)的底壁(33)与所述第一进水孔(21)相对,相邻的两个所述U形导流板(3)的空腔相对布置,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U形导流板(3)的出水水流相对冲降低水流冲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流盒(2)包括环形侧壁(22)以及固接于所述环形侧壁(22)上下两端的环形顶壁(23)和环形底壁(24),所述环形顶壁(23)和所述环形底壁(24)的中央均套设在所述进水管(11)上,所述第一进水孔(21)开设在所述环形底壁(24)上,所述U形导流板(3)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上端均固接于所述环形底壁(2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孔(21)的数量为十二个并且所述U形导流板(3)相应为十二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圈翅片(25),所述内圈翅片(25)环形间隔排列地固接于所述环形顶壁(23)的内侧面上,以在所述环形导流盒(2)内消耗水流冲击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添杰杨世恩邓飞忠仇明贵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