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点对点无线通信设备的自动对准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点对点无线通信设备的自动对准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频谱资源日趋紧张,微波通信已成为一种趋势。毫米波通信由于带宽大,方向性好,波束窄,受杂波影响小,穿透能力强,适合全天候的稳定通信。然而,毫米波在远距离通信应用中,通常会采用窄波束工作方式,由于波束窄,对准方面比较难,这给安装调试带来较大的难题。而目前无线通信设备的对准,通常是采用人工对准,依靠人力在塔上进行天线方位角以及俯仰角的手动调节,期间还需要其余人进行相关接收功率等指标的监控和适时反馈,导致对准过程耗时费力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速度快、效率高且能够实现精确对准的点对点无线通信设备的自动对准方法和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点对点无线通信设备的自动对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对点无线通信设备的自动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位于两端的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理论转动角度,所述理论转动角度包括转动方位角和转动俯仰角;S2、基于所述理论转动角度和误差角度范围分别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粗调;S3、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轮流进行步进式自动精调以彼此对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对点无线通信设备的自动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S11、采集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经度、纬度和高度,并基于所述经度、所述纬度和所述高度计算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S12、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初始方位角、初始俯仰角以及所述距离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转动方位角和转动俯仰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对点无线通信设备的自动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进一步包括:S111、采集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经度、纬度和高度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经度、纬度和高度;S112、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地心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地心的距离,其中r为地球半径;S113、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经度、纬度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经度、纬度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对点无线通信设备的自动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进一步包括:S121、将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初始方位角均设为正北向,并基于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转动方位角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转动方位角:;其中,,;S122、将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俯仰角均设为重力方向,并基于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转动俯仰角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转动俯仰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对点无线通信设备的自动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进一步包括:S123、重新将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初始方位角均设为正东向、正南向或者正西向,并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转动方位角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转动方位角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二转动方位角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转动方位角;和/或S124、重新将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初始俯仰角均设为水平方向或者反重力方向,并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转动俯仰角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转动俯仰角计算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二转动俯仰角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转动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建淮,罗俊炘,张莉,周杰,宋晶,刘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永达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