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DPF的再生控制方法、装置和发动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987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DPF的再生控制方法、装置和发动机,该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DPF和第二DPF的发动机后处理系统中,包括:根据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预设温度限值确定DPF上游实际温度;根据DPF上游温度设定值和DPF上游实际温度进行闭环控制并根据闭环控制结果确定HC喷射反馈油量;根据HC喷射反馈油量、HC喷射前馈油量和喷油边界确定再生喷油量;基于所述再生喷油量进行DPF再生;其中,DPF上游温度设定值是根据废气质量流量和DOC上游温度测量值查询DPF上游温度设定值MAP后确定的,从而提高了对双DPF进行再生的可靠性。行再生的可靠性。行再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DPF的再生控制方法、装置和发动机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控制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DPF的再生控制方法、装置和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在柴油机后处理系统中,需要利用DPF来降低发动机颗粒排放。当碳载量达到一定限值需要进行DPF再生。DPF再生分为主动再生和被动再生,主动再生通过发动机后喷或第七支喷油嘴喷射柴油,使Soot在高温(500℃以上)和O2反应,一般是周期发生;被动再生通过发动机热管理措施或当发动机运行在高温工况时,使Soot在较低温度(一般250℃

450℃)时,与NO2反应,一般是连续发生。
[0003]双DPF的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可以降低发动机排气背压,提高发动机热效率,节省油耗,降低使用成本。然而,现有技术中对双DPF的再生喷油量进行控制时的准确度不高,因此无法可靠的对双DPF进行再生。
[0004]因此,如何提高对双DPF进行再生的可靠性,是目前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DPF的再生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双DPF的再生喷油量进行控制时的准确度不高,造成对双DPF进行再生时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6]该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DPF和第二DPF的发动机后处理系统中,包括:根据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预设温度限值确定DPF上游实际温度;根据DPF上游温度设定值和DPF上游实际温度进行闭环控制并根据闭环控制结果确定HC喷射反馈油量;根据HC喷射反馈油量、HC喷射前馈油量和喷油边界确定再生喷油量;基于所述再生喷油量进行DPF再生;其中,DPF上游温度设定值是根据废气质量流量和DOC上游温度测量值查询DPF上游温度设定值MAP后确定的。
[000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预设温度限值确定DPF上游实际温度,具体为:若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中的最大值小于预设温度限值,基于斜坡控制Ramp将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的平均值确定为DPF上游实际温度;若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不小于预设温度限值,基于斜坡控制Ramp将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中的最大值确定为DPF上游实际温度。
[0008]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HC喷射反馈油量、HC喷射前馈油量和喷油边界确
定再生喷油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DOC上游温度查CUR得到排气的热容;确定再生需要释放的热量Q:Q=废气质量流量*排气的热容*(再生温度的设定值

DOC上游温度传感器值);基于DOC上游温度和废气质量流量查MAP得到DOC中HC的转换效率;确定HC喷射前馈油量q:q= Q/燃油热值/DOC中HC的转换效率。
[0009]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根据HC喷射反馈油量、HC喷射前馈油量和喷油边界确定再生喷油量,具体为:将HC喷射反馈油量与HC喷射前馈油量相加再与喷油边界取小后确定再生喷油量。
[0010]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基于所述再生喷油量进行DPF再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DPF处于再生模式且不完全再生次数大于次数限值,将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取小后与废气质量流量查询再生时间限值修正MAP,并确定时间修正因子;基于时间修正因子对当前再生时间进行修正;其中,不完全再生次数在基于再生时间超过最大保护时间限值退出再生时累加一,若不完全再生次数不大于次数限值且基于模型计算碳载量小于限值退出再生,不完全再生次数清零。
[0011]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双DPF的再生控制装置,应用于包括第一DPF和第二DPF的发动机后处理系统中,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预设温度限值确定DPF上游实际温度;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DPF上游温度设定值和DPF上游实际温度进行闭环控制并根据闭环控制结果确定HC喷射反馈油量;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HC喷射反馈油量、HC喷射前馈油量和喷油边界确定再生喷油量;再生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再生喷油量进行DPF再生;其中,DPF上游温度设定值是根据废气质量流量和DOC上游温度测量值查询DPF上游温度设定值MAP后确定的。
[0012]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若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中的最大值小于预设温度限值,基于斜坡控制Ramp将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的平均值确定为DPF上游实际温度;若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不小于预设温度限值,基于斜坡控制Ramp将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中的最大值确定为DPF上游实际温度。
[001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DOC上游温度查CUR得到排气的热容;
确定再生需要释放的热量Q:Q=废气质量流量*排气的热容*(再生温度的设定值

DOC上游温度传感器值);基于DOC上游温度和废气质量流量查MAP得到DOC中HC的转换效率;确定HC喷射前馈油量q:q= Q/燃油热值/DOC中HC的转换效率。
[001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将HC喷射反馈油量与HC喷射前馈油量相加再与喷油边界取小后确定再生喷油量。
[0015]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修正模块,用于:若DPF处于再生模式且不完全再生次数大于次数限值,将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取小后与废气质量流量查询再生时间限值修正MAP,并确定时间修正因子;基于时间修正因子对当前再生时间进行修正;其中,不完全再生次数在基于再生时间超过最大保护时间限值退出再生时累加一,若不完全再生次数不大于次数限值且基于模型计算碳载量小于限值退出再生,不完全再生次数清零。
[0016]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双DPF的再生控制装置。
[0017]通过应用以上技术方案,在包括第一DPF和第二DPF的发动机后处理系统中,根据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预设温度限值确定DPF上游实际温度;根据DPF上游温度设定值和DPF上游实际温度进行闭环控制并根据闭环控制结果确定HC喷射反馈油量;根据HC喷射反馈油量、HC喷射前馈油量和喷油边界确定再生喷油量;基于所述再生喷油量进行DPF再生;其中,DPF上游温度设定值是根据废气质量流量和DOC上游温度测量值查询DPF上游温度设定值MAP后确定的,从而提高了对双DPF进行再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DPF的再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第一DPF和第二DPF的发动机后处理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预设温度限值确定DPF上游实际温度;根据DPF上游温度设定值和DPF上游实际温度进行闭环控制并根据闭环控制结果确定HC喷射反馈油量;根据HC喷射反馈油量、HC喷射前馈油量和喷油边界确定再生喷油量;基于所述再生喷油量进行DPF再生;其中,DPF上游温度设定值是根据废气质量流量和DOC上游温度测量值查询DPF上游温度设定值MAP后确定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预设温度限值确定DPF上游实际温度,具体为:若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中的最大值小于预设温度限值,基于斜坡控制Ramp将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的平均值确定为DPF上游实际温度;若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不小于预设温度限值,基于斜坡控制Ramp将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中的最大值确定为DPF上游实际温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HC喷射反馈油量、HC喷射前馈油量和喷油边界确定再生喷油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DOC上游温度查CUR得到排气的热容;确定再生需要释放的热量Q:Q=废气质量流量*排气的热容*(再生温度的设定值

DOC上游温度传感器值);基于DOC上游温度和废气质量流量查MAP得到DOC中HC的转换效率;确定HC喷射前馈油量q:q= Q/燃油热值/DOC中HC的转换效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HC喷射反馈油量、HC喷射前馈油量和喷油边界确定再生喷油量,具体为:将HC喷射反馈油量与HC喷射前馈油量相加再与喷油边界取小后确定再生喷油量。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再生喷油量进行DPF再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DPF处于再生模式且不完全再生次数大于次数限值,将第一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和第二DPF的上游温度测量值取小后与废气质量流量查询再生时间限值修正MAP,并确定时间修正因子;基于时间修正因子对当前再生时间进行修正;其中,不完全再生次数在基于再生时间超过最大保护时间限值退出再生时累加一,若不完全再生次数不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钊王佳兴安存国王志坚王国栋褚国良杜祥宁王云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