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控制稻田自繁小龙虾苗种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稻田繁殖小龙虾
,特别涉及一种生物控制稻田自繁小龙虾苗种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龙虾是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水生动物。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
‑
11.9厘米,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
[0003]小龙虾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乏时亦自相残杀。小龙虾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
[0004]目前稻虾连作为新兴的养殖方式,稻虾连作田块中自繁大量小龙虾苗种,由于自繁大量小龙虾苗种无新田块可养,导致农户自繁小龙虾苗种无法销售,从而使农户稻虾连作田块养殖中小龙虾养殖密度过高,无法满足小龙虾正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控制稻田自繁小龙虾苗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土地肥沃的稻田,对稻田挖回字形基坑,使回字形基坑的蓄水高度为0.6
‑
0.8m,且在回字形基坑的表面上插入立杆,在立杆上围网,且提前育秧,大田移栽,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量为零;S2:向回字形基坑内投放小龙虾苗种,小龙虾苗种的规格为数量4200
‑
4800尾/亩,26
‑
28千克/亩,根据回字形基坑内天然饵料的多少进行投喂,每亩投饲量为2.0
‑
3.0kg,饲料以颗粒饲料为主;S3:将异育银鲫中科5号和团头鲂放入回字形基坑内,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投放规格为200
‑
400尾/亩,6
‑
10kg/尾,团头鲂的投放规格为20
‑
40尾/亩,3
‑
5kg/尾;S4:异育银鲫中科5号和团头鲂投入回字形基坑前15天停止投喂饲料,让异育银鲫中科5号四处觅食清除回字形基坑内残留的小龙虾苗种,让团头鲂四处觅食清除回字形基坑内的各种杂草,同时减少小龙虾苗种的栖息空间;S5:小龙虾苗种清除后,让处于饥饿状态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和团头鲂去清除回字形基坑内留存的种虾,能清除90%以上的小龙虾自繁秋季苗种,还能清除部分处于蜕壳期的种虾;S6:异育银鲫中科5号和团头鲂处于稻田越冬期,采用深水法使栖息于稻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志,张千云,章昌斌,奚业文,陈虎,
申请(专利权)人:和县铭月水产品养殖家庭农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