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现浇梁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723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梁施工领域,公开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现浇梁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沟通设计TEKLA建模确定腹板开孔位置,确保后张法波纹管及钢绞线合理贯穿;S2、通过布筋优化,实现梁底纵向受力钢筋,角部钢筋并筋处理;S3、优化预应力钢绞线布置和波纹管设计,将波纹管中心最低点抬高,保证与钢筋有效空间,应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转动组件、出气组件、传动组件和驱动组件等之间的配合,可以带动焊接机构沿着圆口稳定移动完成环形焊接,可以有效避免与翼板或者其他施工结构发生干涉,同时可以有效保证焊接质量;还可以使得气嘴持续吹气并跟随焊接机构同步移动,可以加快焊缝成型并吹散焊接产生的烟气,方便工作人员观察焊接质量。质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现浇梁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梁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现浇梁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梁分为三种:现浇式、预制式和装配整体式;所谓现浇,就是在绑扎好梁筋,支好模板,然后再浇注混凝土而成的梁。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8473116U,公开了名为一种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腹板开洞梁,包括预制U型高强混凝土槽;设置于预制U型高强混凝土槽中且长度方向与槽长方向平行的腹板开洞型钢;设置于腹板开洞型钢腹板开洞处且与槽长方向垂直的钢套管;具有方便铺设和降低造价等优点。
[0004]该装置在腹板开洞并焊接钢套管,由于开洞的位置不定,会存在焊接钢套筒时与型钢的上下两部分发生干涉的情况,强行焊接后又无法保证环形整体的焊接质量,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现浇梁施工工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现浇梁施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由于开洞的位置不定,会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现浇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沟通设计TEKLA建模确定腹板开孔位置,确保后张法波纹管及钢绞线合理贯穿;S2、通过布筋优化,实现梁底纵向受力钢筋,角部钢筋并筋处理;S3、优化预应力钢绞线布置和波纹管设计,将波纹管中心最低点抬高,保证与钢筋有效空间,应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S4、优化型钢预应力梁与钢柱节点,增加梁端水平加腋,将钢绞线两端按1:6逐渐弯折,实现预应力张拉;其中,在步骤S1中波纹管穿过腹板开孔,并通过焊接单元焊接加强钢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现浇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单元包括安装座,安装座的表面开设有定位槽,安装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和出气组件,电动推杆的活动端固定安装有与出气组件可拆卸连接的壳体,壳体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圆口,壳体的表面贯穿并滑动安装有与圆口对应的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焊接机构和气嘴,壳体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与转动组件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短杆和固定安装在短杆外部的扇叶,扇叶的外部套设有与壳体固定连接且与气嘴和出气组件均接通的驱动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现浇梁施工工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春娥刘刚隋海涛孟丽娟张雷明李赛李红阳常跃辉王进平宗路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