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行人员疲劳及注意力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962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驾驶疲劳监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飞行人员疲劳及注意力监测装置,包括操纵架,所述操纵架的两端固定安装有操纵杆,所述操纵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蜂鸣器,所述固定台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动槽,所述固定台的背面设置有第二滑动槽。该飞行人员疲劳及注意力监测装置,通过设置眼球扫描仪对飞行员状态进行检测,通过第一蜂鸣器和第一预警灯进行疲劳预警,通过设置转动马达、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连接轴和滑动柱,使得滑动台在第一滑动槽上往复滑动,使得眼球扫描仪的监测区域更加全面,避免了监测死角导致的飞行疲劳预警不及时的问题。行疲劳预警不及时的问题。行疲劳预警不及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行人员疲劳及注意力监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驾驶疲劳监测
,具体为一种飞行人员疲劳及注意力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飞行疲劳是指飞行员在连续飞行后出现的飞行能力下降的现象,表现为动作迟缓,熟练的技巧变差,注意范围缩小,出现倦怠感,飞行员疲劳驾驶监测装置是一种基于飞行员生理反应特征的疲劳监测预警装置。
[0003]飞行驾驶员在长时间的飞行后往往会出现飞行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这会导致飞行控制操作出错,进而可能引发严重的飞行事故,因此需要对飞行员飞行中的实时状态进行监测,及时对飞行疲劳进行预警,现有的飞行疲劳预警装置为固定安装,存在面部捕捉死角,不能及时对飞行疲劳进行预警,另外预警维度过于单一,不能全面的对飞行员的疲劳状态进行判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飞行人员疲劳及注意力监测装置,具备面部捕捉无死角、及时预警和多维度飞行疲劳判断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飞行疲劳预警装置中面部捕捉存在死角,导致飞行疲劳预警不及时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的飞行疲劳预警装置中飞行员疲劳状态判断维度过于单一,导致飞行疲劳预警不精准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飞行人员疲劳及注意力监测装置,包括操纵架,所述操纵架的两端固定安装有操纵杆,所述操纵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蜂鸣器,所述固定台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动槽,所述固定台的背面设置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动台,所述滑动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眼球扫描仪,所述滑动柱的侧面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滑动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转动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远离滑动柱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连接轴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操纵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马达仓,所述马达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转动马达,且转动马达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操纵架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操纵杆靠近操纵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预警灯,所述操纵杆远离操纵架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远离操纵杆的侧面磁力连接有监测头环。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蜂鸣器、眼球扫描仪和第一预警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预警灯固定安装在操纵架的顶部。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转轴贯穿马达仓的侧面与转动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连通,所述第一转轴在第二滑动槽内滑动。
[0009]优选的,所述监测头环包括环体,所述环体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预警灯,所述环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脑电传感带,所述脑电传感带的下方设置有脉搏传感器,所述环体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蜂鸣器。
[0010]优选的,所述监测头环通过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磁力连接,所述脑电传感带和脉搏传感器均与第二预警灯和第二蜂鸣器电性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飞行人员疲劳及注意力监测装置,通过设置眼球扫描仪对飞行员状态进行检测,通过第一蜂鸣器和第一预警灯进行疲劳预警,通过设置转动马达、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连接轴和滑动柱,使得滑动台在第一滑动槽上往复滑动,使得眼球扫描仪的监测区域更加全面,避免了监测死角导致的飞行疲劳预警不及时的问题。
[0013]2、该飞行人员疲劳及注意力监测装置,通过设置监测头环,使得利用脑电传感带监测飞行员的注意力,利用脉搏传感器监测飞行员的疲劳状态,通过第二预警灯和第二蜂鸣器进行预警,实现了对飞行中飞行员的疲劳状态多维度的监测预警,提高了飞行疲劳预警的精准度,保证了飞行安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后视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俯视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台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滑动柱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马达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监测头环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操纵架;2、操纵杆;3、固定台;4、第一蜂鸣器;5、第一滑动槽;6、第二滑动槽;7、滑动柱;8、滑动台;9、眼球扫描仪;10、第一转轴;11、第一连接杆;12、连接轴;13、第二连接杆;14、第二转轴;15、转动马达;16、马达仓;17、固定板;18、连接柱;19、第一预警灯;20、第一磁铁;21、监测头环;211、环体;212、第二磁铁;213、脑电传感带;214、第二预警灯;215、第二蜂鸣器;216、脉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7,一种飞行人员疲劳及注意力监测装置,包括操纵架1,操纵架1的两端固定安装有操纵杆2,操纵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台3,固定台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蜂鸣器4,固定台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动槽5,固定台3的背面设置有第二滑动槽6,第一滑动槽5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柱7,滑动柱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动台8,滑动台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眼球扫描仪9,滑动柱7的侧面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10,第一转轴10远离滑动柱7的
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1,第一连接杆11远离第一转轴10的一端转动安装有连接轴12,连接轴12远离滑动柱7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3远离连接轴12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14,操纵架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的顶部设置有马达仓16,马达仓16的内腔固定安装有转动马达15,且转动马达15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14固定连接,操纵架1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8,操纵杆2靠近操纵架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预警灯19,操纵杆2远离操纵架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20,第一磁铁20远离操纵杆2的侧面磁力连接有监测头环21。
[0024]其中,第一蜂鸣器4、眼球扫描仪9和第一预警灯19电性连接,第一预警灯19固定安装在操纵架1的顶部,当眼球扫描仪9扫描到飞行驾驶员疲劳状态时,通过第一蜂鸣器4和第一预警灯19进行疲劳预警,使预警更及时。
[0025]其中,第一连接杆11和第二连接杆13的长度相同,第二转轴14贯穿马达仓16的侧面与转动马达1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通过转动马达15使得第二连接杆13转动,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11长度与第二连接杆13一致,保证了第一连接杆11往复运动的进行,使得整体结构更具稳定性。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行人员疲劳及注意力监测装置,包括操纵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架(1)的两端固定安装有操纵杆(2),所述操纵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台(3),所述固定台(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蜂鸣器(4),所述固定台(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动槽(5),所述固定台(3)的背面设置有第二滑动槽(6),所述第一滑动槽(5)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柱(7),所述滑动柱(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动台(8),所述滑动台(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眼球扫描仪(9),所述滑动柱(7)的侧面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10),所述第一转轴(10)远离滑动柱(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1),所述第一连接杆(11)远离第一转轴(10)的一端转动安装有连接轴(12),所述连接轴(12)远离滑动柱(7)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3),所述第二连接杆(13)远离连接轴(12)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14),所述操纵架(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所述固定板(17)的顶部设置有马达仓(16),所述马达仓(16)的内腔固定安装有转动马达(15),且转动马达(15)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14)固定连接,所述操纵架(1)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8),所述操纵杆(2)靠近操纵架(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预警灯(19),所述操纵杆(2)远离操纵架(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20),所述第一磁铁(20)远离操纵杆(2)的侧面磁力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亚宁孙喜庆刘旭峰王卉王秀超武圣君金银川张玉婷曾令伟高云涛申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