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文妍专利>正文

一种可移动的组合式游客互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9533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组合式游客互动装置,涉及游客互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外框、内框一、内框二、内框三、内框四、内框五和内框六,所述外框是由四个外竖杆和八个外横杆组合而成的立方体,所述内框一和内框二分别设置于外框的上下端。通过在外框内通过不同的木锁扣结构连接内框,利用内框可起到承载围护的作用,且外框和内框各支杆之间均通过木锁扣结构连接,方便拆卸和组合,利用外框和内框上的榫卯结构可以随意组合,通过多个这种立方体组合可自由组合形成规格不同的建筑物,增强了木建筑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可以将休息、餐饮、观景、阅览等各种各样的功能的机构围护在立方体中,提高了建筑本身与游客、景观的互动性。景观的互动性。景观的互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组合式游客互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游客互动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的组合式游客互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当前旅游业等服务业的发展,为满足大量游客的休息、消费等活动需求,旅游景区内普遍存在大量的临时零售、休息区域,然而目前的临时性建筑主要使用简易板房、钢筋混凝土结构。
[0003]传统的游客互动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4]由于建造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强制地界定了其所能放置的位置,建筑造型单一、功能固定,规模不可扩展,无法适应小微建筑灵活可变,分隔了游客与风景的关系,进而使其丧失了与游客、景观互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组合式游客互动装置,解决了由于建造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强制地界定了其所能放置的位置,建筑造型单一、功能固定,规模不可扩展,无法适应小微建筑灵活可变,分隔了游客与风景的关系,进而使其丧失了与游客、景观互动性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的组合式游客互动装置,包括外框、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组合式游客互动装置,包括外框(1)、内框一(2)、内框二(3)、内框三(4)、内框四(5)、内框五(6)和内框六(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是由四个外竖杆(12)和八个外横杆(11)组合而成的立方体,所述内框一(2)和内框二(3)分别设置于外框(1)的上下端,所述内框三(4)、内框四(5)、内框五(6)和内框六(7)依次设置在外框(1)的一侧且相邻的一侧互相垂直,所述外横杆(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下相反的凹形榫头(13),所述外竖杆(12)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十字卯槽(14),所述外横杆(11)的内侧和外竖杆(12)一侧均设置有连接槽一,所述外横杆(11)与外竖杆(12)上与连接槽一相邻的一面上设置有与连接槽一相适配的连接块一,所述外框(1)相对的两面均呈镜像状,所述内框一(2)与内框二(3)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块二并通过连接块二插接在外框(1)上下两面的连接槽一中,所述内框三(4)与内框五(6)的四周外壁分别设置有连接槽三并通过连接槽三与连接块一的外壁插接,所述内框四(5)和内框六(7)的上下两端外壁均设置有连接槽四并通过连接槽四与连接块一的外壁插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组合式游客互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二(3)包括两端为斜面的横杆二(31)和竖杆二(32),所述横杆二(31)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不接触的长形榫头一(34),所述竖杆二(32)的两端均设置有与长形榫头一(34)对应的卯孔一(33),所述竖杆二(32)的两端设置有与长形榫头一(34)相错的三角榫头(35),所述横杆二(31)和竖杆二(32)插接形成内框二(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组合式游客互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一(2)包括横杆一(22)和竖杆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文妍陈恺凡韩子煜张砚雯陈树欣初晓畅刘新宇庞博董超越刘书东
申请(专利权)人:金文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