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榆林学院专利>正文

干熄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9462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熄焦系统,包括:焦炭炉,其具有出焦口;第一输送装置,能够承接所述出焦口排出的兰炭;换热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具有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翻转栅板,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上承接的所述兰炭能够被输送至所述翻转栅板上,并能够从上一层的所述翻转栅板翻转转移至下一层的所述翻转栅板;引气冷却装置,能够将所述换热塔外部的空气引流至所述换热塔内并在所述空气与所述兰炭换热后从所述引气冷却装置中引出。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系统的熄焦效率且熄焦后的温度更低。统的熄焦效率且熄焦后的温度更低。统的熄焦效率且熄焦后的温度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熄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炭焦化
,具体涉及一种干熄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兰炭(半焦)生产企业的内热式直立炉工艺中,多年来普遍采用湿法熄焦,该技术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水,高温兰炭的显热也随着熄焦产生的蒸汽排放被浪费掉,冷却后的湿焦在后续利用前还需要加热烘干,多次重复的冷却加热工段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水熄焦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有害气体(VOCS),严重污染环境。为了克服湿法熄焦的前述不足,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干熄焦技术,但是现有的干熄焦系统多采用冷却气体在系统中循环使用,导致相应的熄焦效率较低,熄焦后兰炭的温度仍然相对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熄焦系统,能够克服相关技术中的干熄焦系统熄焦效率偏低,熄焦后兰炭的温度相对偏高的不足。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熄焦系统,包括:
[0005]焦炭炉,其具有出焦口;
[0006]第一输送装置,能够承接所述出焦口排出的兰炭;
[0007]换热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具有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翻转栅板,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上承接的所述兰炭能够被输送至所述翻转栅板上,并能够从上一层的所述翻转栅板翻转转移至下一层的所述翻转栅板;
[0008]引气冷却装置,能够将所述换热塔外部的空气引流至所述换热塔内并在所述空气与所述兰炭换热后从所述引气冷却装置中引出。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层所述翻转栅板包括多个拼接的栅板子体,每个所述栅板子体能够被控制单独翻转。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一层的栅板子体的翻转方向与下一层的栅板子体的翻转方向相反。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塔体的顶部具有入料口,邻近所述入料口设置有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能够朝向或者远离所述塔体作直线往复运动,以将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上的兰炭在最上层的所述翻转栅板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来回摊布。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二输送带,垂直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运输方向为输送带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宽度。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部空间设有布料挡板,所述布料挡板能够将从所述第一输送带上落下的兰炭由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宽度中间向两边摊布。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料挡板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可调;和/或,所述布料挡板具有两个,两个所述布料挡板在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上间隔设置。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的上游的布料挡板为第一布料挡板,处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的下游的布料挡板为第二布料挡板,所述第二布料挡板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布料挡板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顶面之间的距离。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塔体的底部具有出料口,邻近所述出料口设置有振动筛分装置。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筛分装置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振动筛分装置在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沿高度方向由上而下,所述振动筛分装置分别具有的筛网的网孔尺寸越来越小。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干熄焦系统,一方面,所述引气冷却装置能够将所述换热塔外部的空气引流至所述换热塔的内部并在与处于所述翻转栅板的兰炭换热之后排出,与现有的空气循环冷却的方式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冷却效率更高,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熄焦效率且熄焦后的温度更低;另一方面,所述翻转栅板能够将处于其上的兰炭翻转布料多层,能够防止兰炭的堆积,进一步提升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干熄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的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翻转栅板及布料挡板的相对位置俯视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2]1、焦炭炉;11、出焦口;12、余热锅炉;2、第一输送装置;21、第一输送带;22、推焦机;3、换热塔;31、塔体;32、翻转栅板;321、栅板子体;4、第二输送装置;41、第二输送带;5、布料挡板;6、振动筛分装置;61、第三输送装置;71、引风机;72、旋风分离器;73、布袋除尘器;74、烟囱;75、阀门;76、助燃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结合参见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干熄焦系统,包括:焦炭炉1,其具有出焦口11;第一输送装置2,能够承接所述出焦口11排出的兰炭;换热塔3,包括塔体31(其外可以设置保温层),所述塔体31内具有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翻转栅板32,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上承接的所述兰炭能够被输送至所述翻转栅板32(具有通孔且可以内控制翻转的板)上,并能够从上一层的所述翻转栅板32翻转转移至下一层的所述翻转栅板32;引气冷却装置,能够将所述换热塔3外部的空气引流至所述换热塔3内并在所述空气与所述兰炭换热后从所述引气冷却装置中引出。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所述引气冷却装置能够将所述换热塔3外部的空气引流至所述换热塔3的内部并在与处于所述翻转栅板32的兰炭换热之后排出,与现有的空气循环冷却的方式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冷却效率更高,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熄焦效率且熄焦后的温度更低;另一方面,所述翻转栅板能够将处于其上的兰炭翻转布料多层,能够防止兰炭的堆积,进一步提升冷却效率。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层所述翻转栅板32包括多个拼接的栅板子体321,每个所述栅板子体321能够被控制单独翻转,如此能够使上下两层的翻转栅板32的翻转空间变小,
从而在所述塔体31的上下高度一定的前提下,具有更大的兰炭摊布面积,这显然利于空气对兰炭的冷却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0025]最好的,上一层的栅板子体321的翻转方向与下一层的栅板子体321的翻转方向相反,具体例如上一层的栅板子体321沿顺时针翻转时,与之相邻的下一层的栅板子体321则沿逆时针翻转,从而使上一层栅板子体321上的兰炭能够翻转大致180
°
的翻转到下一层的栅板子体321上,进一步提升兰炭的冷却效果。
[0026]所述塔体31的顶部具有入料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邻近所述入料口设置有第二输送装置4,所述第二输送装置4能够朝向或者远离所述塔体31作直线往复运动,以将所述第二输送装置4上的兰炭在最上层的所述翻转栅板3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来回摊布,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输送装置4具体可以为整体式往复移动,也可以是其具有的第二输送带41被单独的设计为伸缩结构,具体的实现方式本专利技术不做特别限定,其只要能够将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上的兰炭进一步摊布在最上层的所述翻转栅板32上即可,而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分别为所述翻转栅板32靠近所述第二输送装置4的一端以及远离所述第二输送装置4的一端,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输送装置4能够将兰炭在最上层的所述翻转栅板32上形成较为均一的厚度,而不会由于落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焦炭炉(1),其具有出焦口(11);第一输送装置(2),能够承接所述出焦口(11)排出的兰炭;换热塔(3),包括塔体(31),所述塔体(31)内具有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翻转栅板(32),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上承接的所述兰炭能够被输送至所述翻转栅板(32)上,并能够从上一层的所述翻转栅板(32)翻转转移至下一层的所述翻转栅板(32);引气冷却装置,能够将所述换热塔(3)外部的空气引流至所述换热塔(3)内并在所述空气与所述兰炭换热后从所述引气冷却装置中引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所述翻转栅板(32)包括多个拼接的栅板子体(321),每个所述栅板子体(321)能够被控制单独翻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上一层的栅板子体(321)的翻转方向与下一层的栅板子体(321)的翻转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31)的顶部具有入料口,邻近所述入料口设置有第二输送装置(4),所述第二输送装置(4)能够朝向或者远离所述塔体(31)作直线往复运动,以将所述第二输送装置(4)上的兰炭在最上层的所述翻转栅板(3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来回摊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包括第一输送带(21),所述第二输送装置(4)包括第二输送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广涛何馥安李国杰周丹丹贺林宝张恒杨皓田刘轶哲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