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模拟系统、模拟方法、检查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940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模拟系统、模拟方法、检查设备,涉及医学模拟设备机械技术领域。利用特殊材质模拟多种形态食管结构,经长方体框架固定模拟的多种形态食管结构,通过外力牵拉改变食管的形态,获得不同形态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并外连接可控制内容物排空速率的阀门以及带有刻度的容积测量仪器,用于量化贲门失弛缓症模型食管排空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实现了可重复利用、多角度模拟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并通过外接阀门和测量仪器,精准评估多种形态食管的排空功能。该设备不涉及临床和动物伦理,操作简便,可安全、重复使用,将为精准评估食管潴留物容积提供保障。提供保障。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模拟系统、模拟方法、检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学模拟设备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模拟系统、模拟方法、临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食管造影检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以食管体部失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失弛缓为主要特点,由此引发的食管排空功能障碍,会导致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反流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的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0003]当前临床上针对贲门失弛缓症的各种治疗方法均以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最终改善食管排空功能为目的。因此直接且精确的评估患者食管排空功能不仅有助于疾病诊断以及严重程度的判断,更有助于疾病进展和疗效的监测。
[0004]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食管造影等检查是临床上常用来评估该病患者食管排空功能的手段,此外,由于存在伦理及操作难度较大等问题,往往以小鼠、大鼠、猪等动物在体或离体食管为研究对象开展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排空功能相关研究。这样一来存在以下缺点:第一,不论临床试验、在体或离体动物实验,进行排空功能监测往往只能通过食管测压或食管排空等间接方式,无法实现直接且精准的监测;第二,浪费动物资源,每只动物仅能模拟一种食管形态,而临床发现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形态和蠕动情况各异;第三,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前期模型制作,即便通过机械梗阻或炎症方法干预并缩短动物模型建立时间,也需要耗费1

4周,且无法保证模型动物存活率;第四,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慢性病,部分患者食管扩张甚至呈乙状结肠型,这一点在直径较窄且肌层僵硬程度不等的动物食管上无法模拟。因此,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排空功能的研究始终是个难点。
[0005]在相关研究工作中,需要形态和功能特点尽可能的贴合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能够重复利用、简便易操作的食管模型,以及能够连接精密测量仪器的设备以实现动态且精准的量化食管内潴留物质体积,进而评估食管排空功能。通过读取模型下端连接的容量仪器的刻度可以对食管内容物体积进行量化;现有食管模型无法实现上述要求。
[0006]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0007](1)现有技术模拟设备中,不能直接且精确的评估患者食管排空功能,不能有助于疾病信息的分析以及严重程度信息的判断,不利于疾病进展和疗效信息的监测。
[0008](2)现有技术模拟设备中存在伦理及操作难度较大等问题。造成无法精准监测相关数据信息。
[0009](3)现有技术构建的动物模型进行模拟中,动物资源浪费大,造成实验成本过高。也需要耗费1

4周,且无法保证模型动物存活率。
[0010](4)现有技术模拟设备对于在直径较窄且肌层僵硬程度不等的动物食管上无法模拟,实用范围受限。
[0011]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0012]解决以上问题级缺陷的难度较大。首先,临床工作中,实现精准评估贲门失弛缓症
患者食管排空功能的检查尚未建立,目前只能通过食管造影的方法进行估算,但此方法只能对食管内容物高度进行量化,由于食管属于空腔结构,无法实现精准评估;第二,动物模型方面,与临床研究类似,无可实现精准量化食管排空功能的方法,且现有动物实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浪费动物资源的缺陷;第三,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失蠕动及食管肌层僵硬这一特点较为特殊,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动物实验进行模拟,加之存在“晚期乙状结肠型”这一特殊类型,使得动物模型的建立更加困难,为全面、精准的评估食管排空功能相关研究带来极大困难。
[0013]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
[0014]临床:目前临床上通常反复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胃镜等检查方法在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生发展包括治疗后的不同阶段,对病情进行评估,这无疑为患者带来很大困扰,解决以上问题能够协助临床医生在减少生理损伤和心理压力的条件下更好的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科研:解决以上问题后,在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排空功能检测方面可极大的节约动物资源,并且最大限度的对临床多种食管类型进行精准模拟和量化,从而推动贲门失弛缓症疾病食管动力学研究的发展,甚至进一步应用于多种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相关研究,为疾病的诊治和预后提供帮助。

技术实现思路

[0015]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模拟系统、模拟方法、临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食管造影检查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模拟方法,包括:
[0017]利用特殊材质模拟多种形态食管结构,经长方体框架固定模拟的多种形态食管结构,同时通过外力牵拉改变食管的形态,获得不同形态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并在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外连接可控制内容物排空速率的阀门以及带有刻度的容积测量仪器,用于量化贲门失弛缓症模型食管排空功能。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特殊材质包括聚乙烯。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过外力牵拉改变食管的形态包括:
[0020]通过位于立方体各边框的移动标尺进行移动,改变与移动标尺连接的无弹性棉线发出点,从而设置或改变食管形态;获得不同形态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不同形态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包括:直线型聚乙烯材质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乙状结肠型聚乙烯材质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以及晚期乙状结肠型聚乙烯材质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
[0022]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直线型聚乙烯材质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的获取方法包括:
[0023]四个移动标尺分别位于长方体框架四条边框,另一移动标尺固定于所在边框的下3/4处,发出的无弹性棉线另一端锚定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中部;
[0024]再利用两外两分别移动标尺固定于各自所在边框的上1/4及中间部,发出的无弹性棉线另一端锚定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上1/4及下3/4处;
[0025]所述乙状结肠型聚乙烯材质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的获取方法包括:
[0026]四个移动标尺分别位于长方体框架四条边框,另一移动标尺固定于所在边框的中间部,发出的无弹性棉线另一端锚定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中部,再利用另一移动标尺固定于所在边框的下3/4处,发出的无弹性棉线另一端锚定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下3/4处;
[0027]所述晚期乙状结肠型聚乙烯材质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获取方法包括:
[0028]四个移动标尺分别位于长方体框架四条边框,利用另外两个移动标尺分别固定于所在边框的上1/4处,发出的无弹性棉线另一端锚定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上1/4处;
[0029]再利用另外两个移动标尺分别固定于各自所在边框的3/4处,发出的无弹性棉线另一端锚定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下3/4处。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模拟系统包括:
[0031]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模拟方法包括:模拟多种形态食管结构,经长方体框架固定模拟的多种形态食管结构,同时通过外力牵拉改变食管的形态,获得不同形态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并在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外连接可控制内容物排空速率的阀门以及带有刻度的容积测量仪器,用于量化贲门失弛缓症模型食管排空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形态食管结构采用聚乙烯材质进行模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外力牵拉改变食管的形态包括:通过位于立方体各边框的移动标尺进行移动,改变与移动标尺连接的无弹性棉线发出点,从而设置或改变食管形态;获得不同形态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形态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包括:直线型聚乙烯材质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乙状结肠型聚乙烯材质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以及晚期乙状结肠型聚乙烯材质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聚乙烯材质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的获取方法包括:四个移动标尺分别位于长方体框架四条边框,另一移动标尺固定于所在边框的下3/4处,发出的无弹性棉线另一端锚定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中部;再利用移动标尺固定于各自所在边框的上1/4及中间部,发出的无弹性棉线另一端锚定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上1/4及下3/4处;所述乙状结肠型聚乙烯材质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的获取方法包括:四个移动标尺分别位于长方体框架四条边框,另一移动标尺固定于所在边框的中间部,发出的无弹性棉线另一端锚定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模型中部,再利用另一移动标尺固定于所在边框的下3/4处,发出的无弹性棉线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威王彬贺勇张莉莉晋弘赵春山陈秋宇张凌云王邦茂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