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分流式排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938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分流式排放装置,包括雨水收集箱,所述雨水收集箱的底部设有主管道,主管道的顶部设有导流管,导流管的一端设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端设有第一分流管,三通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分流管;所述导流管与主管道的连接处设有过滤板,主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设于过滤板的右侧;所述雨水收集箱的顶部设有滤罩,滤罩呈倒置的四棱台状,且滤罩的四周及底部设有多个滤孔,滤罩的顶部设有台阶,台阶上设有顶盖,顶盖上设有排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整体结的设置,能够实现水污分离,且不易堵塞过滤板。且不易堵塞过滤板。且不易堵塞过滤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分流式排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分流排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分流式排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雨水通过“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0003]但是,目前在对雨水进行分流时,雨水中容易混入各种杂质,现有的雨水分流排放装置也会设有杂质过滤结构,但现有的雨水排放装置的杂质过滤结构一般设置于管道内壁的下方,这样容易导致淤泥等杂质在过滤口处堆积,容易堵塞过滤结构,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不易堵塞的雨水分流排放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分流式排放装置。本技术能够实现水污分离,且不易堵塞过滤板。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分流式排放装置,包括雨水收集箱,所述雨水收集箱的底部设有主管道,主管道的顶部设有导流管,导流管的一端设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端设有第一分流管,三通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分流管;所述导流管与主管道的连接处设有过滤板,主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设于过滤板的右侧;所述雨水收集箱的顶部设有滤罩,滤罩呈倒置的四棱台状,且滤罩的四周及底部设有多个滤孔,滤罩的顶部设有台阶,台阶上设有顶盖,顶盖上设有排水孔。
[0006]上述的海绵城市雨水分流式排放装置中,所述第一分流管的内径小于第二分流管的内径,且第一分流管上设有第二阀门。
[0007]前述的海绵城市雨水分流式排放装置中,所述第二阀门为流量调节阀。
[0008]前述的海绵城市雨水分流式排放装置中,所述过滤板呈半球状,过滤板上设有多个通孔。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在雨水收集箱的底部设有主管道,主管道的顶部设有导流管,导流管的一端设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端设有第一分流管,三通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分流管,导流管与主管道的连接处设有过滤板,主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设于过滤板的右侧,正常状态下,关闭第一阀门,雨水从雨水收集箱收集后,进入主管道,由于第一阀门关闭,雨水进入导流管,再分流至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过程中,淤泥等质量较大的杂质在主管道底部堆积,质量较小的杂质漂浮在水面,被过滤板过滤,进入导流管内的雨水均是较为干净的雨水,定期开启第一阀门,堆积的杂质在雨水的冲击下,从主管道流出,通过上述结构
设置,实现水污分离,且不易堵塞过滤板。
[0011]2、本技术雨水收集箱的顶部设有滤罩,滤罩呈倒置的四棱台状,且滤罩的四周及底部设有多个滤孔,滤罩的顶部设有台阶,台阶上设有顶盖,顶盖上设有排水孔,滤罩可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将体积较大的杂质过滤,防止大体积的杂质堵塞管道,遇到洪涝时,揭开顶盖,雨水直接进入滤罩,可增加本技术排水能力。
[0012]3、本技术第一分流管的内径小于第二分流管的内径,且第一分流管上设有第二阀门,通过调节第二阀门,控制第一分流管内雨水的流量,从而调节雨水分流比例,方便合理利用雨水。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主管道与导流管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的标记为:1

雨水收集箱;2

主管道;3

导流管;4

三通管;5

第一分流管;6

第二分流管;7

过滤板;8

第一阀门;9

第二阀门;10

通孔;11

滤罩;12

滤孔;13

台阶;14

顶盖;15

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18]实施例: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分流式排放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雨水收集箱1,所述雨水收集箱1的底部设有主管道2,主管道2的顶部设有导流管3,导流管3的一端设有三通管4,三通管4的一端设有第一分流管5,三通管4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分流管6,方便将雨水分流。第一分流管5的内径小于第二分流管6的内径,且第一分流管5上设有第二阀门9,第二阀门9为流量调节阀,通过调节第二阀门9,控制第一分流管5内雨水的流量,从而调节雨水分流比例,方便合理利用雨水。如图2所示,所述导流管3与主管道2的连接处设有过滤板7,如图3所示,过滤板7呈半球状,过滤板7上设有多个通孔10,利用过滤板7可过滤雨水中的漂浮物。主管道2上设有第一阀门8,第一阀门8设于过滤板7的右侧,正常状态下,关闭第一阀门8,雨水分流正常进行,定期开启第一阀门8,便于堆积的杂质在雨水的冲击下,从主管道2流出,避免管道堵塞。所述雨水收集箱1的顶部设有滤罩11,滤罩11呈倒置的四棱台状,且滤罩11的四周及底部设有多个滤孔12,用于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将体积较大的杂质过滤,防止大体积的杂质堵塞管道,滤罩11的顶部设有台阶13,台阶13上设有顶盖14,顶盖14上设有排水孔15,雨天时,雨水会从排水孔15流至雨水收集箱1,遇到洪涝时,揭开顶盖14,可增加本技术排水能力。
[0019]工作原理
[0020]本技术工作时,雨水会从排水孔15流至雨水收集箱1,首先,滤罩11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将体积较大的杂质过滤,防止大体积的杂质堵塞管道,正常状态下,关闭第一阀门8,雨水从雨水收集箱1收集后,进入主管道2,由于第一阀门8关闭,雨水进入导流管3,再分流至第一分流管5和第二分流管6,过程中,淤泥等质量较大的杂质在主管道1底部堆
积,质量较小的杂质漂浮在水面,被过滤板7过滤,进入导流管3内的雨水均是较为干净的雨水,定期开启第一阀门8,堆积的杂质在雨水的冲击下,从主管道2流出,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实现水污分离,且不易堵塞过滤板7。当遇到洪涝时,揭开顶盖14,雨水直接进入滤罩11,可增加本技术排水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分流式排放装置,包括雨水收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箱(1)的底部设有主管道(2),主管道(2)的顶部设有导流管(3),导流管(3)的一端设有三通管(4),三通管(4)的一端设有第一分流管(5),三通管(4)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分流管(6);所述导流管(3)与主管道(2)的连接处设有过滤板(7),主管道(2)上设有第一阀门(8),第一阀门(8)设于过滤板(7)的右侧;所述雨水收集箱(1)的顶部设有滤罩(11),滤罩(11)呈倒置的四棱台状,且滤罩(11)的四周及底部设有多个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树人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