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937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3
净水系统具备:设于厨房的水龙头以及设于厨房水槽之下的反渗透膜净水器,反渗透膜净水器中自水流的上游侧起依次以能够通水的方式连接有收纳有活性炭的活性炭单元、收纳有反渗透膜的反渗透膜单元、收纳有中空纤维膜的中空纤维膜单元,中空纤维膜单元由具有供水流入的流入口的下壳体、具有供水流出的流出口的上壳体以及固定于由下壳体和上壳体形成的内部空间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构成,中空纤维膜组件由外周面具有与下壳体的流入口连通的多个开口且为大致圆筒形的组件外壳、和通过粘接材料与组件外壳固定并收纳于组件外壳的内部空间的中空纤维膜束构成,中空纤维膜单元以下壳体的流入口朝向铅直方向下侧、上壳体的流出口朝向铅直方向上侧的方式设置。直方向上侧的方式设置。直方向上侧的方式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净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具备通常设置于家庭的厨房的水龙头、以及设置于厨房水槽之下的反渗透膜净水器的净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对自来水净化的净水器,已知有与自来水龙头的排出口直接连结的龙头直连型净水器、放置于厨房中使用的固定型净水器、放置于厨房水槽之下使用的厨下型(undersink)净水器。作为所使用的过滤材料有活性炭、离子交换体、微滤膜、超滤膜、纳米过滤膜、反渗透膜等。在要求除去重金属离子的情况下使用反渗透膜,但为了防止反渗透膜的劣化而在反渗透膜的上游侧配置前处理活性炭,为了补足反渗透膜的透水量少而在反渗透膜的下游侧设置储水罐,为了除去储水罐的臭气而在储水罐的下游侧配置后处理活性炭。如此,在使用反渗透膜的构成中,净水器变得相当大型。因此,若在厨房水槽之上设置净水器则造成困扰,因此多设置于水槽之下。在厨房水槽之下,用配管将活性炭、反渗透膜和储水罐连结,并将其最下游侧与固定于水槽的顶板的水龙头连结。即,成为厨下型净水器。若打开水龙头,则经由前处理活性炭、反渗透膜、储水罐、后处理活性炭后的净水被排出。
[0003]但是,通过设置于反渗透膜的上游的前处理活性炭来除去自来水中的残留氯,因此在不使用反渗透膜净水器时,在前处理活性炭的下游侧会滞留无杀菌力的水。存在从水龙头的排出口侵入的细菌在该无杀菌力的水中增殖、所谓逆污染的问题。该问题是反渗透膜净水器的使用者饮用混入了细菌的净水的问题。
[0004]针对该问题,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水龙头的上游侧配置有微滤膜的反渗透膜净水器。能够用微滤膜除去细菌,能够防止使用者饮用混入了细菌的净水。
[0005]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后处理活性炭的下游侧安装有微滤膜的反渗透膜净水器。利用微滤膜能够阻止从水龙头的排出口侵入的细菌进一步向上游侧的侵入,能够防止使用者饮用混入了细菌的净水。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05256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198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反渗透膜净水器中,水从收纳有微滤膜的容器的侧方流入并向下方流出,因此存在不易将微滤膜安装在直立于厨房水槽的顶板的水龙头上这一问题。
[0010]此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反渗透膜净水器中,收纳有微滤膜的容器水平设置,水从容器的一端流入向另一端流出,因此存在容器内部的空气不易排出这一问题。此外,在卫生方面考虑不希望存在流动停止的空间。而且,从微滤膜至水龙头的配管要迂回储水罐,因此配管较长,滞留水变多。因此,在使用者使用反渗透膜净水器时,以短时间的废弃水无法
使在滞留水中增殖的细菌流尽,存在使用者饮用混入了细菌的净水这一问题点。
[0011]本技术鉴于上述的课题,提供一种具备不会出现使用者饮用混入了细菌的净水、不存在流动停止的不卫生空间、能够容易与水龙头连接的反渗透膜净水器的净水系统。
[0012]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净水系统,具备:设置于厨房的水龙头、以及设置于厨房水槽之下的反渗透膜净水器,其中,上述反渗透膜净水器中自水流的上游侧起依次以能够通水的方式连接有收纳有活性炭的活性炭单元、收纳有反渗透膜的反渗透膜单元、收纳有中空纤维膜的中空纤维膜单元,上述中空纤维膜单元由下壳体、上壳体、以及固定于由下壳体和上壳体形成的内部空间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构成,上述下壳体具有供水流入的流入口,上述上壳体具有供水流出的流出口,上述中空纤维膜组件由大致圆筒形的组件外壳和中空纤维膜束构成,上述组件外壳的外周面具有与上述下壳体的流入口连通的多个开口,上述中空纤维膜束通过粘接材料与组件外壳固定而收纳于组件外壳的内部空间,上述中空纤维膜单元以上述下壳体的流入口朝向铅直方向下侧、上述上壳体的流出口朝向铅直方向上侧的方式设置。
[0013]本技术的净水系统优选是以下的(1)~(4)中的任一方案。
[0014](1)上述中空纤维膜单元设置在从上述中空纤维膜组件的下游侧到上述水龙头的排出口为止的流路体积成为50mL以下的位置。
[0015](2)上述上壳体和上述下壳体通过熔接而成为一体。
[0016](3)在由上述下壳体和上述上壳体形成的内部空间具有粒状和/或粉状的抗菌材料、以及保持抗菌材料的抗菌材料保持部。
[0017](4)上述抗菌材料为载银活性炭或含银沸石。
[0018]本技术的净水系统在厨房水槽之下、且反渗透膜与水龙头之间具备中空纤维膜单元,因此不会出现使用者饮用混入了细菌的净水,而且水龙头的排出口周围清净,外观良好。
[0019]本技术的净水系统中,中空纤维膜单元以下壳体的流入口朝向铅直方向下侧、上壳体的流出口朝向铅直方向上侧的方式设置,因此在水槽之下容易与水龙头连接,设置工事变得容易。而且,由于水从铅直方向下侧的流入口向铅直方向上侧的流出口流动,因此空气容易排出。
[0020]本技术的净水系统中,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组件外壳的外周面具有与下壳体的流入口连通的多个开口,因此空气被排出而不会滞留,不存在流动停止的空间,卫生方面优异。
[0021]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的净水系统中,在中空纤维膜组件的下游侧、且比水龙头的排出口靠上游侧的流路体积为50mL以下,因此使用者使用反渗透膜净水器时,利用短时间的废弃水就能使滞留水中增殖的细菌流出。
[0022]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的净水系统中,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熔接而成为一体,因此能够容易以小型进行设置,耐压性高,更为安心。
[0023]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的净水系统中,在由下壳体和上壳体形成的内部空间具有粒状和/或粉状的抗菌材料、以及保持抗菌材料的抗菌材料保持部,因此能够抑制由中空纤维膜捕捉的细菌的增殖。而且,若抗菌材料为载银活性炭、含银沸石,则抑制细菌增殖的效果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例的净水系统的流路构成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例的中空纤维膜单元的概略剖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单元的概略剖视图。
[0027]图4是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单元的概略剖视图。
[0028]附图标记的说明
[0029]1 净水系统
[0030]2 反渗透膜净水器
[0031]3 前置活性炭单元
[0032]4 反渗透膜单元
[0033]5 后置活性炭单元
[0034]6 泵
[0035]7 原水入口管
[0036]8 透过水出口管
[0037]9 浓缩水出口管
[0038]12 控制部
[0039]13 电导率计
[0040]14 电磁阀
[0041]16 透过水压力传感器
[0042]17 单向阀
[0043]19 入口压力传感器
[00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净水系统,具备:设置于厨房的水龙头、以及设置于厨房水槽之下的反渗透膜净水器,其中,所述反渗透膜净水器中自水流的上游侧起依次以能够通水的方式连接有收纳有活性炭的活性炭单元、收纳有反渗透膜的反渗透膜单元、收纳有中空纤维膜的中空纤维膜单元,所述中空纤维膜单元由下壳体、上壳体、以及固定于由下壳体和上壳体形成的内部空间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构成,所述下壳体具有供水流入的流入口,所述上壳体具有供水流出的流出口,所述中空纤维膜组件由圆筒形的组件外壳和中空纤维膜束构成,所述组件外壳的外周面具有与所述下壳体的流入口连通的多个开口,所述中空纤维膜束通过粘接材料与组件外壳固定而收纳于组件外壳的内部空间,所述中空纤维膜单元以所述下壳体的流入口朝向铅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崎博成高岛孝辅矶部卓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