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可快速标记的小儿用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该注射定位卡包括卡体,所述卡体上设有若干注射孔以及一个定位孔;还包括环形色卡与标记带,所述环形色卡包括一环形贴、设置在环形贴两端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每个注射孔外侧分别具有与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相对应的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所述注射孔具有若干行,形成一行的注射孔下方具有若干列队的第三安装位,所述标记带从若干第三安装位中交错编织叠放,所述标记带上具有指示标记。通过抽条式标记带与色卡贴片双结合模式,对已注射部位进行标记,标记明确,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因皮下硬结、脂肪增生造成血糖大幅度波动;护理工作交接清晰,便于家长掌握进程。家长掌握进程。家长掌握进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快速标记的小儿用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可快速标记的小儿用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
技术介绍
[0002]糖尿病是一种伴随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目前的医疗水平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其中腹部注射胰岛素是现行最为有效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治疗方法。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患有糖尿病的儿童数量也在日益增多,而患儿通常需要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进行胰岛素的注射。
[0003]现有的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通常针对成人,对患儿腹部定位不适用;且定位卡上具有若干注射孔,需要操作人员牢记注射位置,增加操作难度;对定位孔进行人工标记,容易存在笔误、漏打甚至标记掉落等导致注射部位不清的情况,容易出现同一部位频繁注射而导致皮下硬结,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快速标记的小儿用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通过抽条式标记带与色卡贴片双结合模式,对已注射部位进行标记,标记明确,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因皮下硬结、脂肪增生造成血糖大幅度波动;护理工作交接清晰,便于家长掌握进程。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可快速标记的小儿用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包括卡体,所述卡体上设有若干注射孔以及一个定位孔;还包括环形色卡与标记带,所述环形色卡包括一环形贴、设置在环形贴两端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每个注射孔外侧分别具有与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相对应的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
[0006]所述注射孔具有若干行,形成一行的注射孔下方具有若干列队的第三安装位,所述标记带从若干第三安装位中交错编织叠放,所述标记带上具有指示标记。
[0007]该种可快速标记的小儿用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当从某一注射孔向患儿腹部注射后,在该注射孔外部采用环形色卡标记,环形贴外部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嵌入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中,连接牢固,不易掉落;同时标记带上的指示标记指向该注射孔,通过抽条式标记带与色卡贴片双结合模式,对已注射部位进行标记,标记明确,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因皮下硬结、脂肪增生造成血糖大幅度波动;护理工作交接清晰,便于家长掌握进程。
[0008]进一步的,所述标记带首尾相连,首尾相连的标记带贯穿对应的第三安装位、并进行左右移动。标记带首尾相连,在若干第三安装位中移动的标记带可以实现环形转动,不会出现标记带掉落的情况。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卡体侧方设有与注射孔行数相对应的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与标记带接触;所述固定夹与卡体可拆卸配合。引入用于固定标记带的固定架,可以防止标记带在定位卡上发生错位,定位精准,操作便捷。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卡体为椭圆形结构,所述定位孔为圆形通孔,所述定位孔圆心与卡体圆心重合;
[0011]所述卡体沿椭圆形的长轴和短轴分为第一注射区、第二注射区、第三注射区以及第四注射区,所述第一注射区与第二注射区、第三注射区、第四注射区关于椭圆形长轴、中心点以及短轴分别对称;
[0012]所述第一注射区上若干注射孔分为若干行,同一行的注射孔从靠近短轴方向朝向卡体边沿采用横向标记线标记,所述第一注射区不同行的注射孔靠近短轴一侧采用第一纵向标记线标记,所述第二注射区上的不同行的注射孔靠近短轴采用过第二纵向标记线标记方向,所述第三注射区上的不同行的注射孔靠近短轴一侧采用第三纵向标记线标记方向,所述第四注射区上的不同行的注射孔靠近短轴一侧采用第四纵向标记线标记方向。通过四个对称设置的注射区进行分别注射,并通过相应的标记线进行指引,注射部位计划清晰明确。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注射区长轴长为15—22cm,短轴长为12——15cm,所述长轴与短轴的长度比值为1.3—1.45;所述第一注射区的注射孔为21
‑
25个,同一行注射孔相邻间隔为1.3—1.5cm;
[0014]所述第二注射区长轴长为15—22cm,短轴长为12——15cm,所述长轴与短轴的长度比值为1.3—1.45;所述第二注射区的注射孔为21
‑
25个,同一行注射孔相邻间隔为1.3—1.5cm;
[0015]所述第三注射区长轴长为15—22cm,短轴长为12——15cm,所述长轴与短轴的长度比值为1.3—1.45;所述第三注射区的注射孔为21
‑
25个,同一行注射孔相邻间隔为1.3—1.5cm;
[0016]所述第四注射区长轴长为15—22cm,短轴长为12——15cm,所述长轴与短轴的长度比值为1.3—1.45;所述第四注射区的注射孔为21
‑
25个,同一行注射孔相邻间隔为1.3—1.5cm;
[0017]若干注射孔大小和形状相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定位卡尺寸,便于针对不同年龄层患儿进行区别使用,避免因儿童腹部大小造成根据注射定位卡无法准确贴合患儿腹部的情况。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该种可快速标记的小儿用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当从某一注射孔向患儿腹部注射后,在该注射孔外部采用环形色卡标记,环形贴外部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嵌入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中,连接牢固,不易掉落;同时标记带上的指示标记指向该注射孔,通过抽条式标记带与色卡贴片双结合模式,对已注射部位进行标记,标记明确,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因皮下硬结、脂肪增生造成血糖大幅度波动;护理工作交接清晰,便于家长掌握进程;标记带首尾相连,在若干第三安装位中移动的标记带可以实现环形转动,不会出现标记带掉落的情况;引入用于固定标记带的固定架,可以防止标记带在定位卡上发生错位,定位精准,操作便捷。
[0020]2、通过四个对称设置的注射区进行分别注射,并通过相应的标记线进行指引,注射部位计划清晰明确;选择合适的注射定位卡尺寸,便于针对不同年龄层患儿进行区别使用,避免因儿童腹部大小造成根据注射定位卡无法准确贴合患儿腹部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1]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002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环形色卡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为卡体,2为注射孔,21为第一注射区,22为第二注射区,23为第三注射区,24为第四注射区,25为横向标记线,26为第一纵向标记线,27为第二纵向标记线,28为第三纵向标记线,29为第四纵向标记线,3为定位孔,4为环形色卡,41为环形贴,42为第一卡块,43为第二卡块,44为第一安装位,45为第二安装位,5为标记带,51为第三安装位,52为指示标记,6为固定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参照图1、图2,可快速标记的小儿用腹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快速标记的小儿用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包括卡体,所述卡体上设有若干注射孔以及一个定位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色卡与标记带,所述环形色卡包括一环形贴、设置在环形贴两端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每个注射孔外侧分别具有与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相对应的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所述注射孔具有若干行,形成一行的注射孔下方具有若干列队的第三安装位,所述标记带从若干第三安装位中交错编织叠放,所述标记带上具有指示标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标记的小儿用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带首尾相连,首尾相连的标记带贯穿对应的第三安装位、并进行左右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快速标记的小儿用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体侧方设有与注射孔行数相对应的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与标记带接触;所述固定夹与卡体可拆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标记的小儿用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体为椭圆形结构,所述定位孔为圆形通孔,所述定位孔圆心与卡体圆心重合;所述卡体沿椭圆形的长轴和短轴分为第一注射区、第二注射区、第三注射区以及第四注射区,所述第一注射区与第二注射区、第三注射区、第四注射区关于椭圆形长轴、中心点以及短轴分别对称;所述第一注射区上若干注射孔分为若干行,同一行的注射孔从靠近短轴方向朝向卡体边沿采用横向标记线标记,所述第一注射区不同行的注射孔靠近短轴一侧采用第一纵向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琼芝,李林,匡荣,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