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和义专利>正文

一种野外落水自救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286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野外落水自救背包,包括包体,所述包体内设置有供包体浮起的上浮机构,所述包体一侧顶端设置有供氧的导氧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浮机构的设置,能提供上浮的动力,方便上浮,在野外落下水时通过上浮机构能使得包体向上浮起,从而通过包体带动使用者浮上水面,此时通过导氧机构能为使用者提供氧气,方便使用者呼吸,便于使用者快速的自救,以防出现溺水的情况,为使用者提供安全性,以防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落水自救背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包
,尤其涉及一种野外落水自救背包。

技术介绍

[0002]背包,指背在背上的包,材质以多样化,真皮、塑料材质、涤纶、帆布、尼龙、棉麻等质地的箱包引领时尚潮流。在越来越标榜个性的时期,简约、复古、卡通等各类风格也从不同侧面迎合时尚人士张扬个性的需求。现有技术中的背包都是用于储存物品,在野外出现落水的情况时所背的背包会增加自身的重力,从而会导致落水者下沉,不能利用背包实现自救的作用,并且会增加背包使用者整体的重力,严重影响使用者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野外落水自救背包,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野外落水自救背包,包括包体,所述包体内设置有供包体浮起的上浮机构,所述包体一侧顶端设置有供氧的导氧机构。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包体包括大包、中包以及小包,所述大包与中包之间展开式连接,所述中包与小包之间展开式连接,所述上浮机构设置在大包和中包内,所述大包一侧底端设置有固定机构,顶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护板以及安装带,所述护板固定连接在大包上,所述安全带伸缩式设置在护板内。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大包一侧固定连接有背带,所述背带上设置有拉链,所述背带内设置有储氧软管,所述储氧软管与导氧机构连通,所述导氧机构伸缩式设置在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内,所述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之间固定连接有紧固带,所述导氧机构包括导氧管以及氧气罩,所述导氧管一端与氧气罩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背带与储氧软管连通。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浮机构包括气泵以及浮漂气囊,所述大包和中包内开始有供浮漂气囊固定设置的内槽,所述气泵固定设置在小包内,所述气泵与浮漂气囊连通。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上浮机构的设置,能提供上浮的动力,方便上浮,在野外落下水时通过上浮机构能使得包体向上浮起,从而通过包体带动使用者浮上水面,此时通过导氧机构能为使用者提供氧气,方便使用者呼吸,便于使用者快速的自救,以防出现溺水的情况,为使用者提供安全性,以防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切图;
[0010]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图;
[0011]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1、包体;11、大包;111、背带;1111、拉链;112、第一固定套;1121、紧固带;113、第二固定套;12、中包;121、内槽;13、小包;2、导氧机构;21、导氧管;22、氧气罩;3、固定机构;31、护板;32、安全带;4、上浮机构;41、气泵;42、浮漂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切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一种野外落水自救背包,包括包体1,所述包体1内设置有供包体1浮起的上浮机构4,所述包体1一侧顶端设置有供氧的导氧机构2。
[0016]通过上浮机构4的设置,能提供上浮的动力,方便上浮,在野外落下水时通过上浮机构4能使得包体1向上浮起,从而通过包体1带动使用者浮上水面,此时通过导氧机构2能为使用者提供氧气,以便使用者呼吸氧气,方便使用者呼吸,便于使用者快速的自救,以防出现溺水的情况,为使用者提供安全性,以防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001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切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所述包体1包括大包11、中包12以及小包13,所述大包11与中包12之间展开式连接,所述中包12与小包13之间展开式连接,所述上浮机构4设置在大包11和中包12内,所述大包11一侧底端设置有固定机构3,顶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套112和第二固定套113,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护板31以及安装带32,所述护板31固定连接在大包11上,所述安全带32伸缩式设置在护板31内。
[0019]通过小包13与中包12的展开式连接,能在小包13内装配工具和用具,且中包12与大包11为展开式连接,可进行展开,能将中包12翻折,使得中包12一面翻折至与大包11一面平齐,此时便于使用者躺在展开后的中包12和大包11上,为使用者在野外提供休息场地,通过安全带32的设置,将包体1背在身上时将安全带缠绕在使用者身上,对背包进行固定,固定在使用者身上。
[0020]如图2所示,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图。
[0021]所述大包11一侧固定连接有背带111,所述背带111上设置有拉链1111,所述背带111内设置有储氧软管,所述储氧软管与导氧机构2连通,所述导氧机构2伸缩式设置在第一固定套112和第二固定套113内,所述第一固定套112和第二固定套113之间固定连接有紧固带1121,所述导氧机构2包括导氧管21以及氧气罩22,所述导氧管21一端与氧气罩22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背带111与储氧软管连通。
[0022]在第一固定套112和第二固定套113内均设置有导氧机构2,使用者可选择性使用氧气罩22,将氧气罩22罩在口鼻处,然后利用紧固带1121的紧固能避免氧气罩22出现脱落的情况,且背带111上设置有拉链1111,通过将拉链1111拉开能对储氧软管进行更换,方便向储氧软管内充入氧气备用,提升适用范围。
[0023]如图1和图3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切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
意图。
[0024]所述上浮机构4包括气泵41以及浮漂气囊42,所述大包11和中包12内开始有供浮漂气囊42固定设置的内槽121,所述气泵41固定设置在小包13内,所述气泵41与浮漂气囊42连通。
[0025]通过气泵41能向浮漂气囊42内充气,使得浮漂气囊42鼓起,通过鼓起从而能增加漂浮性能,便于大包11和中包12上浮,此时大包11固定在人体上,从而能拖动使用者向上移动,使得落水的使用者浮上水面,便于自救,在野外为使用者提供安全。
[0026]工作原理:在野外时首先将储氧软管装配在背带111内,然后使得储氧软管与导氧管21相通,然后将包体1背在身上,在将安全带32拉出,使得安全带32缠绕在使用者身上,将包体1固定在使用者身上,且可在小包13内储存一些用具,且在大包11和中包12内均设置有防水层,在防水层内也能储存一些用品,同时在大包11和中包12之间也能储存物品,在使用者不慎落入水中后,通过气泵41能快速的向浮漂气囊42内充气,从而使得浮漂气囊42鼓起,通过浮漂气囊42的鼓起能使得包体1获得浮起的功能,此时包体1固定在使用者身上,从而能使得使用者随着包体1一起向上浮起,使得使用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落水自救背包,包括包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1)内设置有供包体(1)浮起的上浮机构(4),所述包体(1)一侧顶端设置有供氧的导氧机构(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落水自救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1)包括大包(11)、中包(12)以及小包(13),所述大包(11)与中包(12)之间展开式连接,所述中包(12)与小包(13)之间展开式连接,所述上浮机构(4)设置在大包(11)和中包(12)内,所述大包(11)一侧底端设置有固定机构(3),顶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套(112)和第二固定套(113),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护板(31)以及安装带(32),所述护板(31)固定连接在大包(11)上,所述安全带(32)伸缩式设置在护板(3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野外落水自救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包(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徽邵和义
申请(专利权)人:邵和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