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液体吸引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9132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口腔液体吸引引流装置,至少包括负压瓶、进气管、排气管、负压气囊、储液囊、进液管、出液管以及负压吸引管,所述负压瓶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负压瓶的一侧固定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顶部可拆装的固定有顶盖,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有负压气囊,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储液囊,所述储液囊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液管以及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固定有负压吸引管,所述负压吸引管上开设有多个进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可以辅助医护人员在治疗期间吸取患者口腔内的液体,保证了治疗过程的连续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人员的工作效率。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腔液体吸引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具体是口腔液体吸引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口腔科医护人员给患者治疗牙齿疾病或洗牙时,治疗设备喷头会喷出很多水,混合唾液积留在口腔内,由于患者无法长久坚持,容易把这些液体吞咽下去,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反复将口内的水及唾液吐出,进而不利于治疗的连续性,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款口腔液体吸引引流装置辅助医护人员在治疗期间吸取患者口腔内的液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口腔液体吸引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口腔液体吸引引流装置,至少包括负压瓶、进气管、排气管、负压气囊、储液囊、进液管、出液管以及负压吸引管,所述负压瓶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负压瓶的一侧固定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顶部可拆装的固定有顶盖,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有负压气囊,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储液囊,所述储液囊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液管以及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固定有负压吸引管,所述负压吸引管上开设有多个进液孔,所述负压吸引管上还开设有多个环状的齿槽。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液管以及出液管上皆固定有阀门。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齿槽上粘设有纱布。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气管以及顶盖为螺纹配合。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1)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可以辅助医护人员在治疗期间吸取患者口腔内的液体。具体而言,通过反复挤压负压气囊,使容纳腔的内部形成真空状态,并使得储液囊膨胀,关闭出液管上的阀门而打开进液管上的阀门,使得患者口腔内的液体进入储液囊中,继而避免液体积留在患者口腔内部的情况发生,当治疗结束后,将负压吸引管从患者口腔中拔出,并关闭进液管上的阀门而打开出液管上的阀门,与此同时,排气管上的顶盖旋开,使得容纳腔与外界连通,且容纳腔的内部恢复常压状态,储液囊中的液体从出液管流出,相较于传统患者反复将口中液体吐出的方式,本技术保证了治疗过程的连续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11]2)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环状的齿槽的设置,有利于医护人员将负压吸引管固定在患者的牙齿处,搭配粘设在齿槽上的纱布,保证了患者的舒适度,进而加强了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口腔液体吸引引流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中负压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负压吸引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所示:
[0016]100、负压瓶;110、容纳腔;200、进气管;300、排气管;310、顶盖;400、负压气囊;500、储液囊;600、进液管;700、出液管;800、负压吸引管;810、进液孔;820、齿槽;821、纱布;900、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口腔液体吸引引流装置,至少包括负压瓶100、进气管200、排气管300、负压气囊400、储液囊500、进液管600、出液管700以及负压吸引管800,所述负压瓶100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110,所述负压瓶100的一侧固定有与容纳腔110连通的进气管200,所述进气管200上连接有排气管300,具体的,所述排气管300以及顶盖310为螺纹配合。所述排气管300的顶部可拆装的固定有顶盖310,所述进气管200的一端连接有负压气囊400,所述容纳腔110的内部设置有储液囊500,所述储液囊500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液管600以及出液管700,所述进液管600以及出液管700上皆固定有阀门900,所述进液管600的一端固定有负压吸引管800,所述负压吸引管800上开设有多个进液孔81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进液孔810采用的是侧边孔,且多个进液孔810呈环状开设于负压吸引管800上。
[0019]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负压吸引管800上还开设有多个环状的齿槽820,以便于医护人员将负压吸引管800固定在患者的牙齿处,同时,齿槽820上粘设的纱布821,可以使患者牙齿固定板在齿槽820上更加舒适,进而加强了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
[0020]本技术的具体工作步骤如下所示:
[0021]首先,通过反复挤压负压气囊400,使容纳腔110的内部形成真空状态,并使得储液囊500膨胀,关闭出液管700上的阀门900而打开进液管600上的阀门900,使得患者口腔内的液体进入储液囊500中,继而避免液体积留在患者口腔内部的情况发生,当治疗结束后,将负压吸引管800从患者口腔中拔出,并关闭进液管600上的阀门900而打开出液管700上的阀门900,与此同时,排气管300上的顶盖310旋开,使得容纳腔110与外界连通,且容纳腔110的内部恢复常压状态,储液囊500中的液体从出液管700流出,相较于传统患者反复将口中液体吐出的方式,本技术保证了治疗过程的连续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可以辅助医护人员在治疗期间吸取患者口腔内的液体,保证了治疗过程的连续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2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口腔液体吸引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负压瓶(100)、进气管(200)、排气管(300)、负压气囊(400)、储液囊(500)、进液管(600)、出液管(700)以及负压吸引管(800),所述负压瓶(100)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110),所述负压瓶(100)的一侧固定有与容纳腔(110)连通的进气管(200),所述进气管(200)上连接有排气管(300),所述排气管(300)的顶部可拆装的固定有顶盖(310),所述进气管(200)的一端连接有负压气囊(400),所述容纳腔(110)的内部设置有储液囊(500),所述储液囊(500)的上下两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洪川郑维银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