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地铁车站轨行区内自动化监测的全站仪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907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地铁车站轨行区内自动化监测的全站仪固定装置,包括:强制对中盘,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全站仪的对中螺丝;支撑机构,设置在强制对中盘下方,其包括:第一支腿,以对中螺丝为圆心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每一第一支腿的顶部均与强制对中盘相连;第二支腿,对应于第一支腿设置有多个,每一第二支腿的底部均与车站轨行区底板相连;连接机构,设置在每对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之间,用于将第二支腿固定在第一支腿上并使全站仪处于水平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安全稳定地将全站仪安装在车站轨行区底板上,无设备侵限风险且安装和拆除简便,有效解决在车站轨行区侧墙上安装全站仪无法通视的难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景和推广价值。景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于地铁车站轨行区内自动化监测的全站仪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铁隧道自动化监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于地铁车站轨行区内自动化监测的全站仪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地铁线路越来越多,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但越来越多的地保区施工造成了地铁隧道保护区结构变形问题的频繁发生。地铁隧道保护区变形情况是影响地铁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及时发现隧道结构变化和随时解决变形问题对保障地铁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全天候、自动化的变形监测方式是地铁隧道监测的最优方案,全站仪自动化变形监测可以对变形监测区域进行全天候、高精度、高频率、安全稳定的数据采集分析,生成变形曲线和变形报告,预测安全事故、消除隐患,保障地铁的安全施工和运营。
[0003]在地铁隧道区间内,通常采用位于隧道内壁上的三脚架安装全站仪;对于地铁车站轨行区,由于其一侧为乘客上下地铁用的屏蔽门,另一侧的侧墙上安装有广告灯箱和设备电缆等,如果仍然采用三角架安装在侧墙上的方式,将无法满足全站仪和监测点间的通视,影响车站变形结构监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的适于地铁车站轨行区内自动化监测的全站仪固定装置,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所述的适于地铁车站轨行区内自动化监测的全站仪固定装置,包括
[0006]强制对中盘,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全站仪的对中螺丝;
[0007]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强制对中盘下方,包括/>[0008]第一支腿,以所述对中螺丝为圆心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每一所述第一支腿的顶部均与强制对中盘相连;
[0009]第二支腿,对应于第一支腿设置有多个,每一所述第二支腿的底部均与车站轨行区底板相连;
[0010]连接机构,设置在每对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之间,用于将第二支腿固定在第一支腿上并使全站仪处于水平状态。
[0011]所述对中螺丝与全站仪底部开设的螺丝孔配套设置。
[0012]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支腿上的套环,所述套环与第二支腿相适配并设置有锁紧螺钉。
[0013]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支腿顶部的防脱板,所述防脱板位于套环上方。
[0014]所述强制对中盘为水平设置的圆盘结构。
[0015]所述第一支腿均匀分布在强制对中盘的周缘,且第一支腿与强制对中盘的竖直中心轴均呈相同角度倾斜向外设置。
[0016]所述第二支腿与第一支腿同向设置,且第二支腿的底部设置有水平撑脚,所述水平撑脚上开设有螺纹孔。
[0017]所述第二支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拉环。
[0018]本技术提供的适于地铁车站轨行区内自动化监测的全站仪固定装置,能够安全稳定地将全站仪安装在车站轨行区底板上,无设备侵限风险且安装和拆除简便,有效解决在车站轨行区侧墙上安装全站仪无法通视的难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安装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适于地铁车站轨行区内自动化监测的全站仪固定装置,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包括水平设置的圆盘状强制对中盘1,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全站仪M的对中螺丝2,该对中螺丝2与全站仪底部开设的螺丝孔配套设置。强制对中盘1下方为支撑机构,其包括顶部与强制对中盘1固定相连的第一支腿3,第一支腿3为三个,其以对中螺丝2为圆心均匀分布在强制对中盘1周缘,上述三个第一支腿3与强制对中盘1的竖直中心轴均呈相同角度倾斜向外设置。第二支腿4对应于第一支腿3设置有三个,每个第一支腿4均与相应的第一支腿3倾角相同(即两者同向),且每个第二支腿4的底部均设置有水平撑脚401,其上开设有螺纹孔,方便通过螺栓将第二支腿4固定在车站轨行区的底板上。每对第一支腿3和第二支腿4均通过连接机构相连,上述连接机构包括焊接在第一支腿3内侧的套环501,该套环501与第二支腿4外形相适配,且套环501上安装有锁紧螺钉502。通过调节第二支腿4和第一支腿3的相对位置,使两者的总长适配于全站仪的设计安装高度,同时,应使全站仪处于水平状态。通常情况下,第二支腿4顶部还焊接有防脱板503(也可为位于第二支腿4顶部的折边),该防脱板503位于套环501上方,防止第二支腿4从套环501中脱出。为了便于调整第二支腿4的位置,在每个第二支腿4外侧面上还焊接有拉环402。
[0022]使用时,先选定全站仪的安装位置,然后按照设计高度调整第二支腿4和第一支腿3的相对位置,并通过锁紧螺钉502固定,此时,强制对中盘1处于水平状态,接着,通过对中螺丝2将全站仪固定在强制对中盘1上,完成安装。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诸如“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地铁车站轨行区内自动化监测的全站仪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强制对中盘,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全站仪的对中螺丝;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强制对中盘下方,包括第一支腿,以所述对中螺丝为圆心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每一所述第一支腿的顶部均与强制对中盘相连;第二支腿,对应于第一支腿设置有多个,每一所述第二支腿的底部均与车站轨行区底板相连;连接机构,设置在每对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之间,用于将第二支腿固定在第一支腿上并使全站仪处于水平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地铁车站轨行区内自动化监测的全站仪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螺丝与全站仪底部开设的螺丝孔配套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地铁车站轨行区内自动化监测的全站仪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支腿上的套环,所述套环与第二支腿相适配并设置有锁紧螺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于地铁车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青松涂善波吴国晓秦耀宗刘阳李怡昊赵晓阳聂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