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振德专利>正文

一种发热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879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热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新材料领域。所述制备方法为先将原材料制成初级原料,再制备成二级原料,之后将二级原料与稀释催化剂浸泡在溶液后第一次被烧,再将第一次焙烧后所得产品与低纯级催化剂再浸泡在溶液后第二次焙烧,再将第二次焙烧后所得产品与高纯级催化剂再浸泡在溶液后第三次焙烧。在常温条件下试验发热材料的发热温度达520℃,在寒冷零下30℃环境中发热温度损耗4%左右,用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新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见的发热方法主要有:以电为能源,用导电丝、片,及导电纤维等形成回路的导体发热放热形式,但是,上述导热材料会产生电场、磁场、辐射场等,长期使用会导致电路老化短路漏电等问题。当前,特别是对人类健康应用方面,还没有真正解决携带方便、安全稳定、节能环保、无辐射、无负作用、低温条件应用强、热能转化率高、低碳经济型新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热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0004]一种发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1)将原材料分散过滤混合,制得发热材料浆料,再在200

290℃加热1小时后,制得初级原料,备用;
[0006](2)将制得初级原料进行离心、真空混炼后,烘干定型,制得二级原料,备用下个流程;
[0007](3)将二级原料与稀释催化剂浸泡在溶液后进行第一次培烧,获得第一次焙烧后所得产品(第一次新材料综合提纯产品);
[0008](4)将第一次焙烧后所得产品与低纯级金催化剂浸泡在溶液后第二次培烧,获得第二次培烧所得纯级产品(第二次发热材料纯级产品),备用;
[0009](5)将第二次培烧所得纯级产品与高纯级催化剂浸泡在溶液后第三次焙烧,获得应用级发热材料;
[0010]所述原材料的重量份如下:石墨烯导热粉体40

50份、玉石粉体15

20份、陶瓷粉体20

30份、氧化镁粉体40

50份、纳米二氧化钛粉体30

40份、氮化铝粉体40

50份、氧化铝粉体40

50份、氧化硅粉体30

4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10

15份、硫酸(浓硫酸)30

40份、高温陶瓷胶10

20份。
[0011]本专利技术优选为还包括备用无机物,所述备用无机物与二级原料或第一次焙烧后所得产品混合,所述备用无机物粉体为石墨烯导热粉体、玉石粉体、氧化钠粉体、羟丙基甲基纤维粉体、氧化铍粉体、氧化镁粉体、氧化钙粉体、氧化铝粉体、氧化钛粉体、二氧化锆粉体、二氧化二铁粉体、氧化锌粉体、氮化硼粉体、氮化铝粉体、氮化硅粉体、氮化锆粉体、碳化硅粉体、碳化硼粉体中的四种以上,所述备用无机物中每种物质的用量为原材料重量的5

15%。
[0012]本专利技术步骤(2)中真空混炼的温度优选为160

180℃,真空混炼的时间优选为50

80min。
[0013]本专利技术步骤(3)中按1g/15

20mL将钯溶于稀酸中,得到稀释催化剂;所述稀酸为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当所述稀酸为稀盐酸时,所述稀酸的质量分数
为15

20%;当所述稀酸为稀硫酸、稀硝酸中的一种或两种时,所述稀酸的质量分数为50

60%。
[0014]本专利技术步骤(4)中按1g/25

30mL将金溶于强酸中,得到低纯级催化剂;所述强酸为盐酸、硫酸、硝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当所述强酸为盐酸时,所述强酸的质量分数为25

30%;当所述强酸为硫酸、硝酸中的一种或两种时,所述强酸的质量分数为70

80%。
[0015]本专利技术步骤(5)中按1g/30

40mL将铂溶于王水中,得到高纯级催化剂。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高温陶瓷胶的耐热温度优选为1800℃。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溶液优选为氧化镓、硝酸铍、硝酸镍、硝酸亚铈、硝酸锆溶液中的四种以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浓度为85

95%,溶液中的溶剂为水。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浸泡时的第一次浸泡时间优选为0.5

1.5小时,第二次浸泡时间优选为40

50分钟,第三次浸泡时间优选为1小时以上。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次焙烧优选为300

500℃焙烧20

30分钟;第二次焙烧优选为600

1200℃焙烧45

50分钟;第三次焙烧优选为800

2000℃焙烧25

30分钟。
[002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发热材料。
[002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发热材料在缓释释放热中的应用,所述应用方法将压缩能源与发热材料表面接触,发生缓释反应持续产生热量。
[0022]本专利技术所述压缩能源为压缩能源烷类气体、压缩天然气、压缩液化气或低压乙醇。
[0023]所述发热原理为将压缩新能源与发热新材料互相结合,使不同原子聚核吸附性碰撞产生高温红外反应堆释放达520℃以上。
[0024]所述技术为实现低耗能高发热的新材料解决了技术屏障,完成了新材料的转化和应用。
[0025]所述应用在不同领域温度高低不同,通过控制系统进行缓释恒温释放热量。
[002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发热新材料。
[002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发热材料在缓释释放热中的应用,所述应用方法为将将压缩能源与发热材料表面接触,互相结合,使不同原子聚核吸附碰撞产生高温红外反应堆释放达520℃以上;所述应用在不同领域,温度高低不同,通过控制系统进行缓释恒温释放热量。
[0028]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
[0029](1)本专利技术所述发热材料可以应用在人工智能穿戴、汽车、军工等领域。
[0030](2)本专利技术在常温条件下试验发热材料的发热温度达520℃,在寒冷零下30℃环境中发热温度损耗4%左右。
[0031](3)本专利技术发热材料的发热接触方式为:与控制系统管路连接吸附性强,表面积均匀发热稳定热能转化率为99%。
[0032](4)本专利技术所述发热材料的发热接触环境:适用于高原洼地、温带、寒带野外等地区。
[0033](5)6

8g压缩能源与本专利技术所述发热材料通过控制系统使发热材料可持续10小时以上恒温(常温

520℃)发热。
[0034](6)本专利技术所述新材料在发热工作状态时,环保节能、低碳高效、安全稳定、无毒、无味、无电场、无磁场、无辐射具有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述非限定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6]实施例1
[0037]一种发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8]原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原材料分散过滤混合,制得发热材料浆料,再在200

290℃加热1小时后,制得初级原料;(2)将制得初级原料进行离心、真空混炼后,烘干定型,制得二级原料;(3)将二级原料与稀释催化剂浸泡在溶液后进行第一次培烧,获得第一次焙烧后所得产品;(4)将第一次焙烧后所得产品与低纯级催化剂浸泡在溶液后第二次培烧,获得第二次培烧所得纯级产品;(5)将第二次培烧所得纯级产品与高纯级催化剂浸泡在溶液后第三次焙烧,获得应用级发热材料;所述原材料的重量份如下:石墨烯导热粉体40

50份、玉石粉体15

20份、陶瓷粉体20

30份、氧化镁粉体40

50份、纳米二氧化钛粉体30

40份、氮化铝粉体40

50份、氧化铝粉体40

50份、氧化硅粉体30

4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10

15份、硫酸30

40份、高温陶瓷胶10

20份。步骤(3)中,按1g/15

20mL将钯溶于稀酸中,得到稀释催化剂;步骤(4)中,按1g/25

30mL将金溶于强酸中,得到低纯级催化剂;步骤(5)中,按1g/30

40mL将铂溶于王水中,得到高纯级催化剂;所述溶液为氧化镓、硝酸铍、硝酸镍、硝酸亚铈、硝酸锆中的四种以上的溶液,所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浓度为85

9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备用无机物粉体,所述备用无机物与二级原料或第一次焙烧后所得产品混合,所述备用无机物粉体为石墨烯导热粉体、玉石粉体、氧化钠粉体、羟丙基甲基纤维、氧化铍粉体、氧化镁粉体、氧化钙粉体、氧化铝粉体、氧化钛粉体、二氧化锆粉体、二氧化二铁粉体、氧化锌粉体、氮化硼粉体、氮化铝粉体、氮化硅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德刘乔
申请(专利权)人:刘振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