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变压器绕组变形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868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模拟变压器绕组变形的装置,包括模拟变压器本体、绕组支撑平台、短路模拟组件、轴向压缩变形组件、轴向拉伸变形组件、鼓包凹陷模拟组件、扭曲变形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集多种模拟缺陷功能为一体,使用方便,可以实现变压器绕组匝间短路、轴向压缩和拉伸、鼓包、凹陷、整体位移和扭曲等变形情况的模拟,便于之后进行变压器绕组变形后的测试试验。的测试试验。的测试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变压器绕组变形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试验设备
,具体涉及模拟变压器绕组变形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变压器绕组变形试验方法主要有低电压短路阻抗法和频率响应法,但这两种方法都是在设备停电以后进行试验,通过与历史数据和图谱的对比分析变形情况,无法实现对变压器绕组变形程度和电气参量变化的深入研究;绕组变形在线监测通常采用漏抗法,但由于绕组短路电抗数值偏小,变形引起的电抗的变化量更小,因此该方法的测量精度和结果稳定性无法保证;而发生变形故障后返厂检修的变压器,由于变形情况单一,不能满足设计选型优化和运维检修分析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模拟变压器绕组变形的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模拟变压器绕组变形的装置,包括:模拟变压器本体、绕组支撑平台、短路模拟组件、轴向压缩变形组件、轴向拉伸变形组件和鼓包凹陷模拟组件,所述模拟变压器本体包括:铁芯、从里到外依次套设于铁芯上的低压绕组、中压绕组和高压绕组,所述模拟变压器本体为模拟常规变压器设置,在此不对其全部结构进行详述,所述短路模拟组件包括:金属软线和两个设置于金属软线两端的钳形线夹,所述轴向压缩变形组件包括:可调节电容,所述可调节电容的两端均通过导线连接有钳形线夹,所述轴向拉伸变形组件包括:可调节电感,所述可调节电感的两端均通过导线连接有钳形线夹,所述绕组支撑平台用于推动所述低压绕组、中压绕组和高压绕组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鼓包凹陷模拟组件设置于绕组的线圈上,该绕组可为低压绕组、中压绕组和高压绕组中的任意一个,绕组的线圈上设置有若干鼓包模拟线圈段和凹陷模拟线圈段,所述鼓包模拟线圈段的外侧设置有弧形引线A,所述凹陷模拟线圈段的内侧设置有弧形引线B,所述鼓包模拟线圈段、凹陷模拟线圈段、弧形引线A和弧形引线B上均设置有无线开关。
[0005]进一步的,所述绕组支撑平台包括:支撑组件A、支撑组件B和支撑组件C,所述支撑组件A包括:支撑架A和驱动液压缸A,竖直设置的所述驱动液压缸A的活塞杆朝上且连接有支撑架A,所述支撑架A与所述低压绕组的下端相配合,所述支撑组件B包括:支撑架B和驱动液压缸B,竖直设置的所述驱动液压缸B的活塞杆朝上且连接有支撑架B,所述支撑架B与所述中压绕组的下端相配合,所述支撑组件C包括:支撑架C和驱动液压缸C,竖直设置的所述驱动液压缸C的活塞杆朝上且连接有支撑架C,所述支撑架C与所述高压绕组的下端相配合。
[0006]进一步的,一种模拟变压器绕组变形的装置还包括:扭曲变形组件,所述扭曲变形组件用于扭曲绕组,该绕组可为低压绕组、中压绕组和高压绕组中的任意一个。
[0007]进一步的,所述扭曲变形组件包括:上夹块、下夹块和动力装置,所述上夹块夹持
绕组的上端,所述下夹块夹持绕组的下端,动力装置驱动上夹块对绕组的上端施加沿绕组的线圈切线方向的力F1,动力装置驱动下夹块对绕组的下端施加沿绕组的线圈切线方向的力F2,力F1与力F2的方向相反。
[0008]进一步的,固定夹持部、移动夹持部和直杆,所述固定夹持部、移动夹持部均为半圆弧状结构,所述固定夹持部和移动夹持部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固定夹持部和移动夹持部的另一端均设置有耳座,所述耳座上均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内设有螺栓,两个耳座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固定夹持部的侧壁上连接有所述直杆的一端,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直杆的另一端,所述直杆水平设置;所述下夹块的结构与上夹块相同。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轨道架、推动油缸、固定架、推动杆,所述轨道架为长方形框架状结构,所述直杆远离固定夹持部的一端贯穿所述轨道架,两个所述推动油缸对称设置于所述轨道架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推动油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均朝向所述直杆且设置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用于推动所述直杆,通过设置两个所述推动油缸,可以朝两个相反的方向推动直杆,同时若绕组无法自动复位时,可通过推动油缸推动直杆复位,所述轨道架、推动油缸均通过固定架固定。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引线A和弧形引线B的材质与绕组线圈相同。
[001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集多种模拟缺陷功能为一体,使用方便,可以实现变压器绕组匝间短路、轴向压缩和拉伸、鼓包、凹陷、整体位移和扭曲等变形情况的模拟,便于之后进行变压器绕组变形后的测试试验,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鼓包凹陷模拟组件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绕组支撑平台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扭曲变形组件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上夹块和动力装置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推动油缸推动直杆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专利技术轨道架的侧视图。
[0020]图中:11为铁芯,12为低压绕组,13为中压绕组,14为高压绕组,2为短路模拟组件,21为金属软线,22为钳形线夹,3为轴向压缩变形组件,31为可调节电容,4为轴向拉伸变形组件,41为可调节电感,51为鼓包模拟线圈段,52为凹陷模拟线圈段,53为弧形引线A,54为弧形引线B,55为无线开关,61为支撑架A,62为驱动液压缸A,63为支撑架B,64为驱动液压缸B,65为支撑架C,66为驱动液压缸C,71为上夹块,72为下夹块,73为动力装置,74为固定夹持部,75为移动夹持部,76为直杆,77为耳座,78为螺栓,81为轨道架,82为推动油缸,83为推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所述,模拟变压器绕组变形的装置,包括:模拟变压器本体、绕组支撑平台、短路模拟组件2、轴向压缩变形组件3、轴向拉伸变形组件4和鼓包凹陷模拟组件,所述模拟变压器本体包括:铁芯11、从里到外依次套设于铁芯上的低压绕组12、中压绕组13和高压绕组14,所述短路模拟组件2包括:金属软线21和两个设置于金属软线两端的钳形线夹22,所述轴向压缩变形组件3包括:可调节电容31,所述可调节电容31的两端均通过导线连接有钳形线夹22,所述轴向拉伸变形组件4包括:可调节电感41,所述可调节电感41的两端均通过导线连接有钳形线夹22,所述绕组支撑平台用于推动所述低压绕组12、中压绕组13和高压绕组14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鼓包凹陷模拟组件设置于绕组的线圈上,绕组的线圈上设置有两个鼓包模拟线圈段51和两个凹陷模拟线圈段52,所述鼓包模拟线圈段51的外侧均设置有弧形引线A53,所述凹陷模拟线圈段52的内侧均设置有弧形引线B54,所述鼓包模拟线圈段51、凹陷模拟线圈段52、弧形引线A53和弧形引线B54上均设置有无线开关55,所述弧形引线A53和弧形引线B54的材质与绕组的线圈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模拟变压器绕组变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变压器本体、绕组支撑平台、短路模拟组件(2)、轴向压缩变形组件(3)、轴向拉伸变形组件(4)和鼓包凹陷模拟组件,所述模拟变压器本体包括:铁芯(11)、从里到外依次套设于铁芯上的低压绕组(12)、中压绕组(13)和高压绕组(14),所述短路模拟组件(2)包括:金属软线(21)和两个设置于金属软线两端的钳形线夹(22),所述轴向压缩变形组件(3)包括:可调节电容(31),所述可调节电容(31)的两端均通过导线连接有钳形线夹(22),所述轴向拉伸变形组件(4)包括:可调节电感(41),所述可调节电感(41)的两端均通过导线连接有钳形线夹(22),所述绕组支撑平台用于推动所述低压绕组(12)、中压绕组(13)和高压绕组(14)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鼓包凹陷模拟组件设置于绕组的线圈上,绕组的线圈上设置有若干鼓包模拟线圈段(51)和凹陷模拟线圈段(52),所述鼓包模拟线圈段(51)的外侧设置有弧形引线A(53),所述凹陷模拟线圈段(52)的内侧设置有弧形引线B(54),所述鼓包模拟线圈段(51)、凹陷模拟线圈段(52)、弧形引线A(53)和弧形引线B(54)上均设置有无线开关(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变压器绕组变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支撑平台包括:支撑组件A、支撑组件B和支撑组件C,所述支撑组件A包括:支撑架A(61)和驱动液压缸A(62),竖直设置的所述驱动液压缸A(62)的活塞杆朝上且连接有支撑架A(61),所述支撑架A(61)与所述低压绕组(12)的下端相配合,所述支撑组件B包括:支撑架B(63)和驱动液压缸B(64),竖直设置的所述驱动液压缸B(64)的活塞杆朝上且连接有支撑架B(63),所述支撑架B(63)与所述中压绕组(13)的下端相配合,所述支撑组件C包括:支撑架C(65)和驱动液压缸C(66),竖直设置的所述驱动液压缸C(66)的活塞杆朝上且连接有支撑架C(65),所述支撑架C(65)与所述高压绕组(14)的下端相配合,所述支撑架A(61)、支撑架B(63)和支撑架C(6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理科俞华张迪王伟李国栋陈青松刘宏李劲松李帅杨虹刘杨王海旗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