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铆钉铆接箍带的定位装置及其无铆钉铆接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859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4
一种用于无铆钉铆接箍带的定位装置及其无铆钉铆接系统。该定位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及第二端部定位组件、平移台、平移台驱动机构和限位组件。第一和第二端部定位组件分别设置于底座,第一端部定位组件用于对箍带的一端两侧进行夹持定位,第二端部定位组件用于限制箍带的另一端左右横向移动。平移台位于第一、第二端部定位组件之间,并可纵向滑移地设置于底座上,平移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平移台纵向移动。限位组件设置于平移台,用于定位箍带的另一端的卷头的两个角;限位组件与第二端部定位组件之间的空间可容置对箍带进行无铆钉铆接的凹模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高效实现箍带的卷头与箍带带身的无铆钉铆压连接。带带身的无铆钉铆压连接。带带身的无铆钉铆压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无铆钉铆接箍带的定位装置及其无铆钉铆接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卡箍,尤其涉及卡箍箍带的铆接技术。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卡箍主要由箍带、T型套管、T型螺栓、螺母组成,其中,箍带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卷头,卷头与箍带之间采用点焊焊接连接。点焊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和火花,同时还伴有刺激性的烟气,此外还会在连接区域产生热压力,并对产品的表面美观度带来不利影响,为克服传统点焊工艺带来的不足,申请人提出通过无铆钉铆压的方式将箍带的卷头与箍带带身铆接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铆钉铆接箍带的定位装置及其无铆钉铆接系统,其能高效实现箍带的卷头与箍带带身的无铆钉铆压连接。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无铆钉铆接箍带的定位装置,箍带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卷头,其特点在于,定位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端部定位组件、第二端部定位组件、平移台、平移台驱动机构以及限位组件;第一端部定位组件和第二端部定位组件分别设置于底座,第一端部定位组件用于对箍带的一端两侧进行夹持定位,第二端部定位组件用于限制箍带的另一端左右横向移动;平移台位于第一端部定位组件与第二端部定位组件之间,并可纵向滑移地设置于底座上,平移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平移台纵向移动;限位组件设置于平移台,限位组件用于定位箍带的另一端的卷头的两个角;限位组件与第二端部定位组件之间的空间可容置对箍带进行无铆钉铆接的凹模组件。
[000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箍带的无铆钉铆接系统,包括凹模组件、与凹模组件相配合的凸模组件、用于驱动凸模组件向下移动的压力设备以及上述的定位装置;凹模组件设置在定位装置的底座上,并位于限位组件与第二端部定位组件之间。
[0006]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0007]1、采用本实施例的定位装置及其无铆钉铆接系统,能够将卡箍的箍带的卷头通过无铆钉铆压的方式与箍带带身铆接连接,整个过程无污染,无噪音,并能保证良好的连接强度;
[0008]2、本实施例的定位装置及其无铆钉铆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09]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采用本实施例的无铆钉铆接系统铆接的卡箍的主视示意图和侧视示意图。
[0010]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箍带的无铆钉铆接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4至图7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用于无铆钉铆接箍带的定位装
置的立体示意图、俯视示意图、侧视示意图以及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3]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采用本实施例的无铆钉铆接系统铆接的卡箍的主视示意图和侧视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卡箍9包括箍带9a,箍带9a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卷头91,每一卷头91与箍带带身通过4个凸起的铆压点93铆压连接在一起。
[0014]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箍带的无铆钉铆接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箍带的无铆钉铆接系统包括凹模组件1、与凹模组件1相配合的凸模组件2、定位装置3、以及用于驱动凸模组件2向下移动的压力设备4。
[0015]凹模组件1包括凹模座10、一对凹模11、下脱料块12以及下脱料弹簧13。凹模座10设置在定位装置3的底座30上,一对凹模11的底部与凹模座10相连,下脱料弹簧1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抵接下脱料块12和凹模座10,下脱料块12的顶面高于一对凹模11的顶面。
[0016]凸模组件2包括凸模座20、一对凸模21、上脱料块22以及上脱料弹簧23。凸模座20与压力设备4相连,一对凸模21的底部与凸模座20相连,上脱料弹簧2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抵接上脱料块22和凸模座20,上脱料块22的顶面位于一对凸模21的顶面的下方。
[0017]上脱料块22和下脱料块12分别用于将铆接时嵌入箍带中的凸模和凹模脱离开来,并且不会损伤箍带表面的涂层。上脱料块22和下脱料块12均由聚氨酯材质制成,上脱料块22的顶面和下脱料块12的顶面的弧度与待铆接的箍带的弧度一致。
[0018]在本实施例中,压力设备4采用气液增压缸。
[0019]请参阅图4至图7。定位装置包括底座30、第一端部定位组件、第二端部定位组件、平移台33、平移台驱动机构34以及限位组件35。
[0020]第一端部定位组件和第二端部定位组件分别设置于底座30,第一端部定位组件用于对箍带9a的一端两侧进行夹持定位,第二端部定位组件用于限制箍带9a的另一端左右横向移动。
[0021]第一端部定位组件包括静夹持件311、动夹持件312以及动夹持件驱动机构313,静夹持件311与动夹持件312彼此间隔相对设置,动夹持件驱动机构313用于驱动动夹持件312朝靠近或远离静夹持件311的方向移动。第二端部定位组件包括一对限位柱321,一对限位柱321彼此间隔相对设置,一对限位柱321的下端与底座30连接。
[0022]在本实施例中,动夹持件驱动机构313由第一气缸构成,第一气缸313由一脚踏开关控制。
[0023]平移台33位于第一端部定位组件与第二端部定位组件之间,并可纵向滑移地设置于底座30上。平移台驱动机构34用于驱动平移台33纵向移动。
[0024]在本实施例中,平移台驱动机构34由第二气缸构成,第二气缸34由一按钮开关控制。在底座30上设有沿纵向延伸的导轨301,平移台33设有与导轨301滑动配合的滑块331。
[0025]限位组件35设置于平移台33,可以跟随平移台33一起移动。限位组件35用于定位箍带9a的另一端的卷头91的两个角。前述的凹模组件位于限位组件35与第二端部定位组件之间。限位组件35包括限位台351和一对限位块352,限位台351设置于平移台33,一对限位块352与限位台351相连,且彼此间隔相对设置,各限位块352靠近第二端部定位组件的一端
设有L形定位缺口353。
[0026]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台351由绝缘材料制成,一对限位块352由导电材料制成,且一对限位块352通过导电线5彼此相连。第一端部定位组件只有在检测到一对限位块352之间有电流流过时才能对箍带9a的一端两侧进行夹持定位。
[0027]进一步地,限位组件包括基座354、复位弹簧355和缓冲弹簧356。基座354设置在平移台33上。限位台351枢接于基座354,在受到向下的压力时会由初始的水平位置向下旋转。复位弹簧355安装在限位台351与第一端部定位组件之间,用于在压力撤销后将限位台351复位至水平位置。缓冲弹簧356设置在基座354的底面与平移台33的顶面之间。缓冲弹簧356可防止限位块352受压过大而被压坏。
[002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箍带的无铆钉铆接系统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
[0029]在对箍带9a进行铆接时,人工将箍带9a放在凹模组件1以及限位组件35上。箍带9a的另一端的卷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铆钉铆接箍带的定位装置,所述箍带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端部定位组件、第二端部定位组件、平移台、平移台驱动机构以及限位组件;所述第一端部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定位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第一端部定位组件用于对箍带的一端两侧进行夹持定位,第二端部定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箍带的另一端左右横向移动;所述平移台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二端部定位组件之间,并可纵向滑移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平移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平移台纵向移动;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平移台,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定位所述箍带的另一端的卷头的两个角;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二端部定位组件之间的空间可容置对所述箍带进行无铆钉铆接的凹模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铆钉铆接箍带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定位组件包括静夹持件、动夹持件以及动夹持件驱动机构,所述静夹持件与所述动夹持件彼此间隔相对设置,所述动夹持件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动夹持件朝靠近或远离所述静夹持件的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铆钉铆接箍带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定位组件包括一对限位柱,所述一对限位柱彼此间隔相对设置,所述一对限位柱的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铆钉铆接箍带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台和一对限位块;所述限位台设置于所述平移台,所述一对限位块与所述限位台相连,且彼此间隔相对设置,各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第二端部定位组件的一端设有L形定位缺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无铆钉铆接箍带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台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一对限位块由导电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彬许小亮石教坚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科博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