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开启式楼面洞口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8549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开启式楼面洞口防护装置,包括伸入楼面洞口端部处的内衬筒,于所述内衬筒外套装有内衬套,所述内衬套的周向外壁适配于楼面洞口相对应处的内壁,且内衬筒和内衬套经螺栓固连于楼面洞口处的支护模板上,于所述内衬筒位于楼面洞口以外的一端枢接有洞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防止洞门变形,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性,并且适配于不同内径的楼面洞口,提高了其适配能力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楼面洞口施工的技术领域。用新型适用于楼面洞口施工的技术领域。用新型适用于楼面洞口施工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开启式楼面洞口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楼面洞口施工的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开启式楼面洞口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预留楼面洞口,并且使用支护模板进行加固,以便于后续的对楼面洞口相对应的施工作业。然而,在现有的施工工艺中,楼面洞口防护完成后,楼面洞口的开启极其不方便,经常会出现洞门形变而无法打开的问题出现,同时,在对楼面洞口的施工中,无法确保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因此,亟需一种楼面洞口防护装置,用以防止洞门变形,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性,并且适配于不同内径的楼面洞口,以提高其适配能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开启式楼面洞口防护装置,用以实现防止洞门变形,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性,并且适配于不同内径的楼面洞口,以提高其适配能力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可开启式楼面洞口防护装置,包括伸入楼面洞口端部处的内衬筒,于所述内衬筒外套装有内衬套,所述内衬套的周向外壁适配于楼面洞口相对应处的内壁,且内衬筒和内衬套经螺栓固连于楼面洞口处的支护模板上,于所述内衬筒位于楼面洞口以外的一端枢接有洞门。
[0006]进一步的,于所述内衬筒的周向外壁上均匀地构造有插装条,各所述插装条沿内衬筒的轴向延伸至内衬筒的两端,于所述内衬套的周向内壁上且与各插装条相对应处开设有插装槽,各插装条适配于相对应的插装槽内。
[0007]进一步的,于所述内衬筒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周向均匀设置的条形孔,各所述条形孔沿内衬筒的轴向延伸,于所述内衬套上且与条形孔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螺栓依次穿过条形孔和连接孔并锚固于楼面洞口的支护模板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衬套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沿内衬筒的轴向间隔设置。
[0009]进一步的,于所述内衬筒位于楼面洞口外的一端构造有向外延展的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固定于楼面洞口的外端面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洞门的一端枢接于限位挡板的一端处,于所述洞门的外表面上且远离其枢接端的一端处构造有把手。
[0011]进一步的,于所述限位挡板上可拆卸连接有两枢接座,于所述洞门的一端构造有插接管,一枢接杆依次穿过插接管及两枢接座。
[0012]进一步的,于所述枢接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一定位螺母,枢接杆的另一端构造呈弯钩状结构,当洞门关闭时,所述弯钩状结构抵接于洞门的外端面上。
[0013]进一步的,两所述枢接座可同时安装于限位挡板的四个边沿之一的外表面上,于
所述洞门远离其枢接端的一端构造有第二连接耳,于所述限位挡板的四个边沿上构造有第一连接耳,第二连接耳与相对应的连接耳经连接销连接固定。
[0014]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首先,施工人员根据楼面洞口的大小选择相对应大小的内衬套,之后,将内衬套装配在内衬筒外,再将二者同时装配入楼面洞口,然后,通过螺栓将内衬筒和内衬套固定在支护模板上,进而实现楼面洞口处的防护,而且洞门是安装内衬筒上的,这样避免了由于楼面洞口发生变形而导致洞门无法打开的问题出现;综上可知,本技术实现了防止洞门变形,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性,并且适配于不同内径的楼面洞口,提高了其适配能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0]标注部件:100

内衬筒,101

插装条,102

条形孔,103

限位挡板,104

第一连接耳,200

内衬套,201

插装槽,202

连接孔,300

洞门,301

把手,302

第二连接耳,303

插接管,304

枢接座,400

枢接杆,401

弯钩状结构,402

定位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开启式楼面洞口防护装置,如图1

3所示,包括内衬筒100、内衬套200及洞门300,其中,内衬筒100伸入楼面洞口的端部处,内衬套200套装在内衬筒100外部,内衬套200的周向外壁适配于楼面洞口相对应处的内壁,即不同型号的楼面洞口可选用不同型号的内衬套200,并且内衬筒100和内衬套200二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楼面洞口处的支护模板上,洞门300枢接在内衬筒100位于楼面洞口以外的一端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势在于:首先,施工人员根据楼面洞口的大小选择相对应大小的内衬套200,之后,将内衬套200装配在内衬筒100外,再将二者同时装配入楼面洞口,然后,通过螺栓将内衬筒100和内衬套200固定在支护模板上,进而实现楼面洞口处的防护,而且洞门300是安装内衬筒100上的,这样避免了由于楼面洞口发生变形而导致洞门300无法打开的问题出现;综上可知,本技术实现了防止洞门300变形,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性,并且适配于不同内径的楼面洞口,提高了其适配能力的目的。
[0023]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了避免内衬套200发生歪斜的问题出现,提高内衬套200与内衬筒100的连接精确度,如图2所示,在内衬筒100的周向外壁上均匀地构造有插装条101,每个插装条101沿内衬筒100的轴向延伸至内衬筒100的两端,在内衬套200的周向内壁上且与每个插装条101相对应处分别开设有插装槽201,每个插装条101适配于相对应的插装槽201内。
[0024]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了便于适当调整内衬套200在内衬筒100上的轴向位置,以实现内衬套200紧密的固定在楼面洞口内,所采用的措施为,如图2所示,在内衬筒100上开设有多个条形孔102,这些条形孔102沿内衬筒100的周向均匀设置,并且每个条形孔102沿内衬筒100的轴向延伸。本实施例为了实现内衬筒100和内衬套200与支护模板的固定,在内衬套200上且与条形孔102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202,上述的螺栓依次穿过条形孔102和连接孔202并锚固于楼面洞口的支护模板上。
[0025]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了提高稳固性,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开启式楼面洞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伸入楼面洞口端部处的内衬筒,于所述内衬筒外套装有内衬套,所述内衬套的周向外壁适配于楼面洞口相对应处的内壁,且内衬筒和内衬套经螺栓固连于楼面洞口处的支护模板上,于所述内衬筒位于楼面洞口以外的一端枢接有洞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开启式楼面洞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内衬筒的周向外壁上均匀地构造有插装条,各所述插装条沿内衬筒的轴向延伸至内衬筒的两端,于所述内衬套的周向内壁上且与各插装条相对应处开设有插装槽,各插装条适配于相对应的插装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开启式楼面洞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内衬筒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周向均匀设置的条形孔,各所述条形孔沿内衬筒的轴向延伸,于所述内衬套上且与条形孔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螺栓依次穿过条形孔和连接孔并锚固于楼面洞口的支护模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开启式楼面洞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沿内衬筒的轴向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开启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新刚曹福顺王超赵强崔丽娜刘世豪高美丽姚文京赵川李曦焦江波张甜甜佟占坤赵阳赵志辉李梦婷吴月梅董博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科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