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收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830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0
一种花瓣收获机,包括车体、拨禾部件、梳花部件、传送部件和收集部件,梳花部件包括第一梳理单元和第二梳理单元;传送部件具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传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梳花部件的两个梳理单元分别对花朵进行向下和向上的梳理,使花和叶分离,并能够使花瓣大幅度翻转,保证花瓣完全掉落,自动化程度高,工人的工作强度大幅降低,无须深入花田中,而且工作部件均位于车厢内部,不易造成人员伤害,并且具有较高的采摘效率,满足采摘时间特定的需求,采摘成本大幅降低;花朵植株在传送部件的夹持下向后输送,能夠顺畅通过梳花部件进行花瓣采摘,并得到其在竖向上的支撑,避免向下梳理时花朵植株下沉并脱离梳理部件,保证梳理效果。梳理效果。梳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花瓣收获机


[0001]本技术属于农用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花瓣收获机。

技术介绍

[0002]玫瑰作为药食同源的花卉,可以用来加工食品,也可以入药,提取香精香料。但是玫瑰花的采摘工作却极为艰辛,需要花农进入玫瑰田间手工采摘,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环境差,密集的玫瑰枝条经常会将工人手臂划伤。另外,玫瑰花釆摘周期短,且每天早晨、点钟采摘为宜,使得釆摘成本高,制约了农民进一步增加收入,加之面临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农村用工成本日益增加,进一步威胁食用玫瑰花的生产。
[0003]目前,国内外缺少对花朵采摘收获机的研究,但是上述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相关机械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花瓣收获机,实现花瓣的机械化采摘,以解决当前花瓣人工采摘所存在的强度大效率低、工作环境差易受伤、采摘成本高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花瓣收获机,包括:
[0006]车体,具有车厢,所述车厢的前端开设采集入口;
[0007]拨禾部件,装设在所述车体上,并位于所述采集入口的前侧,所述拨禾部件具有左右间隔设置两组的拨禾机构;
[0008]梳花部件,装设在所述车体上,并位于所述车厢内,所述梳花部件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第一梳理单元和第二梳理单元;
[0009]传送部件,装设在所述车体上,并位于所述梳花部件的下方,所述传送部件具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传送机构;
[0010]收集部件,装设在所述车体上,并延伸至所述梳花部件的下方,所述车体前进时,花朵植株由两组所述拨禾部件汇聚向所述采集入口,并通过采集入口进入所述车厢内,再在两组所述传送机构的夹持和输送下,依次由第一梳理单元和第二梳理单元分别对花朵植株进行向下和向上的梳理,梳理下的花瓣落到收集部件上进行收集储存。
[0011]本技术方案通过梳花部件,将花朵植株上的花朵先向下梳理,再向上梳理,使花瓣脱落充分,实现花瓣的采集。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梳理单元包括第一梳理机构,第一梳理机构包括:
[0013]第一梳花辊,装设在车体上;
[0014]第二梳花辊,装设在车体上,并位于第一梳花辊的下方;
[0015]梳花带,装设在第一梳花辊和第二梳花辊之间,并且其带面上具有梳齿;
[0016]其中,第一梳理机构具有两组,并呈左右间隔设置,花朵植株进入两个梳花带的带面之间进行梳理。
[0017]本技术方案的梳花带能够输出稳定且较强的剪切力,与花朵的接触面积大,梳理作用强,能够实现花和叶的分离。
[00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梳理单元包括第二梳理机构,第二梳理机构包括:
[0019]梳花轴,水平装设在车体上;
[0020]疏花条,垂直装设在梳花轴上,疏花条沿轴向间隔装设多个;
[0021]其中,第二梳理装置具有两组,并呈左右间隔设置,花朵植株进入两个第二梳理装置之间进行梳理。
[0022]本技术方案通过疏花条对花朵进行反向梳理,保证花瓣全部掉落,提高采集率。
[002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疏花条沿轴向呈螺旋状排列。本技术方案使向后移动过程中的花朵植株能够持续不断被疏花条所梳理,提高花瓣采摘效率。
[002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梳花轴的同一轴向位置上等夹角装设多个所述疏花条。本技术方案使疏花条形成多个螺旋,进一步增加梳理频率,提高采摘效率。
[002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机构包括:
[0026]第一传送轮,装设在车体上;
[0027]第二传动轮,装设在车体上,并位于第一传送轮的后方;
[0028]传送同步带,装设在第一传送轮与第二传送轮之间。
[0029]本技术方案通过同步带的夹持进行向后的输送,使输送能够连续进行,保证工作效率。
[003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传送同步带的带面上具有容纳槽。本技术方案使植株的茎秆能够进入容纳槽,增加同步带对植株先后移动的驱动作用。
[003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拨禾机构包括:
[0032]摆臂,铰接在车体上;
[0033]拨禾轮,竖向装设在摆臂上。
[0034]本技术方案通过摆臂调节拨禾轮之间间距,提高设备使用灵活性。
[003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收集部件包括:
[0036]收集槽,装设在车体上,并位于梳花部件的下方;
[0037]收集箱,装设在车体上,其前端开设的吸入口与收集槽的后端相连;
[0038]风机,装设在收集箱开设的排风口上,风机抽取收集箱内的空气以使其内部产生负压,将落入收集槽的花瓣由吸入口吸入收集箱。
[0039]本技术方案通过风力对花瓣进行收集,保证收集效率,同时防止花瓣散落。
[004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收集箱包括:
[0041]吸入通道,其顶部的内壁具有弧形的引导面;
[0042]隔板,竖向安装在吸入通道内,并将吸入通道的底部分割为第一流动空间和第二流动空间,第一流动空间位于引导面的下方,吸入口和排风口分别位于第一流动空间和第二流动空间;
[0043]收集仓,装设在吸入通道上,并与其相连通,收集仓与引导面相对设置。
[0044]本技术方案使花瓣能够冲入收集仓,防止花瓣被吸到排风口而造成堵塞。
[004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梳花部件的两个梳理单元分别对花朵进行向下和向上的梳理,使花和叶分离,并能够使花瓣大幅度翻转,保证花瓣完全掉落,
自动化程度高,工人的工作强度大幅降低,无须深入花田中,而且工作部件均位于车厢内部,不易造成人员伤害,并且具有较高的采摘效率,满足采摘时间特定的需求,采摘成本大幅降低;花朵植株在传送部件的夹持下向后输送,能夠顺畅通过梳花部件进行花瓣采摘,并得到其在竖向上的支撑,避免向下梳理时花朵植株下沉并脱离梳理部件,保证梳理效果;拨禾部件将花朵植株汇聚向采集入口,使花朵植株都能够进入车厢内进行花瓣采摘,避免花朵植株被车体下压倒伏而未进行花瓣采摘,提高花瓣采集率,解决了解决当前花瓣人工采摘所存在的强度大效率低、工作环境差易受伤、采摘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4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47]图1为本技术花瓣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2为本技术花瓣收获机中梳花部件和传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3为本技术花瓣收获机中收集部件的剖视结构图。
[0050]图中:
[0051]1、车体;11、车厢;12、采集入口;13、车轮;
[0052]2、梳花部件;2A、第一梳理单元;2A

、第一梳理机构;2B、第二梳理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瓣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具有车厢,所述车厢的前端开设采集入口;拨禾部件,装设在所述车体上,并位于所述采集入口的前侧,所述拨禾部件具有左右间隔设置两组的拨禾机构;梳花部件,装设在所述车体上,并位于所述车厢内,所述梳花部件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第一梳理单元和第二梳理单元;传送部件,装设在所述车体上,并位于所述梳花部件的下方,所述传送部件具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传送机构;收集部件,装设在所述车体上,并延伸至所述梳花部件的下方,所述车体前进时,花朵植株由两组所述拨禾部件汇聚向所述采集入口,并通过采集入口进入所述车厢内,再在两组所述传送机构的夹持和输送下,依次由第一梳理单元和第二梳理单元分别对花朵植株进行向下和向上的梳理,梳理下的花瓣落到收集部件上进行收集储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瓣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梳理单元包括第一梳理机构,所述第一梳理机构包括:第一梳花辊,装设在所述车体上;第二梳花辊,装设在所述车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梳花辊的下方;梳花带,装设在所述第一梳花辊和第二梳花辊之间,并且其带面上具有梳齿;其中,所述第一梳理机构具有两组,并呈左右间隔设置,花朵植株进入两个所述梳花带的带面之间进行梳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花瓣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梳理单元包括第二梳理机构,所述第二梳理机构包括:梳花轴,水平装设在所述车体上;疏花条,垂直装设在所述梳花轴上,所述疏花条沿轴向间隔装设多个;其中,所述第二梳理装置具有两组,并呈左右间隔设置,花朵植株进入两个所述第二梳理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煜喆刘焕伟高秀生陈凤胡彩旗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