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式电气自动化配电柜的紧急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785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式电气自动化配电柜的紧急灭火装置,包括配电柜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二氧化碳灭火器、出液管、电磁控制阀、波纹管、喷头、电机、转盘、矩形槽、活动杆、烟雾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喷头左右往复移动喷洒二氧化碳进行紧急灭火,通过齿条、传动齿轮、转轴、传动锥形齿轮、从动锥形齿轮、蜗杆、蜗轮、螺纹杆、螺纹套、L形杆、毛刷、框体和防尘网之间的相互配合当矩形槽向右移动时可以带动传动齿轮旋转,从而通过传动带动毛刷向上移动,并对防尘网上附着的灰尘清理,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灰尘进入到配电柜内腔,且提高了配电柜的散热效果。且提高了配电柜的散热效果。且提高了配电柜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式电气自动化配电柜的紧急灭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自动化配电柜
,尤其涉及一种内置式电气自动化配电柜的紧急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配电柜是机箱机柜最大的一项分支,配电柜的功能不同于机箱机柜的功能,有着自身的性质与功能,配电柜的使用与机箱机柜的使用频率相同,内置式配电柜是电气自动化领域中常用的设备,而配电柜在使用时非常容易发生火灾,因此需要使用到紧急灭火装置。
[0003]现有的内置式电气自动化配电柜紧急灭火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喷头的工作面积较小,从而很难及时的将配电柜中的火势消灭,进而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并且现有的配电柜防尘效果差,从而会降低了装置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式电气自动化配电柜的紧急灭火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内置式电气自动化配电柜的紧急灭火装置,包括配电柜本体,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风机,且若干个所述风机从上至下依次呈线性排列,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右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烟雾传感器,且所述烟雾传感器的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右侧与配电柜本体的内腔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配电柜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且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壳体的内腔靠近左侧处设有控制器,且所述控制器的底部与配电柜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右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且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右侧设有防尘机构,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内腔顶部设有自动灭火机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前侧设有与第一开口相互匹配的活动门,且所述活动门的左侧设有若干个合页,若干个所述合页从上至下依次呈线性排列,所述活动门通过若干个合页与配电柜本体活动连接,所述活动门的前侧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防尘机构包括框体,且所述框体固定连接在配电柜本体的右侧靠近中间位置处,所述框体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网。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尘网的右侧底部处设有毛刷,且所述毛刷的顶部固定连接有L形杆,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右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壳体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位于底部的所述第一轴承内腔插接有螺纹杆,且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贯穿相远离的第一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螺纹杆上靠近底端处套设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腔开设有内螺纹,且所述螺纹套通过内螺纹与螺纹杆活动连接,所述L形杆远离毛刷的一端与螺纹套
固定连接,所述蜗轮的后侧啮合有蜗杆,所述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蜗杆的左端贯穿第二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从动锥形齿轮,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底部啮合有传动锥形齿轮,且所述传动锥形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配电柜本体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且所述转轴的底端插接在第三轴承内腔,所述转轴的外侧套设有传动齿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自动灭火机构包括电机,且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腔顶部,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底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固定轴,且所述固定轴的外侧套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配电柜本体的顶部开设有滑槽,且所述活动杆的底端贯穿滑槽,延伸至配电柜本体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矩形槽的右侧靠近后侧处固定连接有齿条。
[0011]进一步的,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左侧底部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槽,且所述固定槽的内腔设有二氧化碳灭火器,所述二氧化碳灭火器的顶部插接有出液管,且所述出液管远离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一端贯穿配电柜本体的左侧,并固定连接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右端与喷头固定连接,所述出液管上设有电磁控制阀。
[0012]进一步的,所述毛刷的左侧与防尘网的右侧相互贴合,且所述毛刷的长度与防尘网的长度一致。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通过固定槽、二氧化碳灭火器、出液管、电磁控制阀、波纹管、喷头、电机、转盘、固定轴、矩形槽、活动杆、烟雾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的相互配合当烟雾传感器检测到配电柜内腔出现烟雾时,将信号输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启动电机和打开电磁控制阀,从而通过喷头左右往复移动喷洒二氧化碳进行紧急灭火,避免火势的扩大,有效的降低了损失;
[0015]2、通过齿条、传动齿轮、转轴、传动锥形齿轮、从动锥形齿轮、蜗杆、蜗轮、螺纹杆、螺纹套、L形杆、毛刷、框体和防尘网之间的相互配合当矩形槽向右移动时可以带动传动齿轮旋转,从而通过传动带动毛刷向上移动,并对防尘网上附着的灰尘清理,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灰尘进入到配电柜内腔,且提高了配电柜的散热效果。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部件活动门正视图;
[0019]图3为部件框体右视图;
[0020]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1]图中:1、配电柜本体;2、风机;3、温度传感器;4、烟雾传感器;5、壳体;6、电机;7、转盘;8、矩形槽;9、活动杆;10、喷头;11、控制器;12、固定槽;13、二氧化碳灭火器;14、电磁控制阀;15、出液管;16、波纹管;17、蜗轮;18、螺纹杆;19、螺纹套;20、框体;21、防尘网;22、毛刷;23、L形杆;24、活动门;25、传动齿轮;26、转轴;27、传动锥形齿轮;28、从动锥形齿轮;29、蜗杆;30、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请参阅图1至图4,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式电气自动化配电柜的紧急灭火装置,包括配电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风机(2),且若干个所述风机(2)从上至下依次呈线性排列,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右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烟雾传感器(4),且所述烟雾传感器(4)的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3),所述温度传感器(3)的右侧与配电柜本体(1)的内腔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5),且所述壳体(5)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壳体(5)的内腔靠近左侧处设有控制器(11),且所述控制器(11)的底部与配电柜本体(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右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且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右侧设有防尘机构,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内腔顶部设有自动灭火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式电气自动化配电柜的紧急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前侧设有与第一开口相互匹配的活动门(24),且所述活动门(24)的左侧设有若干个合页,若干个所述合页从上至下依次呈线性排列,所述活动门(24)通过若干个合页与配电柜本体(1)活动连接,所述活动门(24)的前侧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把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式电气自动化配电柜的紧急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机构包括框体(20),且所述框体(20)固定连接在配电柜本体(1)的右侧靠近中间位置处,所述框体(20)的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网(2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式电气自动化配电柜的紧急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网(21)的右侧底部处设有毛刷(22),且所述毛刷(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L形杆(23),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右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壳体(5)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位于底部的所述第一轴承内腔插接有螺纹杆(18),且所述螺纹杆(18)的顶端贯穿相远离的第一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蜗轮(17),所述螺纹杆(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苏漫
申请(专利权)人:苏恒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