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22763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产业关联分析技术领域,能够快速测度出任意两产业部门间的产业关联。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基于当前产业关联关系确定待分析的多个产业部门;然后根据待分析产业部门和其余产业部门所包含的子行业更新当前产业关联关系,得到更新后产业关联关系;接着根据更新后产业关联关系确定产业产出总值、产业需求总值、第一产业内关系数据和第一产业间关系数据;然后对待分析产业部门及其子行业的产出总值进行分解,得到第二产业内关系数据和第二产业间关系数据;最后根据第二产业间关系数据、产业产出总值和产业需求总值确定产业关联程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产业关联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产业关联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产业关联分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产业关联分析


技术介绍

[0002]总结国内外关于产业关联测度方法的研究,可以发现传统的计量分析法和投入产出法是两种可以较好刻画两者互动关系且应用较为普遍的分析方法。前者是一种相对间接的方法,主要是先提出预设的互动关系假设,然后多以国民经济宏观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脉冲响应模型等计量经济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或制造业进行统计意义上的回归分析,以此检验假设是否成立。而后者是一种相对直接的方法,主要是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复杂的投入产出数据中对经济系统关系进行数量分析进而提炼出观点,该方法对数据要求较前者更高,通常是以官方统计部门定期发布的投入产出表为数据源。两种方法相比,虽然后者在数据即时性和可获取性等方面较第一种方法存在不足,但是其能更加客观的表征微观方面的业务内容及产出结果,克服前者“难以获取高质量的经济统计数据,而且当经济结构变化较大时,计量分析模型难以及时反映”的不足,因而研究结论较前者具有更高的稳健性。
[0003]在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一些研究文献对利用投入产出技术进行产业关联测度进行研究,如申玉铭等以中国1997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分析;刘书瀚等基于投入产出表探究了我国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三个时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水平;黄莉芳等利用相关投入产出数据,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多个年份的变化过程;张亚军等将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中用到的结构分解技术,研究了产业的内生增长情况;余典范等利用1987

2010年间中国投入产出表以及相应年份的延长表,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全面测算并比较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关联变化的特征。
[0004]但前述有关研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和缺失:(1)对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挖掘偏浅,目前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对直接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等关键指标的简单比较,或者先计算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然后将系数按细分行业进行简单分解;(2)相关研究通常会忽略特定两大产业部门之外其他产业的影响,出于简化考虑,现有研究在对特定的两大产业部门关系进行分析时往往将两者视为独立完整的产业部门,而将其他产业部门对两者的影响予以忽略;(3)对产业部门的细分行业研究不足,目前相关研究大多将产业部门作为一个行业整体进行分析,但对产业部门内的细分行业产业关联效应进行系统性分析的研究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科学快速的测度出任意两产业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该产业关联分析结果既包括产业之间绝
对流量值、相对流量值和单位相对值,还能区分产业之间直接产业关联和间接产业关联。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产业关联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7]步骤1:基于当前产业关联关系确定待分析的多个产业部门;
[0008]步骤2:根据待分析产业部门和其余产业部门所包含的子行业更新所述当前产业关联关系,得到更新后产业关联关系;
[0009]步骤3:根据所述更新后产业关联关系确定产业产出总值、产业需求总值、第一产业内关系数据和第一产业间关系数据;
[0010]步骤4:对所述待分析产业部门及其子行业的产出总值进行分解,得到第二产业内关系数据和第二产业间关系数据;
[0011]步骤5:根据所述第二产业间关系数据、所述产业产出总值和所述产业需求总值确定产业关联程度。
[0012]可选的,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当前产业关联关系计算所述待分析产业部门和所述其他产业部门所包含的子行业中每个子行业对应的投入值和产出值,以此生成更新后产业关联关系。
[0013]可选的,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
[0014]步骤31:根据所述更新后产业关联关系确定产业产出总值X和产业需求总值Y;
[0015]步骤32:根据所述产业产出总值X、所述产业需求总值Y及需求驱动的投入产出理论确定投入系数矩阵A和列昂惕夫矩阵B;
[0016]步骤33:对所述列昂惕夫矩阵B进行加法分解,得到第一产业内关系数据和第一产业间关系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产业内关系数据包括产业内乘数效应系数矩阵M;所述第一产业间关系数据包括产业间溢出效应系数矩阵S、产业间反馈效应系数矩阵F、直接产业间溢出效应系数矩阵S
d
和间接产业间溢出效应系数矩阵S
i

[0017]可选的,所述步骤32具体包括:
[0018]根据第一公式确定投入系数矩阵A,所述第一公式为:
[0019][0020]其中,X=[X1,X2,

,X
n
]t
,Y=[Y1,Y2,

,Y
n
]t
;;n为整个经济系统包含的产业部门数量,n≥2;Ind
p
(p∈{1,2,...,n})表示每个产业部门;表示每个产业部门包含的子产业,其中m
p
为Ind
p
中子行业的数量;X表示整个经济系统的产出总值,X
p
表示Ind
p
的产出总值,表示的产出总值;Y表示整个经济系统的需求总值,Y
p
表示Ind
p
的需求总值,表示的需求总值;A
pq
是A中的一个子矩阵,由表示单位产出的直接消耗的元素组成,表示子行业的一单位总产出对子行业的直接消耗,q∈{1,2,...,n};v∈{1,2,...,m
p
};
[0021]根据第二公式确定列昂惕夫矩阵B,所述第二公式为:
[0022][0023]可选的,所述步骤33具体包括:
[0024]根据第三公式确定产业内乘数效应系数矩阵M,所述第三公式为:
[0025][0026]其中,M
pp
=(I

A
pp
)
‑1;
[0027]根据第四公式确定产业间反馈效应系数矩阵F,所述第四公式为:
[0028][0029]其中,F
pp
=B
pp
(I

A
pp
);
[0030]根据第五公式确定产业间溢出效应系数矩阵S,所述第五公式为:
[0031][0032]其中,S
pq
=(B
pp

B
pp
A
pp
)
‑1B
pq
(I

A
qq
);
[0033]根据第六公式确定直接产业间溢出效应系数矩阵S
d
、间接产业间溢出效应系数矩阵S
i
,所述第六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业关联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基于当前产业关联关系确定待分析的多个产业部门;步骤2:根据待分析产业部门和其余产业部门所包含的子行业更新所述当前产业关联关系,得到更新后产业关联关系;步骤3:根据所述更新后产业关联关系确定产业产出总值、产业需求总值、第一产业内关系数据和第一产业间关系数据;步骤4:对所述待分析产业部门及其子行业的产出总值进行分解,得到第二产业内关系数据和第二产业间关系数据;步骤5:根据所述第二产业间关系数据、所述产业产出总值和所述产业需求总值确定产业关联程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当前产业关联关系计算所述待分析产业部门和所述其他产业部门所包含的子行业中每个子行业对应的投入值和产出值,以此生成更新后产业关联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步骤31:根据所述更新后产业关联关系确定产业产出总值X和产业需求总值Y;步骤32:根据所述产业产出总值X、所述产业需求总值Y及需求驱动的投入产出理论确定投入系数矩阵A和列昂惕夫矩阵B;步骤33:对所述列昂惕夫矩阵B进行加法分解,得到第一产业内关系数据和第一产业间关系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产业内关系数据包括产业内乘数效应系数矩阵M;所述第一产业间关系数据包括产业间溢出效应系数矩阵S、产业间反馈效应系数矩阵F、直接产业间溢出效应系数矩阵S
d
和间接产业间溢出效应系数矩阵S
i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具体包括:根据第一公式确定投入系数矩阵A,所述第一公式为:其中,X=[X1,X2,

,X
n
]
t
,Y=[Y1,Y2,

,Y
n
]
t
;;n为整个经济系统包含的产业部门数量,n≥2;Ind
p
(p∈{1,2,...,n})表示每个产业部门;表示每个产业部门包含的子产业,其中m
p
为Ind
p
中子行业的数量;X表示整个经济系统的产出总值,X
p
表示Ind
p
的产出总值,表示的产出总值;Y表示整个经济系统的需求总值,Y
p
表示Ind
p
的需求总值,表示的需求总值;A
pq
是A中的一个子矩阵,由表示单位产出的直接消耗的元素组成,表示子行业的一单位总产出对子行业的直接消耗,q∈{1,2,...,n};v∈{1,2,...,m
p
};根据第二公式确定列昂惕夫矩阵B,所述第二公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3具体包括:根据第三公式确定产业内乘数效应系数矩阵M,所述第三公式为:其中,M
pp
=(I

A
pp
)
‑1;根据第四公式确定产业间反馈效应系数矩阵F,所述第四公式为:其中,F
pp
=B
p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潇唐萌化祥雨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领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