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762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锥状体,所述锥状体用于插入河床中,若干个所述装置主体间通过快连机构相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用来装载土壤,所述种植槽底部开设有根孔,所述根孔用于供水生植物的根茎穿过;锥状体可以插入河床,使装置主体固定在河床上,若干个装置主体间通过快连机构相连接,就算是在感潮期,快速水流冲刷后,其中一个装置主体被冲起,其它装置主体也可以对被冲起的装置主体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装置主体被冲走,增大了水生植物的存活概率。增大了水生植物的存活概率。增大了水生植物的存活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吊养植物试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很多湖泊、河流都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生生态系统退化严重,不仅影响环境美观,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与物理化学方法相比,通过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恢复水体中水生植物群落来治理水体污染和湖泊富营养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污染治理技术,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氮磷,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提升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促进好养微生物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还可以抑制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从而实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
[0003]目前水生植物的种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直接抛洒种子种植和插苗种植,但这两种方法对于水体底质本身依赖性很高,在感潮河道中,水体流速较快,若采用上述种植方法,由于栽种初期水生植物根系固着较浅,经过快速水流冲刷后,水生植物苗容易被冲走,所以需要借助一种新的水生植物种植装置,以提高在感潮河道等流速较快的水体中水生植物存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锥状体,所述锥状体用于插入河床中,若干个所述装置主体间通过快连机构相连接;
[0007]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用来装载土壤,所述种植槽底部及侧壁上开设有根孔,所述根孔用于供水生植物的根茎穿过。
[0008]所述装置主体上还开设有透水通槽。
[0009]若干所述种植槽与透水通槽均布在装置主体上,相邻的所述种植槽间设有所述透水通槽。
[0010]所述锥状体的内腔用于装载吸附有营养液的海绵,所述锥状体的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锥状体的内腔相连通的出液孔。
[0011]所述快连机构包括正连接组件、反连接组件、插柱;所述正连接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主体的第一宽端与第一长端上,所述反连接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主体的第二宽端与第二长端上。
[0012]所述正连接组件与反连接组件皆包括支撑板与插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柱槽,所述支撑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插板;
[0013]所述正连接组件的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所述柱槽,所述正连接组件的支撑板侧上方的装置主体上开设有反插板槽,所述反插板槽用于插接所述反连接组件的插板;
[0014]所述反连接组件的支撑板的下表面开设有所述柱槽,所述反连接组件的支撑板侧
下方的装置主体上开设有正插板槽,所述正插板槽用于插接所述正连接组件的插板;
[0015]所述插柱用于插入所述正连接组件上的柱槽与反连接组件上的柱槽相互扣合时所形成的围合区域内。
[0016]所述快连机构包括卡条、卡板、卡柱,所述卡条固定安装在所述主体的第一宽端与第一长端上,所述卡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主体的第二宽端与第二长端上,所述卡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条相适配的卡槽。
[0017]所述卡条与卡板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卡柱相适配的通孔。
[0018]所述通孔与卡槽的内壁均覆盖有阻尼涂层。
[0019]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0]1.本技术设备,可以将水生植物种植在种植槽内,然后投入水下,锥状体可以插入河床,使装置主体固定在河床上,若干个装置主体间通过快连机构相连接,就算是在感潮期,快速水流冲刷后,其中一个装置主体被冲起,其它装置主体也可以对被冲起的装置主体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装置主体被冲走,增大了水生植物的存活概率。
[0021]2.本技术设备,锥状体的内腔用于装载吸附有营养液的海绵,锥状体插入河床后,海绵内的营养液从锥状体周面上的出液孔流出,为附近的泥土提供养分,使水生植物能够快速生长。
附图说明
[002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3]图1是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0024]图2是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0025]图3是正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0026]图4是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0027]图5是实施例一中若干个装置主体连接的示意图。
[0028]图6是正连接组件与反连接组件插接后的放大图。
[0029]图7是插柱的示意图。
[0030]图8是实施例二中快连机构的示意图。
[0031]图9是实施例二中若干个装置主体连接的示意图。
[0032]图10是卡柱的示意图。
[0033]图中:装置主体1、锥状体2、种植槽3、根孔4、透水通槽5、出液孔 6、正连接组件7、反连接组件8、支撑板9、插板10、柱槽11、反插板槽12、正插板槽13、插柱14、卡条15、卡板16、卡槽17、卡柱18、通孔19。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7]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有锥状体2,所述锥状体2用于插入河床中,使装置主体1沉入水中后固定在河床上,若干个所述装置主体1间通过快连机构相连接;就算是在感潮期,经过快速水流冲刷后,其中一个装置主体1被冲起,其它装置主体1也可以对被冲起的装置主体1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装置1主体被冲走,增大了水生植物的存活概率。
[0038]请参照图1和图2,具体的,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种植槽3,所述种植槽3用来装载土壤,水生植物可以种植在种植槽3内,所述种植槽 3底部及侧壁上开设有根孔4,当装置主体1被投入水底,水生植物经过生长,水生植物的根茎穿过根孔4扎入河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有锥状体(2),所述锥状体(2)用于插入河床中,若干个所述装置主体(1)间通过快连机构相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种植槽(3),所述种植槽(3)用来装载土壤,所述种植槽(3)底部及侧壁上开设有根孔(4),所述根孔(4)用于供水生植物的根茎穿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上还开设有透水通槽(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种植槽(3)与透水通槽(5)均布在装置主体(1)上,相邻的所述种植槽(3)间设有所述透水通槽(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状体(2)的内腔用于装载吸附有营养液的海绵,所述锥状体(2)的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锥状体(2)的内腔相连通的出液孔(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连机构包括正连接组件(7)、反连接组件(8)、插柱(14);所述正连接组件(7)固定安装在所述主体(1)的第一宽端与第一长端上,所述反连接组件(8)固定安装在所述主体(1)的第二宽端与第二长端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连接组件(7)与反连接组件(8)皆包括支撑板(9)与插板(10),所述支撑板(9)上开设有柱槽(11),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志香杨洁王建波江浩齐伟阎凤东吴涛王松庆陆梅罗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