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克服桥梁拉索不平衡力带有整体楔形结构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699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克服桥梁拉索不平衡力带有整体楔形结构的装置,包括锚固筒,锚固筒右侧抵接索鞍,锚固筒内套接有抗滑块,抗滑块上设有抗滑块绞线孔,钢绞线穿设在抗滑块绞线孔内,还设有抗滑键;所述锚固筒的内侧壁设有锚固筒内锥面,所述抗滑块的外侧面设有抗滑块外锥面,锚固筒内锥面所在圆锥的锥点位于锚固筒左侧的轴线上;抗滑块外锥面紧贴锚固筒内锥面;所述抗滑键的左端抵接抗滑块的右侧端,抗滑键的右端抵接索鞍的左侧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不降低原有功效的前提下,减少了零件数量,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在成本上形成较为显著的优势。上形成较为显著的优势。上形成较为显著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克服桥梁拉索不平衡力带有整体楔形结构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桥梁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克服桥梁拉索不平衡力带有整体楔形结构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文献CN102535335A,于2012年7月4日公开了“带有抗滑锁紧结构的斜拉桥索鞍”,包括由多根钢绞线组成的拉索、保护筒、连接件和索鞍,所述索鞍包括分丝管结构索鞍和内外管结构索鞍,在每根钢绞线上固结有一起抗滑作用的空心柱状体,保护筒通过连接件与索鞍联接,该索鞍还有包括抗滑块和用于锁紧抗滑块的螺母构成的抗滑锁紧结构,抗滑块上有用于穿钢绞线或单根外包PE钢绞线的通孔,抗滑块的一端与空心柱状体的一个端面紧密接触,抗滑块的另一端与螺母紧密接触,螺母与保护筒螺纹连接,所述抗滑块是由若干块分离结构的小滑块组成的抗滑块组件,每块分离结构的小滑块两边开有凹槽,两块分离结构的小滑块开有凹槽合成一个用于穿钢绞线的通孔。该索鞍抗滑力稳定持久,大大提高了拉索的使用安全度。该现有技术的缺陷是:结构复杂,零件较多,装配效率低,成本上无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有传统的可克服桥梁拉索不平衡力带有整体楔形结构的装置中,结构复杂,零件较多,装配效率低,成本上无优势。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克服桥梁拉索不平衡力带有整体楔形结构的装置,在不降低原有功效的前提下,减少了零件数量,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在成本上形成较为显著的优势。
[0004]为便于描述方位,下文中的左侧指锚固筒所在的一侧,右侧指索鞍所在的一侧。
[0005]为了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克服桥梁拉索不平衡力带有整体楔形结构的装置,包括锚固筒,锚固筒右侧抵接索鞍,锚固筒内套接有抗滑块,抗滑块上设有抗滑块绞线孔,钢绞线穿设在抗滑块绞线孔内,还设有抗滑键;所述锚固筒的内侧壁设有锚固筒内锥面,所述抗滑块的外侧面设有抗滑块外锥面,锚固筒内锥面所在圆锥的锥点位于锚固筒左侧的轴线上;抗滑块外锥面紧贴锚固筒内锥面;所述抗滑键的左端抵接抗滑块的右侧端,抗滑键的右端抵接索鞍的左侧端。
[0006]本技术方案设计的一种可克服桥梁拉索不平衡力带有整体楔形结构的装置,左侧设有锚固筒,锚固筒的右侧与索鞍的左侧端抵接,两者之间通常会以螺栓副固定。锚固筒内套接有抗滑块,抗滑块上沿左右方向贯通的设有抗滑块绞线孔,钢绞线就穿设在抗滑块绞线孔内。锚固筒的内侧壁设有锚固筒内锥面,而抗滑块的外侧面设有抗滑块外锥面,两个锥面内外适配,且由于锚固筒内锥面所在圆锥的锥点位于锚固筒左侧的轴线上,因此当抗滑块与锚杯左右紧靠时,锚固筒内锥面与抗滑块外锥面紧贴,实现抗滑块的左向限位。此外还设有抗滑键,抗滑键的左端抵接抗滑块的右侧端,右端抵接索鞍的左侧端,实现抗滑块的右向限位。在本技术方案中,仅使用到了锚固筒、抗滑块、抗滑键和索鞍,通过圆锥面配合实现
锚固筒和抗滑块之间的配合,即实现了整体结构的持久稳定抗滑,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零件数量少、装配效率高等优势。
[0007]作为优选,所述抗滑块包括若干个抗滑组合块,相邻抗滑组合块的公共面均平行于锚固筒的轴向;每一个抗滑块绞线孔至少横跨两个抗滑组合块,每一个抗滑组合块至少包括一个抗滑块绞线孔的局部;各个抗滑组合块拼合而成的抗滑块的整体形状为圆锥台形。本方案中,抗滑块由若干个抗滑组合块组合而成。为便于加工,各个抗滑组合块可以是片状的,相邻两片抗滑组合块之间设置有抗滑块绞线孔,即抗滑块绞线孔沿轴向分为两半,分别位于相邻两片抗滑组合块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工出其它形状的抗滑组合块,只要这些抗滑组合块可将各条钢绞线夹持在内、所有抗滑组合块拼合而成的整体形状为圆锥台即可。
[0008]作为优选,所述锚固筒内锥面的母线的长度大于所述抗滑块外锥面的母线的长度;锚固筒内锥面的左端周长小于抗滑块外锥面的左端周长,锚固筒内锥面的右端周长大于等于抗滑块外锥面的左端周长。通过该设计,使抗滑块整体均落入锚固筒内锥面的包覆范围内,确保抗滑块在受力时的稳定可靠。
[0009]作为优选,所述抗滑块绞线孔的左侧端为外大内小的喇叭形。可加快装配速度,提高效率。
[0010]作为优选,所述索鞍和所述锚固筒之间以紧固螺栓副螺纹连接。操作简单,可以使用电动工具快速完成,装配质量肉眼可见。
[0011]作为优选,锚固筒内锥面的母线和锚固筒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 ,7
°
≥a≥3
°
。专利技术人实测,在该范围内可兼顾结构强度和两圆锥面实现互相矫正对中的效果。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不降低原有功效的前提下,减少了零件数量,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在成本上形成较为显著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轴向剖视图。
[0014]图2是锚固筒和抗滑块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15]图3是抗滑块的左视图。
[0016]其中:1钢绞线,2锚固筒,21锚固筒内锥面,3索鞍,4抗滑块,41抗滑块外锥面,42抗滑块绞线孔,43抗滑组合块,6抗滑键,7紧固螺栓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可克服桥梁拉索不平衡力带有整体楔形结构的装置,包括位于左侧的锚固筒2和位于右侧的索鞍3。锚固筒2和索鞍3之间,以若干紧固螺栓副7实现固定。
[0019]如图2所示,锚固筒2的内壁分为左右两段,左段为左小右大的锚固筒内锥面21,右段为直径略大于与锚固筒内锥面21右端直径的圆柱面。锚固筒内锥面21所在圆锥的锥点位于锚固筒2左侧的轴线上。锚固筒内锥面21的母线和锚固筒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7
°
≥a≥3
°
。本例中,a=4
°

[0020]锚固筒2的内部设有抗滑块4。抗滑块4的外侧面设有抗滑块外锥面41,抗滑块外锥面41与锚固筒内锥面21可紧密贴合。在抗滑块4上,左右贯通的设有若干抗滑块绞线孔42,每个抗滑块绞线孔42中贯通设有一条钢绞线1。如图3所示,抗滑块4包括若干个抗滑组合块43,相邻抗滑组合块43的公共面均平行于锚固筒2的轴向;每一个抗滑块绞线孔42至少横跨两个抗滑组合块43,每一个抗滑组合块43至少包括一个抗滑块绞线孔42的局部;各个抗滑组合块43拼合而成的抗滑块4的整体形状为圆锥台形。本例中,抗滑组合块43沿平行的公共面切割为10片,上下对称布置,每个抗滑块绞线孔42径向平分为上下两半,分别设于相邻两片抗滑组合块43上,共计61个抗滑块绞线孔42,对应穿设61条钢绞线1。抗滑块绞线孔42的左侧端为外大内小的喇叭形,以便于快速装配。
[0021]锚固筒2的内部右侧还设有抗滑键6。抗滑块4右侧端的端面垂直于锚固筒2的轴向,抗滑键6的左端抵接抗滑块4的右侧端,抗滑键6的右端抵接索鞍3的左侧端。
[0022]本装置在不降低原有功效的前提下,减少了零件数量,从而提高了装配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克服桥梁拉索不平衡力带有整体楔形结构的装置,包括锚固筒(2),锚固筒(2)右侧抵接索鞍(3),锚固筒(2)内套接有抗滑块(4),抗滑块(4)上设有抗滑块绞线孔(42),钢绞线(1)穿设在抗滑块绞线孔(42)内,其特征是,还设有抗滑键(6);所述锚固筒(2)的内侧壁设有锚固筒内锥面(21),所述抗滑块(4)的外侧面设有抗滑块外锥面(41),锚固筒内锥面(21)所在圆锥的锥点位于锚固筒(2)左侧的轴线上;抗滑块外锥面(41)紧贴锚固筒内锥面(21);所述抗滑键(6)的左端抵接抗滑块(4)的右侧端,抗滑键(6)的右端抵接索鞍(3)的左侧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克服桥梁拉索不平衡力带有整体楔形结构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抗滑块(4)包括若干个抗滑组合块(43),相邻抗滑组合块(43)的公共面均平行于锚固筒(2)的轴向;每一个抗滑块绞线孔(42)至少横跨两个抗滑组合块(43),每一个抗滑组合块(43)至少包括一个抗滑块绞线孔(42)的局部;各个抗滑组合块(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强查宇陈凌宇金凌霄段海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