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式固定夹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675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压式固定夹板,包括高分子夹板,高分子夹板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高分子夹板一侧设有引流板,引流板和高分子夹板之间设有背膜,引流板远离背膜的一侧设有生物海绵,生物海绵用于与创面接触;引流板设有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第一沉孔与第一开口连通,第二沉孔与第二开口连通,引流板靠近背膜的一侧还设有引流沉槽,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通过引流沉槽连通,引流沉槽两侧设有多个毛细贯穿槽以使引流沉槽与生物海绵连通;解决了同时存在骨折和开创面的位置的负压治疗问题。时存在骨折和开创面的位置的负压治疗问题。时存在骨折和开创面的位置的负压治疗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压式固定夹板


[0001]本技术涉及辅助医用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负压式固定夹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骨折外固定的方法主要是石膏夹板和最近兴起的高分子夹板,在有创骨折治疗时,创口往往处于夹板覆盖面的下方,当需要对创口进行清理和换药时需要取下夹板,会显得十分不方便,有时候医疗人员也会在夹板表面对应创口的位置开一个口用来创口清理和换药,但这样需要医疗人员反复打开创口操作,加大了工作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创口被感染的风险,不利于创口的愈合。
[0003]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最早在1985年由两位美国医生Chariker和Jeter提出,随着该技术的逐步成熟,最近几年的研究证明,该疗法能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是一种高效、简单、经济,促进创面愈合的纯物理疗法。
[0004]但目前临床上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还处在起步阶段,其操作比较繁琐,特别是同时存在骨折和开创的复杂病情时负压创面治疗与外固定平板无法同时使用,对术后的创口愈合不利。
[0005]现有技术参见CN 204840628 U负压创面治疗装置中记载的结构,该结构不能用于骨折位置的固定,并且由于只有一个抽吸口,无进气口,负压过大容易引起毛细血管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式固定夹板,解决了同时存在骨折和开创面的位置的负压治疗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式固定夹板,包括高分子夹板,高分子夹板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高分子夹板一侧设有引流板,引流板和高分子夹板之间设有背膜,引流板远离背膜的一侧设有生物海绵,生物海绵用于与创面接触。
[0008]优选的方案中,引流板设有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第一沉孔与第一开口连通,第二沉孔与第二开口连通,引流板靠近背膜的一侧还设有引流沉槽,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通过引流沉槽连通,引流沉槽两侧设有多个毛细贯穿槽以使引流沉槽与生物海绵连通。
[0009]优选的方案中,引流沉槽中设有可溶解的阻碍块。
[0010]优选的方案中,引流板外缘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与背膜连接。
[0011]优选的方案中,高分子夹板侧面靠近外缘处设有粘胶圈,粘胶圈用于粘接皮肤。
[0012]优选的方案中,粘胶圈上设有多个透气槽,透气槽用于使粘接处皮肤透气。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有高分子夹板,使用简单,可固定骨折处,高分子夹板内侧设有便于负压抽吸各装置,创面的上药、清洗、换药等不用揭开高分子夹板,防止造
成二次创伤;设有背膜和密封圈,全方位密封引流板,防止泄露气体或液体泄露。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背侧俯视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引流板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粘胶圈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简化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的应用实施图。
[0022]图中:高分子夹板1;背膜2;粘胶圈3;透气槽301;密封圈4;引流板5;第一沉孔501;第二沉孔502;引流沉槽503;毛细贯穿槽504;阻碍块505;生物海绵6;第一开口7;第二开口8;创面9。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

7中,一种负压式固定夹板,包括高分子夹板1,高分子夹板1设有第一开口7和第二开口8,第一开口7和第二开口8用于通过正压或负压流体,高分子夹板1一侧设有引流板5,引流板5和高分子夹板1之间设有背膜2,引流板5远离背膜2的一侧设有生物海绵6,生物海绵6用于与创面9接触。
[0024]利用背膜2隔绝引流板5与高分子夹板1,隔绝外部气体,防止药物渗透至高分子夹板,引流板5靠近背膜2一侧设有引流槽,用来通过空气和液体;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高分子夹板1可通过注塑或3D打印成型,使用时将附有生物海绵6的一面贴服在皮肤上,使生物海绵6覆盖住创面;第一开口7和第二开口8可连接医用鲁尔接头,方便快速插拔,当需要对创面进行负压治疗时,第二开口8与负压泵、负压瓶或其它负压管路连接,第一开口7连接正压或连通外界,在创面局部产生恒定的负压气流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0025]优选的方案中,引流板5设有第一沉孔501和第二沉孔502,第一沉孔501与第一开口7连通,第二沉孔502与第二开口8连通,引流板5靠近背膜2的一侧还设有引流沉槽503,第一沉孔501和第二沉孔502通过引流沉槽503连通,引流沉槽503两侧设有多个毛细贯穿槽504以使引流沉槽503与生物海绵6连通。
[0026]当需要对创面进行清洗或药物治疗时,第二开口8与负压管路的连接,将注射器或其它给药装置与第一开口7连接,药物经过第一沉孔501和引流沉槽503向第二沉孔502循环流动,并通过毛细贯穿槽504渗透到背侧的生物海绵6中,生物海绵6为多孔隙材料,可均匀吸附药物,并使药物作用到创面。
[0027]优选的方案中,引流沉槽503中设有可溶解的阻碍块505,阻碍块505可由药物制成,在创面清洗和第一次上药时,阻碍块505体积较大,对液体由第一沉孔501向第二沉孔502流动形成阻碍,此时,由于创面为新伤,组织中存在较多裂纹,药物或清洗液受到阻碍块505阻碍,需经过毛细贯穿槽504渗透到背侧的生物海绵6中,在通过组织裂纹,流动到第二沉孔502附近的毛细贯穿槽504,由毛细贯穿槽504回到第二沉孔502,如此,形成药物或清洗
液的深层渗透引流,提高利用率;随着创面的组织裂纹愈合,对药物需求量减小,也由于组织裂纹愈合使流体的通路减小,此时,由于阻碍块505逐渐溶解体积减小,对引流沉槽503的阻碍减小,使流体的通路恢复,药物主要通过引流沉槽503流动,并通过毛细作用向组织裂纹渗透。
[0028]优选的方案中,引流板5外缘设有密封圈4,密封圈4与背膜2连接,对引流板5各面形成包围式密封,防止流体泄露。
[0029]优选的方案中,高分子夹板1侧面靠近外缘处设有粘胶圈3,粘胶圈3用于粘接皮肤,粘胶圈3采用双面胶,背面将背膜2和高分子夹板1粘在一起。
[0030]优选的方案中,粘胶圈3上设有多个透气槽301,保证粘力的同时使粘接处皮肤得以透气。
[0031]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式固定夹板,其特征是:包括高分子夹板(1),高分子夹板(1)设有第一开口(7)和第二开口(8),高分子夹板(1)一侧设有引流板(5),引流板(5)和高分子夹板(1)之间设有背膜(2),引流板(5)远离背膜(2)的一侧设有生物海绵(6),生物海绵(6)用于与创面(9)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压式固定夹板,其特征是:引流板(5)设有第一沉孔(501)和第二沉孔(502),第一沉孔(501)与第一开口(7)连通,第二沉孔(502)与第二开口(8)连通,引流板(5)靠近背膜(2)的一侧还设有引流沉槽(503),第一沉孔(501)和第二沉孔(502)通过引流沉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胜刚刘勇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岩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