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严皓辰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节水温的饮水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674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水温的饮水杯,包括上杯体和下杯体,上杯体的内部和下杯体的内部均设有外蓄水室,外蓄水室的上壁和下壁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外蓄水室的上壁与下壁之间连接有内蓄水室,内蓄水室的上壁和下壁分别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上杯体的下壁和下杯体的上壁均设有用于封堵其壁上对应通孔的拨片;上杯体的底部设有凹槽,下杯体的顶部设有轴杆,上杯体通过轴杆插设凹槽对接下杯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饮水杯通过上杯体和下杯体的倒置,将下杯体的冷水或转移至上杯体的内蓄水室,上杯体的外蓄水室的热水传导热量至内蓄水室的冷水吸收,快速调节温度,保证人们及时喝到合适温度的水,使用相当方便,满足人们的喝水需求。水需求。水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水温的饮水杯


[0001]本技术涉及杯子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调节水温的饮水杯。

技术介绍

[0002]水杯通常是人们盛装液体的容器,平时可用来喝茶、喝水、喝饮料等。传统水杯不具备保温功能,若要喝到合适温度的水,需要等待冷却,耗费时间长,使用相当不方便,满足不了人们的喝水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水温的饮水杯,以克服现有水杯存在难于及时喝到合适温水的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调节水温的饮水杯,包括上杯体和下杯体,上杯体的内部和下杯体的内部均设有外蓄水室,外蓄水室的上壁和下壁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互不对准,外蓄水室的上壁与下壁之间连接有内蓄水室,内蓄水室的上壁和下壁分别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互不对准,上杯体的下壁和下杯体的上壁均设有用于封堵其壁上对应通孔的拨片;上杯体的底部设有凹槽,下杯体的顶部设有轴杆,上杯体通过轴杆插设凹槽对接下杯体;上杯体的下壁设有同心的内圆形槽和外圆形槽,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均位于内圆形槽与外圆形槽之间,下杯体的上壁设有与内圆形槽和外圆形槽对应的内圆形凸部和外圆形凸部;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左右对称,第二通孔与第四通孔左右对称,上杯体的上壁和下杯体的下壁均设有用于封堵其壁上通孔的旋转杯盖,杯盖上设有与通孔对应的水孔,旋转杯盖上设有与通孔对应的水孔。
[0006]进一步改进地,上述上杯体的外壁上设有按压式行程开关,该按压式行程开关顶接上述轴杆锁定阻止上杯体与上述下杯体之间转动。
[0007]进一步改进地,上述上杯体和上述下杯体的外壁上均设有温度显示屏。
[0008]进一步改进地,上述上杯体的外壁和上述下杯体的外壁均有保温材料层。
[0009]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饮水杯由至少两个杯体对接构成,杯体内设置内蓄水室和外蓄水室,相邻杯体通过旋转调节至通孔对准,使得上杯体的内蓄水室与下杯体的内蓄水室或者外蓄水室连通,通过上杯体和下杯体的倒置,将下杯体的冷水或转移至上杯体的内蓄水室,上杯体的外蓄水室的热水传导热量至内蓄水室的冷水吸收,快速调节温度,保证人们及时喝到合适温度的水,使用相当方便,满足人们的喝水需求。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饮水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饮水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杯子沿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的上杯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技术的旋转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本技术的饮水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7为本技术的上杯体、中杯体和下杯体连接一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照图1至图5,一种可调节水温的饮水杯,包括上杯体(1)和下杯体(2),上杯体(1)的内部和下杯体(2)的内部均设有外蓄水室(5),外蓄水室(5)的上壁和下壁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互不对准,外蓄水室(5)的上壁与下壁之间连接有内蓄水室(6),内蓄水室(6)的上壁和下壁分别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互不对准,上杯体(1)的下壁和下杯体(2)的上壁均设有用于封堵其壁上对应通孔的拨片(4);上杯体(1)的底部设有凹槽(24),下杯体(2)的顶部设有轴杆(23),上杯体(1)通过轴杆(23)插设凹槽(24)对接下杯体(2);上杯体(1)的下壁设有同心的内圆形槽(21)和外圆形槽(22),第二通孔A(102)和第四通孔A(104)均位于内圆形槽(21)和外圆形槽(22)之间,内圆形槽(21)和外圆形槽(22)分别在上杯体(1)的下壁的通孔的内外侧,下杯体(2)的上壁设有与内圆形槽(21)和外圆形槽(22)对应的内圆形凸部(211)和外圆形凸部(221);内圆形凸部(211)和外圆形凸部(221)的外层均覆盖硅胶,内圆形凸部(211)和外圆形凸部(221)对应插接上述内圆形槽(21)和外圆形槽(22)阻挡水外漏,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左右对称,第二通孔与第四通孔左右对称,参照图3,优选上杯体(1)的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A(101)、第二通孔A(102)、第三通孔A(103)和第四通孔A(104),上杯体(1)的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B(201)、第二通孔B(202)、第三通孔B(203)和第四通孔B(204),旋转上杯体(1)至第四通孔A(104)对准第一通孔B(201)时,第二通孔A(102)对准第三通孔B(203),上杯体(1)的外蓄水室(5)的冷水流至下杯体(2)的内蓄水室(6),内蓄水室(6)呈海豚状体型圆滑流畅,内蓄水室(6)中部肥大且上下端较窄,接触面积大,传导热效率高,快速调节下杯体(2)的水温,操作简单方便,上杯体(1)的上壁和下杯体(2)的下壁均设有用于封堵其壁上通孔的旋转杯盖(11),旋转杯盖(11)上设有与通孔对应的水孔(110)。
[0019]参照图1、图4,上述上杯体(1)的外壁上设有按压式行程开关(12),该按压式行程开关(12)顶接上述轴杆(23)锁定阻止上杯体(1)与上述下杯体(2)之间转动。
[0020]参照图1,上述上杯体(1)和上述下杯体(2)的外壁上均设有温度显示屏(3),该温度显示屏(3)用于显示杯体内的水温,便于人们快速辨别水温,保护人们喝水不被热水烫伤。
[0021]上述上杯体(1)的外壁和上述下杯体(2)的外壁均有保温材料层(图中未显示),保温材料层阻断热水向外散热,保持杯体内的水温相对稳定。
[0022]参照图6,旋转上杯体(1)至第三通孔A(103)对准第二通孔B(202),即上杯体(1)的内蓄水室(6)连通下杯体(2)的内蓄水室(6),在高速服务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借助水龙头对内蓄水室(6)灌水,通过流动自来水对外蓄水室(5)降温速度快,便于快速喝到合适温度的水。
[0023]另外,参照图7,本技术的水杯不限于两个杯体组成,上杯体(1)与下杯体(2)之间可连接多个中杯体(7),储藏多种饮品,不同饮品的调配等,使用功能更多,给人们带来方便。
[0024]本技术的水杯由至少两个杯体对接构成,杯体内设置内蓄水室(6)和外蓄水室(5),相邻杯体通过旋转调节至通孔对准,使得上杯体(1)的内蓄水室(6)与下杯体(2)的内蓄水室(6)或者外蓄水室(5)连通,通过上杯体(1)和下杯体(2)的倒置,将下杯体(2)的冷水或转移至上杯体(1)的内蓄水室(6),上杯体(1)的外蓄水室(5)的热水传导热量至内蓄水室(6)的冷水吸收,快速调节温度,保证人们及时喝到合适温度的水,使用相当方便,满足人们的喝水需求。
[0025]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水温的饮水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杯体和下杯体,上杯体的内部和下杯体的内部均设有外蓄水室,外蓄水室的上壁和下壁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互不对准,外蓄水室的上壁与下壁之间连接有内蓄水室,内蓄水室的上壁和下壁分别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互不对准,上杯体的下壁和下杯体的上壁均设有用于封堵其壁上对应通孔的拨片;上杯体的底部设有凹槽,下杯体的顶部设有轴杆,上杯体通过轴杆插设凹槽对接下杯体;上杯体的下壁设有同心的内圆形槽和外圆形槽,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均位于内圆形槽与外圆形槽之间,下杯体的上壁设有与内圆形槽和外圆形槽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皓辰
申请(专利权)人:严皓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