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669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使用时,开启所述散热装置,外部的空气由所述进风孔、所述进风槽进入所述壳体内,所述散热装置将所述壳体内所述元器件产生的热量抽出所述壳体外,由于多个所述元器件等距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多个所述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均能通过所述散热装置排出所述壳体内,使得所述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的散热效果更佳,进而使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能够保持更好的工作状态。置能够保持更好的工作状态。置能够保持更好的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由于供电效率高、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低,所以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而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多的热量,而大量的热量聚集到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的内部,会造成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内的元件因高温而工作异常,进而使得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0003]现有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散热时,通常在容易发热的元器件上设置散热风扇,使散热风扇对容易发热的元器件进行降温,但是此散热结构只是将容易发热的元器件上的热量吹至壳体外,而其他的元器件在长时间的工作后也会产生热量,由于散热风扇只是对局部容易发热的元器件进行降温,使得其他的元器件在长时间的工作后产生的热量会聚集在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内,从而导致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的散热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所述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包括:壳体、电压无功自动调节的多个元器件、散热装置,所述壳体设有两个进风槽、一个进风孔、一个出风槽,两个所述进风槽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两个所述进风槽靠近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出风槽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进风槽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进风槽、所述进风孔、所述出风槽均与所述壳体内部相连通,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出风槽相连通,多个所述元器件等距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U型管道,所述U型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槽相连通,所述U型管道的另一端与外部相连通;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U型管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壳体底部平齐。
[0008]进一步的,所述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进风网,所述进风网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进风网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进风网部分遮挡所述进风槽。
[000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有出水槽,所述出水槽与所述壳体内部相连通;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挡水部,两个所述挡水部分别与两个所述进风槽一一对应,所述挡水部部分遮挡所述进风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有多个安装位,多个所述元器件与多个所述安装位一一对应,所述元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位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控制显示器,所述控制显示器与所述元器件、所述散热装置电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抽风机,所述抽风机与所述控制显示器电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使用时,开启所述散热装置,外部的空气由所述进风孔、所述进风槽进入所述壳体内,所述散热装置将所述壳体内所述元器件产生的热量抽出所述壳体外,由于多个所述元器件等距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多个所述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均能通过所述散热装置排出所述壳体内,使得所述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的散热效果更佳,进而使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能够保持更好的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的分解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的立体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0018]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请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所述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0、电压无功自动调节的多个元器件20、散热装置30,所述壳体10设有两个进风槽11、一个进风孔12、一个出风槽13,两个所述进风槽11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两侧,两个所述进风槽11靠近所述壳体10的底部,所述出风槽13位于所述壳体10的顶部,所述进风槽11位于所述壳体10的底部,所述进风槽11、所述进风孔12、所述出风槽13均与所述壳体10内部相连通,所述散热装置30与所述出风槽13相连通,多个所述元器件20等距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
[0022]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开启所述散热装置30,外部的空气由所述进风孔12、所述进风槽11进入所述壳体10内,所述散热装置30将所述壳体10内所述元器件20产生的热量抽出所述壳体10外,由于多个所述元器件20等距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多个所述元器件20产生的热量均能通过所述散热装置30排出所述壳体10内,使得所述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的散热效果更佳,进而使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能够保持更好的工作状态。
[0023]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30包括U型管道31,所述U型管道31的一端与所述出风槽13相连通,所述U型管道31的另一端与外部相连通;所述散热装置30还包括支撑架32,所述支撑架32与所述U型管道3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32与所述壳体10底部平齐。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U型管道31的一端与所述出风槽13相连通,所述U型管道31的另一端与外部相连通;所述散热装置30还包括支撑架32,所述支撑架32与所述U型管道31
固定连接,所述U型管道31能够在下雨时防止雨水通过所述散热装置30进入所述壳体10内部,所述支撑架32与所述壳体10底部平齐,使得所述U型管道31的受力更加均匀,使所述U型管道31能够不容易变形。
[0025]进一步的,所述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进风网40,所述进风网40上设有多个通孔(图中未标出),所述进风网40与所述壳体10可拆卸连接,所述进风网40部分遮挡所述进风槽11。
[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网40与所述壳体10可拆卸连接,所述进风网40部分遮挡所述进风槽11,所述进风网40能够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所述壳体10内,同时在需要清理所述壳体10内部时,能够将所述进风网40拆卸下来,对所述壳体10内部进行清理。
[002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0内设有出水槽14,所述出水槽14与所述壳体10内部相连通;所述壳体10内设有两个挡水部15,两个所述挡水部15分别与两个所述进风槽11一一对应,所述挡水部15部分遮挡所述进风槽11。
[002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水部15能够阻挡通过所述进风槽11进入所述壳体10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包括:壳体、电压无功自动调节的多个元器件、散热装置,所述壳体设有两个进风槽、一个进风孔、一个出风槽,两个所述进风槽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两个所述进风槽靠近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出风槽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进风槽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进风槽、所述进风孔、所述出风槽均与所述壳体内部相连通,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出风槽相连通,多个所述元器件等距设置在所述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U型管道,所述U型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槽相连通,所述U型管道的另一端与外部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U型管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壳体底部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万刚刘成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清能华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