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带天线组件、雷达收发组件及雷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634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24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带天线组件,包括介质板,介质板的一面为信号辐射面,介质板的另一面为接地面,介质板设置有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均为微带贴片天线,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按预设间距设置于信号辐射面,其中发射天线的辐射边与发射天线的信号传输方向正交,接收天线的辐射边与接收天线的信号传输方向正交,发射天线的辐射边和接收天线的辐射边非相对设置。通过打破电磁波传输连续性,使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传输段电磁波不再连续且产生了驻波效应,此时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约为改进前的十分之一。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约为改进前的十分之一。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约为改进前的十分之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带天线组件、雷达收发组件及雷达系统


[0001]本说明书涉及雷达及通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带天线组件、雷达收发组件及雷达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雷达系统因为其探测目标是无源的,相比主动回馈有源信号的通讯设备,回馈信号极其微弱。因此对雷达系统的接收发射链路而言,通常拥有更大的可调节发射功率,更高的接收灵敏度,以捕捉微弱信号。
[0003]在民用消费级雷达的使用场景下,由于其对空间占有率的限制,对灵活适配不同产品的需求,以及对成本的严格控制,雷达高集成化及小型化设计成为主流;而这种背景下,对大功率的发射链路,以及高灵敏度的接收链路间隔离干扰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了影响雷达系统信噪比等综合性能的瓶颈指标。事实上,小尺寸高集成度设计与隔离干扰能力是互相矛盾的;其一,收发链路物理上的接近必然造成干扰的加强;其次小尺寸设计导致一些能有效提高隔离度的方案难以布局。再者,在减少发射链路与接收链路间干扰(信号直接从电路板上由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的同时,还要保证正常的信号收发途径(发射端信号辐射到无线环境,经目标反射后由接收端接收)不受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带天线组件,包括介质板,所述介质板的一面为信号辐射面,所述介质板的另一面为接地面,所述介质板设置有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天线和所述接收天线均为微带贴片天线,所述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按预设间距设置于所述信号辐射面,其中所述发射天线的辐射边与所述发射天线的信号传输方向正交,所述接收天线的辐射边与所述接收天线的信号传输方向正交,所述发射天线的辐射边和所述接收天线的辐射边非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带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面设置有第一阻隔槽和第二阻隔槽,所述第一阻隔槽和所述第二阻隔槽均设置于所述接地面中,所述第一阻隔槽和所述第二阻隔槽的槽中部位于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发射天线在所述接地面中的第一投影区域与所述接收天线在所述接地面中的第二投影区域之间的相对区域内,所述第一阻隔槽用于阻隔所述发射天线在所述接地面的电流传输路径,所述第二阻隔槽用于阻隔所述接收天线在所述接地面的电流传输路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带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槽和所述第二阻隔槽互为镜像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带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槽的开口长度小于所述发射天线的辐射边的长度的一半;和/或,所述第二阻隔槽的开口的长度小于所述发射天线的辐射边的长度的一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带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槽为C型槽;和/或,所述第二阻隔槽为C型槽。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带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天线的第一馈线设置于所述接地面,所述第一阻隔槽的开口边位于所述第一馈线与所述发射天线的第一辐射边在所述接地面上的投影之间;和/或,所述接收天线的第二馈线设置于所述接地面,所述第二阻隔槽的开口边位于所述第二馈线与所述接收天线的第一辐射边在所述接地面上的投影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带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辐射面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德宽雷秋实
申请(专利权)人:隔空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