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音圈动圈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629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动圈单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音圈动圈单元,包括壳体,振膜、第一音圈、第二音圈、内磁铁、第一环形磁铁、第二环形磁铁和分频器;所述第一环形磁铁环绕所述内磁铁设置,所述第一环形磁铁的内圈和所述内磁铁的外圈之间设有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环形磁铁环绕所述第一环形磁铁设置,所述第二环形磁铁的内圈和所述第一环形磁铁的外圈之间设有第二磁间隙;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带动振膜振动发出声音,增强各频率的声音效果,提高音质,有效提高磁场利用率,提高集成度,在提高动圈单元的性能的同时下可以使磁路做到更薄,有助于动圈单元向轻薄化发展,满足产品轻薄化要求。满足产品轻薄化要求。满足产品轻薄化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音圈动圈单元


[0001]本技术属于动圈单元
,尤其涉及一种双音圈动圈单元。

技术介绍

[0002]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是与媒体播放器可分离的,好处是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可独自聆听音响;亦可隔开周围环境的声响,对在录音室、酒吧、旅途、运动等在嘈杂环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帮助。耳机原是给电话和无线电上使用的,但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盛行,耳机多用于手机、随身听、收音机、可携式电玩和数位音讯播放器等。目前消费者对耳机的音质要求越来越高,市面上耳机中的扬声器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为了提高音质,目前市面上推出了多频喇叭,在耳机狭小的空间中分开布置各频段喇叭,虽然使声相错位明显表现出来,但无法实现声相准确定位和高保真还原,各频段喇叭如何排序对声音指向性影响十分明显,且多个喇叭难以以尽可能薄的总厚度集成到耳机的有限空间中,导致耳机尺寸偏大,因此,为了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感,本申请提供一种音质效果更佳的双音圈动圈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音圈动圈单元,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多频耳机尺寸偏大以及音质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音圈动圈单元,包括壳体、振膜、第一音圈、第二音圈、内磁铁、第一环形磁铁、第二环形磁铁和分频器;所述内磁铁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环形磁铁环绕所述内磁铁设置,所述第一环形磁铁的内圈和所述内磁铁的外圈之间设有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环形磁铁环绕所述第一环形磁铁设置,所述第二环形磁铁的内圈和所述第一环形磁铁的外圈之间设有第二磁间隙;所述振膜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音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振膜上,所述第一音圈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磁间隙中,所述第二音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振膜上,所述第二音圈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磁间隙中,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均与所述分频器电连接。
[0005]可选地,所述双音圈动圈单元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分频器电连接以用于将音频信号输入到所述分频器中,所述分频器将输入的音频信号转换成不同频率的信号分别发送至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
[0006]可选地,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外底面。
[0007]可选地,所述内磁铁、所述第一环形磁铁和所述第二环形磁铁上均设有华司。
[0008]可选地,所述华司上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内磁铁、所述第一环形磁铁和所述第二环形磁铁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通气孔相适配的第二通气孔。
[0009]可选地,所述振膜的外边缘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华司的顶部设于与所述固定环相适配的定位凸沿,所述定位凸沿与所述固定环的内圈抵接。
[0010]可选地,所述内磁铁、所述第一环形磁铁和所述第二环形磁铁同轴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铜套和面盖,所述铜套内设有容纳空腔,所述铜套的上端设有出音孔,所述铜套的下端设有开口,所述面盖连接于所述铜套的下端并封盖所述开口,所述面盖的内侧连接有T铁,所述T铁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内磁铁、所述第一环形磁铁和所述第二环形磁铁的定位凸沿。
[0012]可选地,所述振膜具有内圈和外圈,所述振膜的内圈与所述第一音圈的一端连接,所述振膜的外圈与所述第二音圈的一端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振膜的内圈和所述振膜的外圈之间设有环形振动部,所述环形振动部往远离所述内磁铁的方向拱起,所述环形振动部上设有多个条形槽。
[00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音圈动圈单元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设置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磁场中,分频器将不同的音频信号分别输送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上,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带动振膜振动发出声音,增强各频率的声音效果,提高音质,有效提高磁场利用率,提高集成度,在提高动圈单元的性能的同时下可以使磁路做到更薄,有助于动圈单元向轻薄化发展,满足产品轻薄化要求。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音圈动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音圈动圈单元的爆炸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振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0]10—壳体
ꢀꢀꢀꢀꢀꢀꢀꢀꢀꢀꢀ
11—铜套
ꢀꢀꢀꢀꢀꢀꢀꢀꢀꢀꢀ
12—面盖
[0021]13—T铁
ꢀꢀꢀꢀꢀꢀꢀꢀꢀꢀꢀꢀ
20—振膜
ꢀꢀꢀꢀꢀꢀꢀꢀꢀꢀꢀ
21—环形振动部
[0022]22—条形槽
ꢀꢀꢀꢀꢀꢀꢀꢀꢀ
30—第一音圈
ꢀꢀꢀꢀꢀꢀꢀ
40—第二音圈
[0023]50—内磁铁
ꢀꢀꢀꢀꢀꢀꢀꢀꢀ
60—第一环形磁铁
ꢀꢀꢀ
70—第二环形磁铁
[0024]80—华司
ꢀꢀꢀꢀꢀꢀꢀꢀꢀꢀꢀ
90—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
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音圈动圈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振膜、第一音圈、第二音圈、内磁铁、第一环形磁铁、第二环形磁铁和分频器;所述内磁铁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环形磁铁环绕所述内磁铁设置,所述第一环形磁铁的内圈和所述内磁铁的外圈之间设有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环形磁铁环绕所述第一环形磁铁设置,所述第二环形磁铁的内圈和所述第一环形磁铁的外圈之间设有第二磁间隙;所述振膜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音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振膜上,所述第一音圈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磁间隙中,所述第二音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振膜上,所述第二音圈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磁间隙中,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均与所述分频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音圈动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音圈动圈单元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分频器电连接以用于将音频信号输入到所述分频器中,所述分频器将输入的音频信号转换成不同频率的信号分别发送至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音圈动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外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音圈动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磁铁、所述第一环形磁铁和所述第二环形磁铁上均设有华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音圈动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原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