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按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98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支架主体,支架主体的内侧适于与人体颈部贴合且限定出颈部容纳空间,支架主体设置有安装孔;连接座,连接座远离按摩头的一侧伸入安装孔内,连接座构造有翻边,连接座具有弹性变形能力;按摩头,按摩头连接于连接座远离支架主体的一侧,按摩头适于与人体颈部贴合并提供按摩效果;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支架主体夹持翻边,以将连接座设置于支架主体。通过在连接座上设置翻边,且被第一固定件和支架主体夹持,即通过第一固定件和支架主体的配合将连接座固定在支架主体处,并且通过夹持的方式可以提升连接座与支架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用户在拉扯按摩头时将按摩头扯出支架主体。户在拉扯按摩头时将按摩头扯出支架主体。户在拉扯按摩头时将按摩头扯出支架主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部按摩仪


[0001]本技术涉及颈部按摩仪
,尤其是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

技术介绍

[0002]颈部按摩仪小巧,能有效代替人工按摩,舒展全身紧张的筋骨和肌肉,减轻用户的紧张和压迫感,使全身舒畅无比,更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防病保健强身之效。它的原理是由电极片接触肌肤,通过电频脉冲从而起到按摩的效果。通过脉冲电流的低频疗法原理,利用低频率小电流低电压的脉冲电流作用于神经或肌肉等,从而促进血液局部循环,改善肌肉状态,缓解急慢性疼痛。
[0003]相关技术中,连接座与支架主体可以为一体成型,此时不方便连接座和支架整体成型,并且成型后连接座与支架主体的连接处连接强度低。或者,连接座通过胶水粘接在支架主体处,同样连接座与支架主体的连接强度差,用户很容易就会将按摩头扯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颈部按摩仪,通过第一固定件和支架主体夹持固定连接座,可提升连接座与支架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的内侧适于与人体颈部贴合且限定出颈部容纳空间,所述支架主体设置有安装孔;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远离所述按摩头的一侧伸入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连接座构造有翻边,所述连接座具有弹性变形能力;按摩头,所述按摩头连接于所述连接座远离所述支架主体的一侧,所述按摩头适于与人体颈部贴合并提供按摩效果;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支架主体夹持所述翻边,以将所述连接座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主体在所述安装孔的周围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连接座还在所述翻边的边缘处设置有弯折的挡边,所述翻边和所述挡边合围形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起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形凸起的外环面构造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面,以引导所述挡边。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安装孔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连接座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凸台和所述环形凸起之间,以对所述连接座远离所述按摩头的一侧限位。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且与所述内壳固定连接。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壳设置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有通孔;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
安装柱连接,以将所述连接座伸入所述支架主体的部分压设于所述内壳。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柱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安装柱的中心顺次连线所形成的闭合形状为三角形,以起到防呆的作用。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壳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柱,所述外壳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安装柱;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安装柱与所述第三安装柱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按摩头朝向所述连接座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连接座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二固定件将所述连接座的一部分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按摩头包括:底座和顶座,所述顶座设置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支架主体的一侧,所述底座设置有所述安装槽,所述顶座在对应所述安装槽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安装柱;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第三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四安装柱。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按摩头还包括: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电极主体和弯折边,所述弯折边连接于所述电极主体的边缘,所述电极主体贴设于所述顶座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表面,所述弯折边设置于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的周向间隙之间。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固定件靠近所述按摩头的一侧设有限位块,所述连接座伸入所述安装槽的一部分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按摩头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依次插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所述第二安装部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按摩头且所述第一安装部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延伸方向上横截面积递减。
[00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通过在连接座上设置翻边,翻边设置在第一固定件和支架主体之间,且被第一固定件和支架主体夹持,即通过第一固定件和支架主体的配合将连接座固定在支架主体处,并且通过夹持的方式可以提升连接座与支架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用户在拉扯按摩头时将按摩头扯出支架主体。
[001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爆炸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3是颈部按摩仪爆炸图的局部示意图;
[0024]图4是按摩头、连接座和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按摩头、连接座和第二固定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颈部按摩仪S;
[0028]支架主体10;内壳11;安装孔111;环形凸起112;第一安装柱113;第二安装柱114;导向面115;外壳12;第三安装柱121;
[0029]连接座20;第一安装部21;翻边211;挡边212;环形凹槽213;第二安装部22;第一限位槽221;连接部23;
[0030]按摩头30;底座31;安装槽311;第二限位槽312;顶座32;第四安装柱321;电极片33;电极主体331;弯折边332;
[0031]第二固定件40;限位块41;第一固定件50;通孔51;限位凸台52;避让槽53。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3]下面参考图1

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S。
[0034]如图1所示,颈部按摩仪S包括:支架主体10、连接座20、按摩头30、和第一固定件50,支架主体10的内侧适于与人体颈部皮肤贴合且限定有颈部容纳空间。用户在佩戴时,用户的颈部容纳于颈部容纳空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的内侧适于与人体颈部贴合且限定出颈部容纳空间,所述支架主体设置有安装孔;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远离所述按摩头的一侧伸入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连接座构造有翻边,所述连接座具有弹性变形能力;按摩头,所述按摩头连接于所述连接座远离所述支架主体的一侧,所述按摩头适于与人体颈部贴合并提供按摩效果;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支架主体夹持所述翻边,以将所述连接座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在所述安装孔的周围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连接座还在所述翻边的边缘处设置有弯折的挡边,所述翻边和所述挡边合围形成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起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的外环面构造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面,以引导所述挡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安装孔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连接座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凸台和所述环形凸起之间,以对所述连接座远离所述按摩头的一侧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且与所述内壳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设置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有通孔;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柱连接,以将所述连接座伸入所述支架主体的部分压设于所述内壳。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柱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安装柱的中心顺次连线所形成的闭合形状为三角形,以起到防呆的作用。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王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