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抗沉降基础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96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古建筑的抗沉降基础加固结构,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墙体,墙体的下侧设置有支撑构件,支撑构件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构件,固定构件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安装构件埋放在墙体下方的地面内部,再通过固定构件对支撑构件进行固定,使第二混凝土块对墙体进行支撑,且通过第一混凝土块对墙体进行夹持固定,解决了现有的古建筑的抗沉降效果较差,造成古建筑的安全无法保证,且现有的古建筑大多使用木棍来支撑墙体,以防止古建筑墙体倾斜,降低了古建筑的观赏性的问题。筑的观赏性的问题。筑的观赏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古建筑的抗沉降基础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特别是涉及古建筑的抗沉降基础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然而,在大兴土木的现在,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做到既让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而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因受到压缩引起的竖向变形或下沉,尤其是不均匀的沉降,会使建筑物产生附加应力而引起裂缝,甚至局部构件断裂,现有的古建筑的抗沉降效果较差,造成古建筑的安全无法保证,且现有的古建筑大多使用木棍来支撑墙体,以防止古建筑墙体倾斜,降低了古建筑的观赏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古建筑的抗沉降基础加固结构,通过将安装构件埋放在墙体下方的地面内部,再通过固定构件对支撑构件进行固定,使第二混凝土块对墙体进行支撑,且通过第一混凝土块对墙体进行夹持固定,解决了现有的古建筑的抗沉降效果较差,造成古建筑的安全无法保证,且现有的古建筑大多使用木棍来支撑墙体,以防止古建筑墙体倾斜,降低了古建筑的观赏性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为古建筑的抗沉降基础加固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下侧设置有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构件;所述安装构件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混凝土块,所述第三混凝土块的上壁开设有多个插接孔,插接孔与固定柱相适配,同时插接孔与固定柱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构件包括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内壁沿夹持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固定有多个加强板,所述夹持板的横截面为凹形设置,所述墙体的底部对应夹持板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块,第二混凝土块的宽度与墙体的厚度相同。
[0006]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前后两侧侧壁以及底壳的左右两侧侧壁均开设有多个插槽,所述插槽的内部插接有插板,插板与插槽相适配,所述插板的外端开设有倒角。
[0007]进一步地,所述墙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块,第一混凝土块的两侧侧壁分别与对应的墙体和夹持板相接触,所述固定构件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设置有法兰盘。
[0008]进一步地,所述法兰盘通过紧固螺栓与夹持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的下端位于插接孔的内部。
[0009]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通过设置安装构件、固定构件和支撑构件,本结构在安装时,可将局部墙体下方的泥土掏空,形成一预埋坑,然后对预埋坑周边的泥土进行夯实处理,再对安装
构件、固定构件以及支撑构件进行安装,通过将安装构件放置在预埋坑的底部增加本结构底部的稳固性,同时利用固定构件使得支撑构件与安装构件相对固定,避免支撑构件出现倾斜,而墙体下方的第一混凝土块可对墙体进行支撑,提升了墙体的抗沉降性能,解决了现有的古建筑并无防沉降措施,造成古建筑的安全无法保证的问题。
[0011]2、本技术通过设置夹持板和第一混凝土块,由于夹持板的横截面为凹形设置,将夹持板设置在墙体底部的外侧,再通过第二混凝土块的这是可对墙体进行夹持,避免墙体发生倾斜,增强墙体的抗倾斜性能,且在本结构安装完成后,本结构位于地面的内部,相对于现有使用木棍来支撑墙体来说,本结构极大地保存了古建筑的原貌,解决了现有的古建筑大多使用木棍来支撑墙体,以防止古建筑的墙体倾斜,降低了古建筑的观赏性的问题。
[0012]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横截面结构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左侧视角俯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左侧视角仰视图。
[001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8]1、墙体;2、支撑构件;201、第一混凝土块;202、夹持板;2021、加强板;203、第二混凝土块;3、固定构件;301、法兰盘;302、固定柱;303、紧固螺栓;4、安装构件;401、插板;4011、倒角;402、第三混凝土块;4021、插接孔;403、底壳;4031、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所示,本技术为古建筑的抗沉降基础加固结构,包括墙体1,墙体1为现有的古建筑的墙体,墙体1的下侧设置的支撑构件2用于对墙体1进行支撑,支撑构件2的下方设置的固定构件 3用于对支撑构件2进行固定,使得支撑构件2与安装构件4处于相对固定状态,固定构件3的下方设置的安装构件4可对固定构件3提供安装平台;安装构件4包括底壳403,底壳403下方的外壁与夯实后的泥土接触,底壳403的内部设置的第三混凝土块402便于对固定柱302进行限位,第三混凝土块402的上壁开设有多个插接孔4021,插接孔4021与固定柱302相适配,同时插接孔4021与固定柱302一一对应;支撑构件2包括夹持板202,夹持板202的内壁沿夹持板202 的长度方向均匀固定有多个加强板2021,加强板2021可提升夹持板 202的强度,避免夹持板202的侧壁变形,夹持板202的横截面为凹形设置,墙
体1的底部对应夹持板202的内壁设置的第二混凝土块 203可对墙体1的底部进行支撑,第二混凝土块203的宽度与墙体1 的厚度相同。
[0021]其中如图1、2所示,底壳403的前后两侧侧壁以及底壳403的左右两侧侧壁均开设有多个插槽4031,插槽4031的内部插接有插板 401,插板401与插槽4031相适配,插板401插入插槽4031的内部后,可提升本结构的抗沉降性能,插板401的外端开设的倒角4011 便于将插板401插入泥土的内部。
[0022]其中如图1、3所示,墙体1的两侧均设置的第一混凝土块201 可对墙体1产生夹持力,避免墙体1倾斜,第一混凝土块201的两侧侧壁分别与对应的墙体1和夹持板202相接触,固定构件3包括固定柱302,固定柱302的顶部设置有法兰盘301。
[0023]法兰盘301通过紧固螺栓303与夹持板202固定连接,本结构中的固定柱302、法兰盘301以及紧固螺栓303均为铁质材料,固定柱 302、法兰盘301以及紧固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古建筑的抗沉降基础加固结构,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下侧设置有支撑构件(2),所述支撑构件(2)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构件(3),所述固定构件(3)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构件(4);所述安装构件(4)包括底壳(403),所述底壳(403)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混凝土块(402),所述第三混凝土块(402)的上壁开设有多个插接孔(4021);所述支撑构件(2)包括夹持板(202),所述夹持板(202)的内壁沿夹持板(202)的长度方向均匀固定有多个加强板(2021),所述夹持板(202)的横截面为凹形设置,所述墙体(1)的底部对应夹持板(20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块(2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的抗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佰兆钰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