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创面持水固土植被恢复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5823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坡创面持水固土植被恢复的施工方法。包括在坡顶和坡脚各埋设一排锚杆,并且坡顶和坡脚的锚杆两两对应成一列;同时在坡顶开挖横向蓄水(或浆)沟,在坡脚开挖横向排水沟;用扎带将种植容器绑扎成串,将种植容器串两端分别固定在坡顶和坡脚两两对应成列的锚杆上并顺坡向拉紧成列,各列种植容器顺势搁置在边坡创面上;同时在坡脚沿锚杆的成排方向修筑透水挡墙;将弃渣水泥土浆或生态混凝土浆铺设在创面上,固化后使整个边坡创面形成持水固土植被恢复的一个蓄水海绵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风险,节约工程成本,提高植被恢复和养护过程中介质的持水保水性,提高边坡创面植被恢复的耐久性。提高边坡创面植被恢复的耐久性。提高边坡创面植被恢复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坡创面持水固土植被恢复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边坡创面植被恢复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边坡创面持水固土植被恢复的简捷省钱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边坡创面植被恢复工程中,目前主要通过先植筋挂网然后再液压喷播的“外挂式”方法,例如挂网客土喷播、挂网基材喷播、挂网植被混凝土喷播等,以实现边坡创面的植被恢复。在一些地区,一般还会采用在边坡创面上人工机械钻孔种植这种“内嵌式”的边坡创面植被恢复种植方式。这些现有方法和技术均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施工难度大、施工风险和施工费用高、施工工艺繁杂、创面植被修复后持水保水难度大、养护模式难以持久、植被恢复耐久性差、植被基质层太薄不能生长灌木、现场大量的工程弃渣土不能被利用等问题,以至于边坡创面植被恢复往往会出现“植被恢复雨季生,旱季无水植被荒,最后植被死光光”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边坡创面植被恢复工程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边坡创面持水固土植被恢复的施工方法,以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风险,节约工程成本,提高植被恢复和养护过程中介质的持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边坡创面持水固土植被恢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1)将待植被恢复的边坡创面顺坡整平后,分别在坡顶和坡脚埋设一排锚杆,锚杆与锚杆之间的间距为设定的待植被恢复创面上的植株沿顺坡向成列的列距,并且坡顶和坡脚的锚杆两两对应成一列;同时在坡顶开挖横向蓄水沟,在坡脚开挖横向排水沟,在蓄水沟临坡面一侧安插闸式挡板,将蓄水沟与坡面隔开;(2)把容器苗排成一列,将同一根土工带依次等间距地缠绕过种植容器,并用扎带将种植容器绑扎固定在土工带上,再用硬质罩杯套在每个容器上护苗,形成若干条以土工带串起的种植容器串;将种植容器串拉直呈直线后两端分别固定在坡顶和坡脚两两对应成列的锚杆上,土工带上的种植容器顺势搁置在坡面上,形成沿坡向的若干列种植容器并联排列满边坡创面;在坡脚沿锚杆的成排方向修筑透水挡墙,并使锚杆和锚杆上绑扎的土工带埋入透水挡墙中;(3)配制、拌和弃渣水泥土浆或生态混凝土浆,将拌和好的浆体填满坡顶蓄水沟,取下蓄水沟的挡板使浆体流向边坡创面,控制浆体流量、流速和批次使其从上往下流动时从每个容器之间的空挡穿过,并从坡脚往坡顶逐渐堆积、固化、拦挡直至覆盖满边坡创面并填满各容器苗周围空挡,或采用人工敷设或者用喷射机喷射的方式将弃渣水泥土浆或生态混凝土浆体均匀铺设在边坡创面上;然后取下种植容器上套的硬质罩杯,露出植株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相邻两种植容器串上的种植容器在沿坡向的高程上间错布置,使每个种植容器与其左右相邻两列上的上一高层和下一高层的两个种植容器呈三角形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成范丽娟张劢捷陈群曾红艳陈晓红谭昌明王一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米尚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