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蹄内翻足石膏固定用一次性治疗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71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马蹄内翻足治疗辅助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马蹄内翻足石膏固定用一次性治疗包,包括垫巾和包裹治疗巾,包裹治疗巾可拆卸连接在垫巾上,包裹治疗巾的中部设置有两个孔洞,孔洞上均设置有弹性缩口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包裹治疗巾的设置,能够在石膏固定过程中有效的对患儿的会阴部以及髋部进行遮挡,避免会阴部、髋部污染,也省去了后续的清洁步骤,还能够起到保暖防着凉的作用。还能够起到保暖防着凉的作用。还能够起到保暖防着凉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蹄内翻足石膏固定用一次性治疗包


[0001]本技术涉及马蹄内翻足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蹄内翻足石膏固定用一次性治疗包。

技术介绍

[0002]马蹄内翻足,又称“垂足”、“尖足”,是骨外科体征之一,也是新生儿中骨关节最常见的畸形,发生率占新生儿的1

,大部分为散发病例,少数家族发病者具有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的特征。马蹄足可以发生在单足或双足,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足的肌腱和韧带发育出现故障,未能与足部其他的肌腱韧带的发育保持同步,并且这些肌腱和韧带将足的后内侧牵拉向下、足向下向内扭转,使得足部的各块骨头处于异常的位置上,导致足部内翻、僵硬,并且不能回到正常的位置。
[0003]对于新生儿马蹄内翻足通常是采用Ponseti石膏技术,经过4

6次石膏校形术后,将患儿足部矫形达到外展75度以上,可进行后续的手术。在对患儿进行腿部石膏固定时,需要黏胶普通粉末石膏泡水后固定患儿腿部,由于患儿的腿部短小,皮肤较嫩,在石膏固定过程中时常会污染患儿会阴部及髋部,一方面具有感染风险,另一方面也给石膏固定后的清洁造成麻烦。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生儿马蹄内翻足石膏固定用会阴部及髋部的保护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马蹄内翻足石膏固定用一次性治疗包,以避免马蹄内翻足患儿进行腿部石膏固定时污染会阴部及髋部。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马蹄内翻足石膏固定用一次性治疗包,包括垫巾和包裹治疗巾,包裹治疗巾可拆卸连接在垫巾上,包裹治疗巾的中部设置有两个孔洞,孔洞上均设置有弹性缩口件。
[0006]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本技术方案中,在对患儿进行腿部石膏固定术时,垫巾用于垫设在婴幼儿的身下,包裹治疗巾用于包裹住婴幼儿的会阴部及髋部。在使用时,将部分包裹治疗巾垫在婴幼儿身下,将婴幼儿的双腿分别穿过包裹治疗巾上两个孔洞,使得孔洞位于婴幼儿的大腿根部,包裹治疗巾呈遮挡婴幼儿会阴部和髋部的状态,避免治疗过程中受到污染。弹性缩口件可以使孔洞的边缘紧密的与婴幼儿的大腿根部贴合,保证包裹住治疗巾的固定效果。
[0007]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8]1、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包裹治疗巾的设置,能够在石膏固定过程中有效的对患儿的会阴部以及髋部进行遮挡,避免会阴部、髋部污染,降低感染风险的同时,也省去了后续的清洁步骤。
[0009]2、本技术方案中,包裹治疗巾和垫巾的配合使用,一方面能够遮挡婴幼儿会阴部及髋部,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婴幼儿直接与皮面的治疗床接触(皮面治疗床表面较凉)。此外,垫巾和包裹治疗巾还能够包裹住婴幼儿的身体,冬天还可避免婴幼儿在治疗过程中着
凉。
[001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包裹治疗巾与垫巾之间粘接有第一双面胶,且包裹治疗巾远离第一双面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双面胶。
[0011]本技术方案中,包裹治疗巾与垫巾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通过第一双面胶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在包裹治疗巾上设置第二双面胶,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将包裹治疗巾固定在婴幼儿背部的衣服上或者底部的垫巾上,避免婴幼儿在活动的时候使包裹治疗巾移位,保证其有效固定。
[001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垫巾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包裹治疗巾的一端外侧部设置有可与第一魔术贴粘接的第二魔术贴。
[0013]本技术方案中,包裹治疗巾与垫巾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通过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粘接固定,结构简单,而且相对于双面胶粘接而言更加稳定。
[001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包裹治疗巾远离第二魔术贴的一端内侧部设置有两个第三魔术贴,第三魔术贴也可与第一魔术贴粘接。
[0015]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的粘接主要目的是为了连接垫巾与包裹治疗巾;在使用包裹治疗巾时,是将包裹治疗巾一端粘接在垫巾上,将婴幼儿的腿穿过中部的孔洞后,翻折包裹治疗巾,使得包裹治疗巾的另一端覆盖在婴幼儿的腹部位置,此时通过第一魔术贴与第三魔术贴的粘接,能够实现包裹治疗巾翻折后的固定,起到辅助定型的作用,不需要家长或医护人员手动固定包裹治疗巾的端部。
[001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两个第三魔术贴分别设置在包裹治疗巾的两端。
[0017]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两个第三魔术贴分别设置在包裹治疗巾的两端,连接时,只需要将包裹治疗巾的两端粘接在垫巾上即可,能够赋予婴儿一定的活动自由度,结构设计合理。
[001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一魔术贴的粘接面为纤维面,第二魔术贴与第三魔术贴的粘接面均为钩状面。
[0019]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魔术贴朝上设置,婴幼儿有可能会接触到,而第二魔术贴以及第三魔术贴均设置在婴幼儿不易接触到的位置,通过将第一魔术贴设置成纤维面,能够避免硌到或刮擦婴幼儿娇嫩的皮肤。
[002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垫巾为矩形结构,且垫巾的长度为1.0m,宽度为0.7m;所述包裹治疗巾为正方形,且包裹治疗巾的边长为0.6m。
[0021]本技术方案中,垫巾以及包裹治疗巾的尺寸均为目前医院临床中商品化的治疗巾标准尺寸,本方案可在现有的治疗巾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降低了加工难度以及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马蹄内翻足石膏固定用一次性治疗包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马蹄内翻足石膏固定用一次性治疗包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垫巾1、包裹治疗巾2、第一双面胶3、第二双面胶4、
孔洞5、第一魔术贴6、第二魔术贴7、第三魔术贴8。
[0026]实施例一
[0027]本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马蹄内翻足石膏固定用一次性治疗包,包括垫巾1和包裹治疗巾2。
[0028]垫巾1为矩形结构,且垫巾1的长度为1.0m,宽度为0.7m,垫巾1的中部粘接有第一双面胶3,垫巾1通过第一双面胶3与包裹治疗巾2的外侧(不与婴幼儿接触的一侧)顶部粘接。
[0029]包裹治疗巾2为正方形结构,且包裹治疗巾2的边长为0.6m。包裹治疗巾2的中部设置有两个孔洞5,孔洞5的内缘缝合有弹性缩口件,本实施例中的弹性缩口件为带状的橡皮筋。包裹治疗巾2远离第一双面胶3的一侧(内侧:与婴幼儿接触的一侧)底部粘接有两个第二双面胶4。
[0030]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对马蹄内翻足患儿进行腿部石膏固定时,首先将垫巾1垫设在治疗床上,而后将包裹治疗巾2的外侧顶端粘接在第一双面胶3上,实现垫巾1与包裹治疗巾2的固定。而后将患儿放置在垫巾1上,使得包裹治疗巾2部分位于患儿的身下。将患儿的腿部穿过两个孔洞5,在橡皮筋的作用下,能够保证孔洞5与患儿的大腿根部紧密配合。而后将包裹治疗巾2向上翻折,使得包裹治疗巾2的端部覆盖在患儿的腹部位置,此时包裹治疗巾2即可对患儿的会阴部及髋部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蹄内翻足石膏固定用一次性治疗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巾和包裹治疗巾,所述包裹治疗巾可拆卸连接在垫巾上,包裹治疗巾的中部设置有两个孔洞,孔洞上均设置有弹性缩口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蹄内翻足石膏固定用一次性治疗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治疗巾与垫巾之间粘接有第一双面胶,且包裹治疗巾远离第一双面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双面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蹄内翻足石膏固定用一次性治疗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巾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包裹治疗巾的一端外侧部设置有可与第一魔术贴粘接的第二魔术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马蹄内翻足石膏固定用一次性治疗包,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雁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城医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