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隔震连接节点及装配式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59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集成建筑领域,提供了一种减震隔震连接节点及装配式钢结构;其包括巨型钢梁以及抗震机构,所述抗震机构用于将两个相邻的钢结构模块固接在所述巨型钢梁上;所述抗震机构包括橡胶支座以及粘滞阻尼器,橡胶支座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底座、层叠橡胶以及下底座,所述下底座固接在所述巨型钢梁上,所述上底座用于连接上钢模块的下端;粘滞阻尼器具有接梁端以及接模块端,所述接梁端固接在所述巨型钢梁上,所述接模块端用于连接所述下钢模块的上端。本申请抗震减震效果较佳,钢结构模块与巨型钢梁之间连接安全可靠。钢结构模块与巨型钢梁之间连接安全可靠。钢结构模块与巨型钢梁之间连接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隔震连接节点及装配式钢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装配式集成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减震隔震连接节点及装配式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模块化建筑是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仅依靠钢结构模块自身很难满足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要求;因此,上下相邻的两钢结构模块可以通过依附于巨型框架来进行有效连接。具体地,上下相邻的两钢结构模块分为上钢模块和下钢结构模块。通过在巨型框架上设置一根同时与上钢模块和下钢结构模块的巨型钢梁,即可实现上钢模块和下钢结构模块之间的有效连接。
[0003]但巨型钢梁本身属于刚性较强的结构,对于缓冲地震等情况下传递来的震动能力较差,以致于钢结构模块减震抗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的减震抗震效果不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减震隔震连接节点及装配式钢结构。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减震隔震连接节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减震隔震连接节点,包括巨型钢梁以及抗震机构,所述抗震机构用于将两个相邻的钢结构模块固接在所述巨型钢梁上;所述抗震机构包括橡胶支座以及粘滞阻尼器,橡胶支座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底座、层叠橡胶以及下底座,所述下底座固接在所述巨型钢梁上,所述上底座用于连接上钢模块的下端;粘滞阻尼器具有接梁端以及接模块端,所述接梁端固接在所述巨型钢梁上,所述接模块端用于连接所述下钢模块的上端。
[000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橡胶支座将上钢模块连接在巨型钢梁上,配合设置的粘滞阻尼器将相邻的下钢模块连接在同一根巨型钢梁上,所述橡胶支座主要对重力方向的受震冲击力进行耗散,受震时通过层叠橡胶缓冲重力方向的冲击力;所述粘滞阻尼器在整体结构受震时,主要对水平方向的受震冲击力进行耗散;所述减震隔震连接节点中,粘滞阻尼器与橡胶支座的配合使用对于震动产生的能量进行了多重耗散,提升了结构的隔震减震性能,起到了安全可靠的连接效果。
[0008]可选的,所述巨型钢梁上具有上翼缘以及下翼缘,所述上翼缘与所述下翼缘平行布置,所述下底座通过卡接、扣接或螺纹连接在巨型钢梁的上翼缘。
[000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橡胶支座通过卡接或扣接的方式与巨型钢梁连接,施工快捷,提高了装配效率;所述橡胶支座通过高强度螺栓与巨型钢梁的连接方式十分稳定,受力性能好,有效的提高了连接节点的稳定性。
[0010]可选的,所述巨型钢梁上还包括腹板,所述腹板连接所述上翼缘与所述下翼缘,所述腹板上设置有加劲肋;所述接梁端固定在所述加劲肋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巨型钢梁腹板上设置加劲肋,并将粘滞阻尼器固接在加劲
肋上为结构附加阻尼,相较于传统方案中将粘滞阻尼器直接安装在巨型钢梁上,受到冲击力时可能导致局部负载超过接梁端与巨型钢梁接触处的承载能力,从而导致连接节点损坏,整体结构受损,本申请的方案中粘滞阻尼器的接梁端连接在加劲肋上,整体结构受震时,水平方向上巨型框架与钢结构模块相对位移的趋势被粘滞阻尼器所缓冲,由于接梁端连接在加劲肋上,而加劲肋能承受相较于巨型钢梁更大的局部负载,故而连接节点所能承受的冲击力更大,提升了连接节点的可靠性。
[0012]可选的,所述粘滞阻尼器的数量为偶数个,多个所述粘滞阻尼器对称设置于所述加劲肋的两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相较于粘滞阻尼器非对称式的布置方式,本申请中使用粘滞阻尼器对称的布置方式,在所述加劲肋的两侧对称的布置粘滞阻尼器,在整体结构受震时,两侧的粘滞阻尼器工作中,多个阻尼器本身不会产生额外的扭转力而导致对节点的损坏,减少了结构产生的扭转,减轻了结构受震反应,提高了结构的抗震减震性能。
[0014]可选的,所述橡胶支座的铅垂线位于所述加劲肋的平面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橡胶支座在与巨型钢梁上翼缘上产生的局部荷载被加劲肋所承受,提高了巨型钢梁的局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001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7]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包括连接组件、钢结构模块以及两个以上所述的减震隔震连接节点;所述钢结构模块包括顶梁以及底梁,所述钢结构模块分为上钢模块与下钢模块,所述橡胶支座连接上钢模块的底梁与所述上翼缘,所述粘滞阻尼器连接下钢模块的顶梁与所述加劲肋。
[00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橡胶支座固接在上钢模块的底梁上,粘滞阻尼器固接在下钢模块的顶梁上,相邻的钢结构模块通过多个连接节点相固定,进一步的提高了钢结构模块与巨型框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通过连接节点的减震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装配式钢结构装配抗震能力的可靠性。
[0019]可选的,钢结构模块固定设置有多根间隔分布的钢柱,所述钢柱沿重力方向贯穿钢结构模块,所述连接组件装配于所述钢柱上。
[0020]通过采用上述的方案,钢结构模块通过在顶梁以及底梁上设置连接节点,与巨型钢梁相连以提升稳定性的同时,钢结构模块本身整体通过多根钢柱作为支撑,提升了钢结构模块整体的受力性能,使得整体结构的关联性更高,支撑更稳定。
[0021]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板的数量有两块,其中一块所述连接板固接于所述上底座,另一块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所述钢柱与所述顶梁的连接处,所述连接杆沿重力方向安装在所述钢柱上,所述连接杆将上下两个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底梁,所述连接杆将所述底梁与所述橡胶支座相连。
[002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传统的简单的将橡胶底座与底梁相连的方式,在受震时,可能存在连接不稳定和局部负载过大而导致连接结构被破坏的情况;本申请中钢柱贯穿整体钢结构模块所述底梁,进一步将底梁稳定的固接在相交底座上的同时,在整体结构受到冲击时,所受到的冲击力能够较为完整的传导至橡胶支座上,橡胶支座能更好的承受并耗散冲击力,从而起到了提升抗震性能的效果。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橡胶支座主要对重力方向的受震冲击力进行耗散,受震时通过层叠橡胶缓冲重力方向的冲击力;粘滞阻尼器在整体结构受震时,主要对水平方向的受震冲击力进行耗散,二者的配合使用对于震动产生的能量进行了多重耗散,提升了结构的隔震减震性能;
[0025]2.整体结构受震时,水平方向上巨型框架与钢结构模块相对位移的趋势被粘滞阻尼器所缓冲,由于接梁端连接在加劲肋上,而加劲肋能承受相较于巨型钢梁更大的局部负载,故而连接节点所能承受的冲击力更大,提升了连接节点的可靠性;
[0026]3.在加劲肋的两侧对称的布置粘滞阻尼器,在整体结构受震时,两侧的粘滞阻尼器工作时不会产生额外的扭转力而导致对节点的损坏,防止结构产生扭转增大结构受震反应,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抗震减震性能;
[0027]4.钢柱贯穿整体钢结构模块所述底梁,进一步将底梁稳定的固接在相交底座上的同时,在整体结构受到冲击时,所受到的冲击力能够较为完整的传导至橡胶支座上,橡胶支座能更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隔震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巨型钢梁(2)以及抗震机构(3),所述抗震机构(3)用于将两个相邻的钢结构模块固接在所述巨型钢梁(2)上;所述抗震机构(3)包括橡胶支座(31)以及粘滞阻尼器(32),橡胶支座(3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底座(311)、层叠橡胶(312)以及下底座(313),所述下底座(313)固接在所述巨型钢梁(2)上,所述上底座(311)用于连接上钢模块(11)的下端;粘滞阻尼器(32)具有接梁端(321)以及接模块端(322),所述接梁端(321)固接在所述巨型钢梁(2)上,所述接模块端(322)用于连接下钢模块(12)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隔震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巨型钢梁(2)具有上翼缘(21)以及下翼缘(22),所述上翼缘(21)与所述下翼缘(22)平行布置,所述下底座(313)通过卡接、扣接或螺纹连接在巨型钢梁(2)的上翼缘(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隔震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巨型钢梁(2)上还包括腹板(23),所述腹板(23)连接上翼缘(21)与下翼缘(22),所述腹板(23)上设置有加劲肋(231);接梁端(321)固定在所述加劲肋(23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隔震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滞阻尼器(32)的数量为偶数个,多个所述粘滞阻尼器(32)对称设置于所述加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坤张宗军赵宝军王琼王健任明宇刘新伟张勇丁桃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