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冷凝器、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卧式冷凝器、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水冷中央空调系统中,特别是螺杆机系统,由于螺杆压缩机特殊的工作机制,需要在系统中引入冷冻油,起到给压缩机降温和润滑阴阳转子等作用。机组运行过程中,高温高压气态冷媒混合冷冻油从压缩机排气口进入油分装置完成油气分离后,冷冻油回到压缩机,气态冷媒进入冷凝器换热。
[0003]常用的油分装置有外置立式油分和内置油分两种。外置立式油分一般为瘦高旋分形式,但由于分离效率受内部流场布局、油滴分布、结构参数等因素影响较大,且油分外置影响机组整体管路布局及美观性等问题,其已在逐步减少使用。而内置油分集成在卧式冷凝器内,因其具有可提供足够的油气分离空间、便于回油等优点,被众多空调厂商使用。
[0004]现使用的内置油分“V”型对称结构居多,但随着换热器小型化和紧凑化的发展,冷凝器壳体长度和直径减小,所以为保证足够油气分离空间,现已发展出“C”型结构的内置油分。“C”型内置油分为便于采用重力沉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1)、油分和均流板(201),其中,所述油分和所述均流板(201)内置于所述壳体(101)内,并且所述油分位于所述壳体(101)的一侧且偏心布置,所述均流板(201)位于所述壳体(101)的另一侧,所述均流板(201)上设置有导液孔(2011)和至少具有两种孔径的导气孔(2012),所述导液孔(2011)用于供冷凝液流出,所述导气孔(2012)用于供冷媒气体流过并使流经所述导气孔(2012)后的冷媒气体均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201)倾斜设置于所述壳体(101)内的布管区并将所述布管区分隔为第一布管区(202)和第二布管区(203),并且所述均流板(201)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壳体(101)和所述油分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2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15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孔(2011)位于所述均流板(201)较低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均流板(201)靠近所述壳体(101)的一侧,所述导气孔(2012)位于所述均流板(201)靠近所述油分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孔(2012)包括第一导气孔(2012a)和第二导气孔(2012b),其中,所述第一导气孔(2012a)位于所述均流板(201)靠近所述导液孔(2011)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气孔(2012b)位于所述均流板(201)靠近所述油分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导气孔(2012a)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导气孔(2012b)的孔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孔(2011)为单排孔,并且所述导液孔(2011)的孔径为6~12mm;所述第一导气孔(2012a)和所述第二导气孔(2012b)为多排孔,并且所述第一导气孔(2012a)的孔径为1~4mm,所述第二导气孔(2012b)的孔径为3~8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孔(2011)的孔间距为其孔径的1.5~3倍;所述第一导气孔(2012a)在所述均流板(201)的宽度和长度方向上的孔间距为其孔径的1.5~3倍;所述第二导气孔(2012b)在所述均流板(201)的宽度和长度方向上的孔间距为其孔径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勇,胡东兵,胡海利,张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