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散热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5425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冷却散热系统及车辆。该冷却散热系统包括冷却循环回路和散热器,冷却循环回路包括储液罐、循环泵和执行部件,执行部件的输出端与储液罐的输入端通过回液管道连通,回液管道用于与发动机换热;散热器用于与回液管道换热。该车辆包括上述冷却散热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通过一个散热器就实现了液压系统和发动机的冷却,且散热器上仅需设置两个接口,结构简化,外部管路布局简单化,工程应用难度降低,同时取消了分割层,散热面积增大,冷却散热能力增强,此外,液压系统和发动机的冷却共用同一种流体,该流体即用于液压系统动力传动,也用于发动机系统冷却散热,减少物料品类,后续保养更加方便。加方便。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散热系统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散热
,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却散热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和液压系统是挖掘机产品的重要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在液压系统和发动机内部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将热量散出,会使得液压系统、发动机系统温度过高,从而破坏内部密封件、使得液压油老化速度加快,大幅度影响系统的工作效率,更有甚者会引发严重的系统问题,因此,通过设置冷却散热系统将液压系统和发动机系统中多余的热量交换散发出去。
[0003]冷却散热系统包括液压油散热器和发动机水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连接在液压系统的油循环回路上,发动机水散热器连接在发动机的水循环回路上。其中,液压油散热器和发动机水散热器设置在一个腔体内,并通过分割层隔开,避免相互影响,且该腔体设置与发动机的输出端的位置相对,并在发动机的输出端设置风扇。发动机为风扇提供动力,形成轴向的流动风量,液压油散热器和发动机水散热器利用热交换的原理,将液压系统和发动机系统中多余的热量交换散发出去。这种冷却散热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0004](1)液压油散热器和发动机水散热器被分隔层分隔成独立设置的两部分,在分离比例、设计制造加工过程中均比较复杂,增加成本;
[0005](2)分隔层占用了散热面积,使得散热器散热能力降低;
[0006](3)液压油散热器和发动机水散热器上共连接有四个接口,设计复杂,且导致管路连接复杂,工程应用布局难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散热系统及车辆。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散热系统,包括:
[0009]冷却循环回路,冷却循环回路包括储液罐、循环泵和执行部件,储液罐、循环泵和执行部件通过冷却管道依次连通,执行部件的输出端与储液罐的输入端通过回液管道连通,回液管道用于与发动机换热;和
[0010]散热器,散热器用于与回液管道换热。
[0011]优选地,回液管道包括:
[0012]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输入端与执行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管道用于与发动机换热,第一管道的输出端与散热器的输入端连通;和
[0013]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输入端与散热器的输出端连通,第二管道的输出端与储液罐的输入端连通。
[0014]优选地,回液管道包括:
[0015]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输入端与执行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管道的输出端与散
热器的输入端连通;和
[0016]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输入端与散热器的输出端连通,第二管道用于与发动机换热,第二管道的输出端与储液罐的输入端连通。
[0017]优选地,散热器内设有用于连通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换热管道。
[0018]优选地,储液罐用于容置液压系统动力传动所需的流体
[0019]优选地,发动机的壳体内部设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接入至回液管道。
[0020]优选地,流体通道的入口端连接有用于为回液管道内的冷却液提供动力的泵体。
[0021]优选地,循环泵与发动机的第一输出轴连接。
[0022]优选地,发动机的第二输出轴上连接有风扇,散热器与风扇的位置相对。
[002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冷却散热系统。
[0024]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5]本技术仅通过一个散热器就实现了液压系统和发动机的冷却,且散热器上仅需设置两个接口,结构简化,外部管路布局简单化,工程应用难度降低,同时取消了分割层,散热面积增大,冷却散热能力增强,此外,液压系统和发动机的冷却共用同一种流体,该流体即用于液压系统动力传动,也用于发动机系统冷却散热,减少物料品类,后续保养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2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冷却液先为发动机降温再与散热器换热时的冷却散热系统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冷却液先与散热器换热再为发动机降温时的冷却散热系统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储液罐;2、循环泵;3、执行部件;4、冷却管道;5、散热器;6、第一管道;7、发动机;8、第二管道;9、泵体;1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3]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方式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0034]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散热系统包括冷却循环回路
和散热器5。
[0035]冷却循环回路包括储液罐1、循环泵2和执行部件3,储液罐1、循环泵2和执行部件3通过冷却管道4依次连通。储液罐1用于容置液压系统动力传动所需的流体,具体地,储液罐1为液压油箱,其储存的流体为低温流体,可用于动力传动和系统冷却,具体可为石油基油液或水基溶液等,也可以是其他液体,若采用水基溶液作为该冷却散热系统的唯一介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液压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循环泵2用于将储液罐1内的冷却液抽出,使其流向执行部件3,用于做功,且该过程中,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其中,执行部件3包括分配阀和执行单元,其为车辆常用的工作部件,因此,在此未做过多的描述。
[0036]执行部件3的输出端与储液罐1的输入端通过回液管道连通。具体地,做功升温后的冷却液进入到回液管道内,回液管道用于与发动机7换热,即回液管道内的冷却液的温度应低于发动机7的温度,可用于降低发动机7的温度,实现发动机7的降温。同时,散热器5用于与回液管道换热,通过散热器5与回液管道换热以降低回液管道内冷却液的温度,进而实现冷却液的冷却。其中,冷却液可先与散热器5换热后再与发动机7换热,降低发动机7的温度。或者冷却液可优先为发动机7降温,再通过散热器5将冷却液的温度降低,降温后的冷却液流回储液罐1,即回液管道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受限制,只要能够满足其能够与散热器5和发动机7换热即可。其中,散热器5内流动有低温换热液体,用于为流经的冷却液换热降温,散热器5为现有技术,其换热原理已为常识,因此,在此未做过多的描述,此外,为了增加冷却液的降温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循环回路,所述冷却循环回路包括储液罐(1)、循环泵(2)和执行部件(3),所述储液罐(1)、循环泵(2)和所述执行部件(3)通过冷却管道(4)依次连通,所述执行部件(3)的输出端与所述储液罐(1)的输入端通过回液管道连通,所述回液管道用于与发动机(7)换热;和散热器(5),所述散热器(5)用于与所述回液管道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管道包括:第一管道(6),所述第一管道(6)的输入端与所述执行部件(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管道(6)用于与发动机(7)换热,所述第一管道(6)的输出端与所述散热器(5)的输入端连通;和第二管道(8),所述第二管道(8)的输入端与所述散热器(5)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管道(8)的输出端与所述储液罐(1)的输入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管道包括:第一管道(6),所述第一管道(6)的输入端与所述执行部件(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管道(6)的输出端与所述散热器(5)的输入端连通;和第二管道(8),所述第二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阳喻韬李帆易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土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