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光调色电路、调光调色装置及灯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500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4
本申请适用于照明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调光调色电路、调光调色装置及灯具,通过可控硅调光器接收交流电,根据接收的可控硅调光信号对导通角度进行调节,并输出对应的斩波交流电,然后由整流模块接收斩波交流电,并对斩波交流电进行整流处理,输出斩波直流电,可控硅补偿模块根据可控硅的导通角度生成可控硅补偿信号,主功率控制模块根据斩波直流电以及可控硅补偿信号生成光源驱动信号,以驱动光源模组点亮,并由色温调节模块接收斩波直流电,并根据斩波直流电调节光源模组的色温,从而在不使用MCU的情况下实现可控硅的调光调色,解决了现有LED调光驱动电路存在的编程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本较高等问题。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光调色电路、调光调色装置及灯具


[0001]本申请属于照明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调光调色电路、调光调色装置及灯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进一步传播推广,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照明技术迅猛发展,为了加快LED日光灯管及LED筒灯的普及,商业市场亟需电路简单、性能可靠、价格较低的LED灯具。
[0003]然而,目前兼容可控硅的LED调光驱动电路需要增加检测电路及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MCU)进行控制,存在编程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光调色电路、调光调色装置及灯具,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LED调光驱动电路存在的编程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调光调色电路,与光源模组连接,所述调光调色电路包括:
[0006]可控硅调光器,用于接收交流电,根据接收的可控硅调光信号对导通角度进行调节,并输出对应的斩波交流电;
[0007]整流模块,与所述可控硅调光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斩波交流电,并对所述斩波交流电进行整流处理,输出斩波直流电;
[0008]可控硅补偿模块,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可控硅的导通角度生成可控硅补偿信号;
[0009]主功率控制模块,与所述整流模块、所述可控硅补偿模块、所述光源模组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斩波直流电以及所述可控硅补偿信号生成光源驱动信号,以驱动所述光源模组点亮;
[0010]色温调节模块,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斩波直流电,并根据所述斩波直流电调节所述光源模组的色温。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光调色电路还包括:
[0012]滤波模块,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斩波直流电进行滤波处理。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波模块为π型滤波器。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光调色电路还包括:
[0015]缓冲模块,与所述滤波模块连接,用于增强电路对所述可控硅调光器的兼容性。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模块为RC缓冲电路。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光调色电路还包括:
[0018]供电模块,与所述光源模组、所述主功率控制模块连接,用于从所述光源模组取电,并生成芯片供电信号,以对所述主功率控制模块供电。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色温调节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光耦芯片、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一晶闸管;
[0020]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整流模块,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光源模组的第一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光源模组的第二负极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光耦芯片的第一受光端共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光源模组的正极端共接于所述主功率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光耦芯片的第二受光端共接于所述整流模块,所述光耦芯片的第一发光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供电端连接,所述光耦芯片的第二发光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阴极共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门极、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阳极、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功率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四电容、第二二极管、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以及驱动芯片;
[0022]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整流模块,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共接于所述光源模组,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芯片的漏极信号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源极信号端、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驱动芯片的反馈信号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补偿信号端与所述可控硅补偿模块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电源端与所述光源模组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接地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0023]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调光调色装置,所述调光调色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调光调色电路。
[0024]本申请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光源模组;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调光调色电路,所述调光调色电路与所述光源模组连接。
[00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光调色电路、调光调色装置及灯具,通过可控硅调光器接收交流电,根据接收的可控硅调光信号对导通角度进行调节,并输出对应的斩波交流电,然后由整流模块接收斩波交流电,并对斩波交流电进行整流处理,输出斩波直流电,可控硅补偿模块根据可控硅的导通角度生成可控硅补偿信号,主功率控制模块根据斩波直流
电以及可控硅补偿信号生成光源驱动信号,以驱动光源模组点亮,并由色温调节模块接收斩波直流电,并根据斩波直流电调节光源模组的色温,从而在不使用主控芯片的情况下实现可控硅的调光调色,解决了现有LED调光驱动电路存在的编程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调光调色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调光调色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调光调色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调光调色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光调色电路,与光源模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调色电路包括:可控硅调光器,用于接收交流电,根据接收的可控硅调光信号对导通角度进行调节,并输出对应的斩波交流电;整流模块,与所述可控硅调光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斩波交流电,并对所述斩波交流电进行整流处理,输出斩波直流电;可控硅补偿模块,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可控硅的导通角度生成可控硅补偿信号;主功率控制模块,与所述整流模块、所述可控硅补偿模块、所述光源模组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斩波直流电以及所述可控硅补偿信号生成光源驱动信号,以驱动所述光源模组点亮;色温调节模块,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斩波直流电,并根据所述斩波直流电调节所述光源模组的色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调色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调色电路还包括:滤波模块,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斩波直流电进行滤波处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光调色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模块为π型滤波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光调色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调色电路还包括:缓冲模块,与所述滤波模块连接,用于增强电路对所述可控硅调光器的兼容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光调色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模块为RC缓冲电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调色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调色电路还包括:供电模块,与所述光源模组、所述主功率控制模块连接,用于从所述光源模组取电,并生成芯片供电信号,以对所述主功率控制模块供电。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调色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温调节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光耦芯片、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一晶闸管;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整流模块,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光源模组的第一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起锵吴永强叶和木刘宗源李炎坤陈毅滨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