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便携式爬行动物孵化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469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紧凑便携式爬行动物孵化箱,包括箱体、通气隔板、间隔设置在所述通气隔板上的出气口、孵化室、设置在所述孵化室上方的温控箱、设置在所述温控箱内的T型管、设置在所述T型管两侧的温控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孵化箱底部的集水槽;所述温控机构包括加热管,冷凝室,半导体制冷片,冷凝鳍片,散热室,散热鳍片,排水管;所述网板的底部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冷凝鳍片和温湿度传感器的配合,实现利用半导体制冷片使得冷凝鳍片降温,从而将经过的气体进行冷却冷凝,从而根据温湿度传感器的反馈而对于调节孵化室内的湿度,还通过散热鳍片、T型管和加热管的配合,实现将冷却后的温度加热到孵化温度提高孵化效率。化效率。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凑便携式爬行动物孵化箱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紧凑便携式爬行动物孵化箱。

技术介绍

[0002]孵化箱是指人工模拟卵生动物母性进行温湿度翻蛋等条件经过一定时间将受精蛋发育成生命的机箱;孵化箱为禽蛋孵化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对相关禽蛋的发育至关重要,而目前市面上孵化箱大多都是使用隔水电热式来加热,直接电热式加热容易局部温度过高,箱体内的温度不均匀,很容易造成胚胎死亡;其中,爬行动物的蛋对湿度要求特别高,一些孵化箱的湿度控制反应慢,导致箱内的湿度偏高,使得蛋容易发霉腐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湿度智能控制、温度均匀和提高孵化效率的紧凑便携式爬行动物孵化箱。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紧凑便携式爬行动物孵化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中间的通气隔板,间隔设置在所述通气隔板上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通气隔板两侧的孵化室,设置在所述孵化室上方的温控箱,设置在所述温控箱内的、并且与所述通气隔板连通的T型管,设置在所述T型管两侧的温控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孵化箱底部的集水槽。
[0005]所述温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T型管下端的、并且围绕在所述T型管上的加热管,设置在所述T型管两侧的、并且与所述T型管的上端连通的冷凝室,设置在所述冷凝室内壁上的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一侧的、并且位于所述冷凝室内的冷凝鳍片,设置在所述冷凝室顶部的散热室,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顶部的、并且位于所述散热室内的散热鳍片,以及包括连通所述冷凝室底部与集水槽的排水管。
[0006]作为优选,所述冷凝室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进风扇。
[0007]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室的侧面设置有第二进风扇。
[0008]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提手。
[0009]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顶部中间设置有出风口。
[0010]作为优选,所述孵化室内平行设置有两层网板。
[0011]作为优选,所述网板的底部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
[0012]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冷凝鳍片和温湿度传感器的配合,实现利用半导体制冷片使得冷凝鳍片降温,从而将经过的气体进行冷却冷凝,从而根据温湿度传感器的反馈而对于调节孵化室内的湿度,实现智能控制孵化室内的湿度,还通过散热鳍片、T型管和加热管的配合,实现将冷却后的温度加热到孵化温度,从而提高孵化效率,还配合通气隔板与出气口,使得孵化室内的温度分布均匀。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紧凑便携式爬行动物孵化箱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15]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6]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0017]一种紧凑便携式爬行动物孵化箱,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部中间的通气隔板2,间隔设置在所述通气隔板2上的出气口3,用于将温度和湿度都调节过的空气通入到孵化室4,设置在所述通气隔板2两侧的孵化室4,设置在所述孵化室4上方的温控箱5,用于对应环境调节进入的空气的温度与湿度,提高孵化效率,设置在所述温控箱5内的、并且与所述通气隔板2连通的T型管6,用于将两侧的气流汇集并通入通气隔板2,设置在所述T型管6两侧的温控机构7,用于调节空气的温度与湿度,以及设置在所述孵化箱底部的集水槽8,用于收集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提手11,提高箱体1的便携性;所述箱体1的顶部中间设置有出风口12,将用于散热的热空气排出;所述孵化室4内平行设置有两层网板41,用于呈放爬行动物的卵,并且利于通风透气,避免潮湿发霉而污染爬行动物的卵;所述网板41的底部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42,用于检测孵化室4内的温度和湿度。
[0018]所述温控机构7包括设置在所述T型管6下端的、并且围绕在所述T型管 6上的加热管71,用于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控制孵化时的温度,设置在所述T型管6两侧的、并且与所述T型管6的上端连通的冷凝室72,设置在所述冷凝室72内壁上的半导体制冷片73,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73一侧的、并且位于所述冷凝室72内的冷凝鳍片74,利用半导体制冷片73降低冷凝鳍片74的温度,使得进过冷凝室72的空气接触冷凝鳍片74后凝结成水珠,从而降低通过的空气的湿度,设置在所述冷凝室72顶部的散热室75,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73顶部的、并且位于所述散热室75内的散热鳍片76,用于将半导体制冷片73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鳍片76上,以及包括连通所述冷凝室72底部与集水槽8的排水管77,用于将冷凝水导入到集水槽8内;所述冷凝室72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进风扇78;所述散热室75的侧面设置有第二进风扇 79。
[00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温湿度传感器42的型号为DHT1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 73的型号为TEC1

12706。
[0020]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温湿度传感器42检测孵化室4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随后启动半导体制冷片73、第一进风扇78和第二进风扇79,第一进风扇 78使得空气进入冷凝室72,并在冷凝室72内遇冷而温度降低并且凝结成水珠,冷凝后的空气进入T型管6,利用T型管6的的一端在散热室75内,从而利用散热时产生的热量使得冷凝后的空气温度回升,随后
再利用T型管6下端的加热管71进行对应的温度加热,再进入通气隔板2,最后将调节好温度与湿度的空气通入到孵化室4内,进而控制孵化室4内的温湿度,提高孵化效率,并且利于避免卵因为潮湿而发霉变坏。
[0021]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冷凝鳍片和温湿度传感器的配合,实现利用半导体制冷片使得冷凝鳍片降温,从而将经过的气体进行冷却冷凝,从而根据温湿度传感器的反馈而对于调节孵化室内的湿度,实现智能控制孵化室内的湿度,还通过散热鳍片、T型管和加热管的配合,实现将冷却后的温度加热到孵化温度,从而提高孵化效率,还配合通气隔板与出气口,使得孵化室内的温度分布均匀。
[0022]当然,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便携式爬行动物孵化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中间的通气隔板,间隔设置在所述通气隔板上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通气隔板两侧的孵化室,设置在所述孵化室上方的温控箱,设置在所述温控箱内的、并且与所述通气隔板连通的T型管,设置在所述T型管两侧的温控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孵化箱底部的集水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便携式爬行动物孵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T型管下端的、并且围绕在所述T型管上的加热管,设置在所述T型管两侧的、并且与所述T型管的上端连通的冷凝室,设置在所述冷凝室内壁上的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一侧的、并且位于所述冷凝室内的冷凝鳍片,设置在所述冷凝室顶部的散热室,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顶部的、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晋平成石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泰宏君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