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触发报警功能的无损仿真牙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466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口腔医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触发报警功能的无损仿真牙膜,包括牙主体和牙种基体,所述牙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所述牙种基体,所述牙主体的上方设置有曲面金属压片,所述牙主体的上表面和所述曲面金属压片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牙主体和所述曲面金属压片的外表面设置有仿真牙膜,所述牙主体的下方固接有内紧固螺纹杆,所述内紧固螺纹杆的顶部设置有内螺纹限位,所述内紧固螺纹杆的顶部侧表面安装有硅胶圈,所述牙种基体的内部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牙种基体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粗螺纹和细螺纹,所述细螺纹的表面开设有螺旋刃槽,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发声警示机构,通过设置发声警示机构,当气囊被压缩时,从气囊通过开口发出声音。口发出声音。口发出声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触发报警功能的无损仿真牙膜


[0001]本技术涉及口腔医学
,具体是一种具有触发报警功能的无损仿真牙膜。

技术介绍

[0002]牙齿是人体最硬的器官,除担负切咬、咀嚼等功能外,还起保持面部外形和辅助发音等作用,每个牙齿均由露在牙槽骨外的牙冠和长在牙槽骨内的牙根,以及牙冠、牙根之间的牙颈组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的多元化,使得牙齿的疾病越来越常见,据统计,全世界将近20亿人患有各种牙病,我国九成以上的成年人就有牙周疾病。根据不同的牙齿疾病,均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缺牙、失牙可以进行种植牙手术进行修复。
[0003]但是,在进行牙修复手术后,患者饮食必定会使用到已经修复的牙齿,在前期的恢复过程中,可能稍不注意就会让较硬地食物触碰到修复过的牙齿,这可能会给牙槽骨带来新的损伤,可能会让修复过的牙齿出现偏移,影响后续牙槽骨的恢复以及牙齿的位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具有触发报警功能的无损仿真牙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触发报警功能的无损仿真牙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具有触发报警功能的无损仿真牙膜,包括牙主体和牙种基体,所述牙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所述牙种基体,所述牙主体的上方设置有曲面金属压片,所述牙主体的上表面和所述曲面金属压片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牙主体和所述曲面金属压片的外表面设置有仿真牙膜,所述牙主体的下方固接有内紧固螺纹杆,所述内紧固螺纹杆的顶部设置有内螺纹限位,所述内紧固螺纹杆的顶部侧表面安装有硅胶圈,所述牙种基体的内部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牙种基体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粗螺纹和细螺纹,所述细螺纹的表面开设有螺旋刃槽,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发声警示机构。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粗螺纹和所述细螺纹螺旋缠绕于所述牙种基体,且所述细螺纹的首端连接于所述粗螺纹的末端,所述细螺纹的厚度窄于所述粗螺纹,细螺纹便于快速将牙种基体拧入到牙骨组织中,粗螺纹便于对骨组织进一步挤压,从而增强牙种基体2的固定。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紧固螺纹杆螺纹连接在所述内螺纹孔的内部,便于将内紧固螺纹杆拧入到内螺纹孔,便于对牙主体进行固定。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发声警示机构包括弹簧、支架板、开口、挡板和气囊,所述气囊的下表面固接有所述支架板,且所述支架板的下表面固定于所述牙主体的上表面,所述气囊的上表面固定于所述曲面金属压片的下表面,所述气囊的侧边开设
有所述开口,所述气囊的内部固接有所述挡板和所述弹簧,通过挤压曲面金属片的上方迫使下方的气囊排出空气,从而利用两股不同的气流相互重叠而发出声音,对患者进行警示提醒。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板的上端固接于所述气囊的内壁,且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开口的上方,便于通过挡板将气囊分隔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从而在隔板左侧的小区间内形成回旋气流,和右侧的气流形成冲撞,从而通过开口发出声音。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的两端均固接于所述气囊的内壁,且所述弹簧呈竖直状态并位于所述气囊的中央位置,便于使气囊快速复位。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设置内螺纹限位,可以在固定牙主体时,避免内紧固螺纹杆转动过多,使牙主体偏移正确的位置,且设置硅胶圈,当内紧固螺纹杆完全拧入到内螺纹孔后,可以避免水渗透进内螺纹孔内。
[0014]2、通过设置发声警示机构,当曲面金属压片的上方有重物进行压迫时,可使气囊压缩,使气囊通过开口发出声音,警示佩戴者需要注意查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具有触发报警功能的无损仿真牙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具有触发报警功能的无损仿真牙膜中牙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具有触发报警功能的无损仿真牙膜中牙种基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一种具有触发报警功能的无损仿真牙膜中发声警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牙主体;2、牙种基体;3、粗螺纹;4、硅胶圈;5、空腔;6、曲面金属压片;7、仿真牙膜;8、内螺纹孔;9、细螺纹;10、内螺纹限位;11、内紧固螺纹杆;12、螺旋刃槽;13、发声警示机构;14、弹簧;15、支架板;16、开口;17、挡板;18、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具有触发报警功能的无损仿真牙膜,包括牙主体1和牙种基体2,牙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牙种基体2,牙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曲面金属压片6,牙主体1的上表面和曲面金属压片6之间形成空腔5,牙主体1和曲面金属压片6的外表面设置有仿真牙膜7,牙主体1的下方固接有内紧固螺纹杆11,内紧固螺纹杆11的顶部设置有内螺纹限位10,内紧固螺纹杆11的顶部侧表面安装有硅胶圈4,牙种基体2的内部开设有内螺纹孔8,牙种基体2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粗螺纹3和细螺纹9,细螺纹9的表面开设有螺旋刃槽12,粗螺纹3和细螺纹9螺旋缠绕于牙种基体2,且细螺纹9的首端连接于粗螺纹3的末端,细螺纹9的厚度窄于粗螺纹3,内紧固螺纹杆11螺纹连接在内螺纹孔8的内部,在进行牙齿修复时,需先将牙种基体2固定到钻子头部,然后拧动钻子,将牙种基体2转到需要修复的牙槽骨里,然后用加力器加力,在拧动钻子的过程中,牙种基体2进入人体颌骨的骨孔内,细螺纹9和粗螺纹3的与骨孔周围的骨组织产生挤压作用,其中细螺纹9的厚度窄于粗螺纹3,便于先将细螺纹9拧入骨组织,再由后续的粗螺纹3对骨组织进一步挤压,从而增强牙种基体2的固定,且在细螺纹9的表面开设螺旋刃槽12,在细螺纹9拧入骨组织后,少量的骨组织会残留到螺旋刃槽12内部,可使牙种基体2的负荷持续传导并分散到骨组织中,便于后期恢
复过程中的骨结合,当牙种基体2固定完毕后,需要将牙主体1进行安装,直接将固接在牙主体1下方的内紧固螺纹杆11拧入到内螺纹孔8内即可,在拧入的过程中,内螺纹限位10会进行阻挡,避免内紧固螺纹杆11继续拧入,从而使牙主体1的方向及位置和预计出现偏差,且当内紧固螺纹杆11完全拧入到内螺纹孔8内后,牙种基体2的顶端将挤压硅胶圈4的下表面,从而能有效避免口腔内的液体进入到内螺纹孔8内,避免内紧固螺纹杆11和内螺纹孔8之间的间隙滋生细菌。
[0021]在图1和图4中:空腔5的内部设置有发声警示机构13,发声警示机构13包括弹簧14、支架板15、开口16、挡板17和气囊18,气囊18的下表面固接有支架板15,且支架板15的下表面固定于牙主体1的上表面,气囊18的上表面固定于曲面金属压片6的下表面,气囊18的侧边开设有开口16,气囊18的内部固接有挡板17和弹簧14,挡板17的上端固接于气囊18的内壁,且挡板17位于开口16的上方,弹簧14的两端均固接于气囊18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触发报警功能的无损仿真牙膜,包括牙主体(1)和牙种基体(2),所述牙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所述牙种基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牙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曲面金属压片(6),所述牙主体(1)的上表面和所述曲面金属压片(6)之间形成空腔(5),所述牙主体(1)和所述曲面金属压片(6)的外表面设置有仿真牙膜(7),所述牙主体(1)的下方固接有内紧固螺纹杆(11),所述内紧固螺纹杆(11)的顶部设置有内螺纹限位(10),所述内紧固螺纹杆(11)的顶部侧表面安装有硅胶圈(4),所述牙种基体(2)的内部开设有内螺纹孔(8),所述牙种基体(2)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粗螺纹(3)和细螺纹(9),所述细螺纹(9)的表面开设有螺旋刃槽(12),所述空腔(5)的内部设置有发声警示机构(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触发报警功能的无损仿真牙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螺纹(3)和所述细螺纹(9)螺旋缠绕于所述牙种基体(2),且所述细螺纹(9)的首端连接于所述粗螺纹(3)的末端,所述细螺纹(9)的厚度窄于所述粗螺纹(3)。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靖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口腔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