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粒子电极杆及基于三维电极的土壤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448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粒子电极杆及基于三维电极的土壤修复装置,包括筒体,由电绝缘材料构成,所述筒体上设有多个与筒体内壁和外壁贯通的通孔;以及多孔结构体,由电绝缘材料构成,所述多孔结构体设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多孔结构体内设有若干粒子电极,所述多孔结构体具有与多孔结构体的外表面贯通的孔隙,所述粒子电极的部分表面露置于孔隙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粒子电极集成于粒子电极杆内,可将粒子电极快速的均匀布置于待修复土壤,操作简便,并可方便的回收粒子电极。的回收粒子电极。的回收粒子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粒子电极杆及基于三维电极的土壤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环保
,涉及一种粒子电极杆及基于三维电极的土壤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田土壤的污染也在逐步加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0003]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技术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或几种方法的耦合方法。
[0004]电动力学修复技术通过插入土壤中的两个电极在污染土壤两端加上电场,在电化学和电动力学的复合作用下,水溶的或吸附在土壤颗粒表层的污染物根据所带电荷的不同向正负电极移动,使污染物在电极附近富集或被回收利用,从而达到清洁土壤的目的。目前,土壤修复多用二维电极法,电动修复中存在污染土壤修复效率不理想,主要原因为污染物迁移困难和移动路径长。
[0005]三维电极法是在传统电解槽两端电极间装填碎屑或粒状工作电极材料,使得装填工作材料表面带电,从而形成第三极,即粒子电极。与传统二维电极相比,三维电极可加快物质的移动速度,提升物质传质效果,缩短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粒子电极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由电绝缘材料构成,所述筒体上设有多个与筒体内壁和外壁贯通的通孔;以及多孔结构体(3

2),由电绝缘材料构成,所述多孔结构体(3

2)设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多孔结构体(3

2)内设有若干粒子电极(3

3),所述多孔结构体(3

2)具有与多孔结构体(3

2)的外表面贯通的孔隙,所述粒子电极(3

3)的部分表面露置于孔隙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电极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结构体(3

2)与筒体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粒子电极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有多个多孔结构体(3

2),所述多孔结构体(3

2)由下至上依次分布于筒体内。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粒子电极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结构体(3

2)呈球状、块状、柱状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粒子电极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一体连接的直筒段(3

1)和锥筒段(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喜陈伟李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