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4444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对可雾化液体加热雾化的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壳体组件,其限定雾化空间、储油空间和进气通道。其中,所述雾化空间内用于设置发热部件和吸液部件;所述储油空间设置在所述雾化空间的外围,且用于向所述吸液部件输送烟油;所述进气通道自壳体组件的外侧向内且向下倾斜延伸至与所述雾化空间连通。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自所述壳体组件的外侧向内且向下倾斜地形成所述进气通道,使得所述进气通道基本高于所述雾化空间和所述储油空间;从而,当雾化器处于大致直立的位置时,所述储油空间内的烟油和所述雾化空间内吸液部件吸收的烟油都不会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向外流出,从而可以防止漏油。可以防止漏油。可以防止漏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对可雾化液体加热雾化的
,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

技术介绍

[0002]雾化器基本结构都是从吸嘴吸气时利用真空原理导油进入雾化仓,发热丝对棉花热传导加热使液态烟油变为气态。
[0003]现有技术中雾化器进气通常是采用侧面和底部进气,其中提供侧面进气的气孔横向直吹发热丝,提供底部进气的气孔向上直吹发热丝。然而,在吸油棉中的油处于饱和状态下可能会有部分油从进气孔渗出。
[0004]另外,由于雾化器体积限制,采用的螺旋状发热丝占用空间大,发热面积小,导致雾化效果一般,口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雾化器,其能够防止漏油。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雾化器,其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限定雾化空间、储油空间和进气通道;其中,所述雾化空间内用于设置发热部件和吸液部件;所述储油空间设置在所述雾化空间的外围,并且用于向所述吸液部件输送烟油;并且,所述进气通道自所述壳体组件的外侧向内且向下倾斜延伸至与所述雾化空间连通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4A),所述壳体组件(4A)限定雾化空间(4B)、储油空间(4C)和进气通道(4D);其中,所述雾化空间(4B)内用于设置发热部件(6)和吸液部件;所述储油空间(4C)设置在所述雾化空间(4B)的外围,并且用于向所述吸液部件输送烟油;并且所述进气通道(4D)自所述壳体组件(4A)的外侧向内且向下倾斜延伸至与所述雾化空间(4B)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4D)朝向所述雾化空间(4B)的第一开口(4D1)高于所述储油空间(4C)的油面;和/或所述进气通道(4D)朝向所述雾化空间(4B)的第一开口(4D1)高于所述发热部件(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4A)包括注油环(4)和玻璃管(5);其中,所述注油环(4)的下端部分限定所述雾化空间(4B),所述注油环(4)的上端部分限定出气通道(4E)和所述进气通道(4D),所述出气通道(4E)与所述雾化空间(4B)连通;并且所述玻璃管(5)套设在所述注油环(4)的外侧,且在所述玻璃管(5)与所述注油环(4)的下端部分之间限定所述储油空间(4C)。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空间(4B)内设置有发热部件(6),所述发热部件(6)为发热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夹紧机构(10A)固定在所述雾化空间(4B)内,所述发热片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夹紧机构(15A)固定在所述雾化空间(4B)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机构(10A)包括正极台(10)、第一推板(11)、第二弹簧(12)和第一螺丝(13);其中,所述正极台(10)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4A)内,所述第一推板(11)与所述正极台(10)之间夹设所述第二弹簧(12);所述第一螺丝(13)穿过所述第一推板(11)并且拧紧在所述正极台(10)上,使得所述第一推板(11)与所述正极台(10)之间的第一顶部缝隙(10B)夹紧所述发热片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二夹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张智威郭衍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吉康维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