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颈式按摩仪
[0001]本技术涉及按摩仪
,尤其是涉及一种挂颈式按摩仪。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穿戴式的挂颈式按摩仪,在按摩时,较难准确地针对不同部位进行针对性按摩,而按摩贴式的按摩仪,虽然按摩贴能够按摩至人体任意位置,但是使用时,需要将按摩贴上连接的导线向手持主机插拔,操作麻烦,而且由于导线很长,导致用户的行动不方便。此外,相关技术中还有一些用于颈部的按摩仪,通过调节塑性管的弯曲方向或弯曲角度,来调整按摩头的按摩位置,这样一方面无法直接、准确且快捷地将按摩头移动到需要按摩的位置,另一方面弯折塑性管也较为费力,不方便用户操作,尤其是在视野盲区,例如人体背后,更加不利于对塑性管塑形,导致按摩头难以到达所需的按摩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挂颈式按摩仪,所述挂颈式按摩仪可准确且快捷地调节所需按摩的部位,并且使用操作简单,用户的行动方便。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挂颈式按摩仪,包括:包括:佩戴支架、按摩单元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颈式按摩仪(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佩戴支架(1),所述佩戴支架(1)限定出绕颈空间(10),所述佩戴支架(1)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位置后侧的部分为所述佩戴支架(1)的后部区域(1a),所述后部区域(1a)上具有出线口(11);按摩单元(2),所述按摩单元(2)设于所述佩戴支架(1)外部,且可脱离所述佩戴支架(1)运动;第一导线(3),所述第一导线(3)的内端(3a)内置于所述佩戴支架(1),所述第一导线(3)的外端(3b)由所述出线口(11)伸出到所述佩戴支架(1)外部且与所述按摩单元(2)相连,所述第一导线(3)的外端(3b)相对所述佩戴支架(1)具有活动余量,以能够跟随所述按摩单元(2)相对所述佩戴支架(1)运动且保持与所述按摩单元(2)相连,当所述按摩单元(2)与所述佩戴支架(1)分离设置,且当所述第一导线(3)的伸出到所述佩戴支架(1)外的部分自由时,所述按摩单元(2)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拖拉所述第一导线(3)的外端下垂;电控装置(42),所述电控装置(42)设于所述佩戴支架(1)的内部,或者设于所述佩戴支架(1)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端的外部,所述第一导线(3)的内端(3a)与所述电控装置(42)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的左右两侧分别作与所述中心平面(S)平行的第一辅助面(S1),所述后部区域(1a)的位于两侧的所述第一辅助面(S1)之间的区域为所述佩戴支架(1)的中后部区域(1c),所述出线口(11)形成于所述中后部区域(1c),所述第一辅助面(S1)与所述中心平面(S)之间的距离最大为6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的左右两侧分别作与所述中心平面(S)平行的第二辅助面(S2),所述佩戴支架(1)的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二辅助面(S2)与所述第一辅助面(S1)之间的区域为出线区域(1d),所述出线口(11)形成于所述出线区域(1d),所述第一辅助面(S1)与所述中心平面(S)之间的距离为60mm,所述第二辅助面(S2)与所述中心平面(S)之间的距离为3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口(11)为多个且分布在所述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出线口(11)分别伸出一根所述第一导线(3),所述按摩单元(2)为多个,以使每个所述第一导线(3)分别连接一个所述按摩单元(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口(11)为两个且关于所述中心平面(S)左右对称设置,和/或每个所述出线口(11)与所述中心平面(S)在垂直于所述中心平面(S)的方向上的直线距离为30mm
‑
5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口(11)为一个且与所述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在垂直于所述中心平面(S)的方向上的直线距离为0mm
‑
20mm,所述出线口(11)伸出一根所述第一导线(3),所述按摩单元(2)为一个且与所述第一导线(3)连接,所述按摩单元(2)包括至少两个按摩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支架(1)的背离所述绕颈空间(10)的一侧表面为外表面,所述佩戴支架(1)的朝向所述绕颈空间(10)的一侧表面为内表面,至少一个所述出线口(11)形成在所述佩戴支架(1)的外表面上、或下表面
上、或内表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口(11)为多个且均形成在所述佩戴支架(1)的同侧表面上,或者,所述出线口(11)为多个且所述佩戴支架(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均形成有所述出线口(1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支架(1)构造为:至少将所述第一导线(3)的穿设于所述出线口(11)处的部分固定于所述出线口(11)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支架(1)包括设于所述出线口(11)处的应力消除部(14),所述应力消除部(14)凸出于所述佩戴支架(1)的表面,且包裹所述第一导线(3)的穿设于所述出线口(11)处的部分,以使所述第一导线(3)的穿设于所述出线口(11)处的部分固定于所述出线口(11)处。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消除部(14)凸出于所述佩戴支架(1)的表面的高度为1.5mm
‑
5mm。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支架(1)为包胶成型件且包括至少一层包胶层(1X),所述包胶层(1X)将所述第一导线(3)的位于所述佩戴支架(1)内的部分包裹固定,以使所述第一导线(3)的穿设于所述出线口(11)处的部分固定于所述出线口(11)处。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口(11)处设有应力消除部(14),所述包胶层(1X)包裹所述应力消除部(14)的一部分,或者,所述包胶层(1X)包括多个包胶段(1Y),所述应力消除部(14)夹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包胶段(1Y)之间。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口(11)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佩戴支架(1)的中心平面(S)的左右两侧,所述佩戴支架(1)包括第一包胶层(12),所述第一包胶层(12)包括:位于两个所述出线口(11)处的第一包胶段(121)、位于所述两个所述第一包胶段(121)之间的第二包胶段(12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包胶段(121)与所述佩戴支架(1)的相应侧端部之间的第三包胶段(123)。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支架(1)还包括第二包胶层(13),所述第二包胶层(13)包胶于所述第一包胶层(12)外,所述第一包胶层(12)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包胶层(13)的硬度。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支架(1)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端外连接有手柄(4),所述电控装置(42)内置于至少一个所述手柄(4)。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挂颈式按摩仪(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支架(1)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外分别连接有所述手柄(4),其中一个所述手柄(4)包括所述电控装置(42),另一个所述手柄(4)包括供电装置(4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兴,陈锦能,彭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