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室内蝶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424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微型室内蝶缆,其包括信号传输体、不锈钢丝单元以及绝缘外护套。绝缘外护套的横截面呈矩形。信号传输体和不锈钢丝单元同时嵌设于绝缘外护套内。信号传输体包括有由内而外依序同心套合的光纤束、纤膏填充体以及松套管。对绝缘外护套的高度尺寸、宽度尺寸以及信号传输体的外径进行了限定。且不锈钢丝单元由多个围绕光纤束的中心轴线进行周向均布的不锈钢丝构成。如此一来,一方面,利于实现了室内蝶缆的微型化设计;另一方面,还有效地确保室内蝶缆具有足够抗拉性、抗腐蚀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室内蝶缆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光缆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型室内蝶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需求的持续增长,光纤通信作为信号传输速度最快、传输质量最好的通信方式而被广泛使用。在网络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光缆的应用日益广泛。
[0003]根据光缆使用环境的区别,一般分为室内光缆和室外光缆。就室外光缆来说,由于其产品直径较大,因而一般借用金属加强件且周围辅以填充油、阻水粉以及防水带等措施以确保光缆具有足够高的抗拉强度,且具有较好的防锈蚀的能力;然而,就室内光缆来说,考虑到体型小、敷设环保等问题,在金属加强件的周围不宜布置填充油、阻水粉以及防水带,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镀铜和镀锌等方式进行防水防锈蚀。由于镀层较薄容易脱落,或接口对加强件表面镀层破坏等原因,导致室内光缆的金属加强件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往往会发生侵蚀情况,严重影响美观,甚至会对光缆的抗拉性能产生影响。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故,本技术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微型室内蝶缆的出现。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微型室内蝶缆,包括有信号传输体、不锈钢丝单元以及绝缘外护套。绝缘外护套的横截面呈矩形。假定绝缘外护套的高度尺寸为L,宽度尺寸为W,则W≤3mm,W<L≤3.5mm。信号传输体和不锈钢丝单元同时嵌设于绝缘外护套内。信号传输体包括有由内而外依序同心套合的光纤束、纤膏填充体以及松套管。光纤束由N条光纤集合而成,且N≤4。假定信号传输体的外径为D,则D≤1.2mm。不锈钢丝单元由多个围绕光纤束的中心轴线进行周向均布的不锈钢丝构成。
[0006]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信号传输体的中心轴线与绝缘外护套的中心轴线相重合。不锈钢丝单元包括有上置不锈钢丝、下置不锈钢丝。上置不锈钢钢丝、下置不锈钢丝平行地布置于信号传输体的上、下方。
[0007]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正对应于信号传输体,由绝缘外护套的左、右侧壁向内对向地延伸出有左置剥线缺口、右置剥线缺口。
[0008]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左置剥线缺口和右置剥线缺口的横截面均呈V形,且深度T控制在0.5~0.8mm。
[0009]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对绝缘外护套进行倒圆处理,以沿其周向依序成型出有4个等尺寸倒圆部。假定导圆部的半径值为r,则r≤0.3mm。
[0010]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对上置不锈钢丝和下置不锈钢丝进行蚀刻处理,以在其外表面均成型出有凹坑。凹坑共同所构成轮廓曲线要素的最大高度粗糙度
Rz值为400μm。
[0011]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绝缘外护套由LSZH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挤塑而成。松套管由陶瓷化低烟无卤聚烯烃挤塑而成。
[0012]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室内蝶缆,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主要取得以下有效效果:
[0013]1)对室内蝶缆的高度尺寸、宽度尺寸以及信号传输体的外径进行了限定,实现了其自身的微型化设计;
[0014]2)摒弃了金属加强件辅以填充油、阻水粉的传统提高抗拉性能设计,而替代为不锈钢丝。不锈钢丝自身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如此一来,不但有效地确保室内蝶缆具有足够抗拉性、抗腐蚀性能,且为其整体小型化设计作好了铺垫。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中微型室内蝶缆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微型室内蝶缆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信号传输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微型室内蝶缆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置不锈钢丝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中微型室内蝶缆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1‑
信号传输体;11

光纤束;111

光纤;12

纤膏填充体;13

松套管;2

不锈钢丝单元;21

上置不锈钢丝;211

凹坑;22

下置不锈钢丝;3

绝缘外护套;31

左置剥线缺口;32

右置剥线缺口;33

倒圆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中微型室内蝶缆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主要由信号传输体1、不锈钢丝单元2以及绝缘外护套3等几部分构成。其中,绝缘外护套3的横截面呈矩形。而信号传输体1和不锈钢丝单元2同时嵌设于绝缘外护套3内。如图2中所示,信号传输体1包括有由内而外依序同心套合的光纤束11、纤膏填充体12以及松套管13。光纤束11由多条光纤111集合而成。不锈钢丝单元2由多个围绕光纤束11的中心轴线进行周向均布的不锈钢丝构成。已知,不锈钢丝自身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能以及抗腐蚀性能,如此一来,不但有效地确保室内蝶缆具有足够抗拉性、抗腐蚀性能,且为其整体小型化设计作好了铺垫。
[0022]出于实现室内蝶缆的小型化设计目的方面考虑,作为上述微型室内蝶缆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如图1、2中所示,假定绝缘外护套3的高度尺寸为L,宽度尺寸为W,则W≤3mm,W<L≤3.5mm;假定信号传输体1的外径为D,则D≤1.2mm;假定光纤111的数量为N,则N≤4。
[0023]作为其中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由图1中还可以看出,信号传输体1的中心轴线与绝缘外护套3的中心轴线相重合,从而有效地确保了绝缘外护套3对信号传输体1的有效防护,避免后续因绝缘外护套3局部受损而伤及信号传输体1。
[0024]另外,由图1中还可以看出,不锈钢丝单元2包括有上置不锈钢丝21、下置不锈钢丝22。上置不锈钢钢丝21、下置不锈钢丝22平行地布置于信号传输体1的上、下方。在实际铺设进程中,当室内蝶缆受到外力拉扯时,外力由上置不锈钢丝21和下置不锈钢丝22共同均分承受,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微型室内蝶缆具有更好的抗拉强度,确保信号传输体1在长时间内保持有良好的信号传输性能。
[0025]已知,在对绝缘外护套3进行挤塑成型前,上置不锈钢钢丝21、下置不锈钢丝22直接成型于其内。当室内蝶缆受到拉扯力作用时,由于相互之间的结合力较弱,上置不锈钢钢丝21、下置不锈钢丝22在绝缘外护套3内极易发生轴向滑移现象,进而会严重地恶化信号传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室内蝶缆,包括有信号传输体、不锈钢丝单元以及绝缘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护套的横截面呈矩形;假定所述绝缘外护套的高度尺寸为L,宽度尺寸为W,则W≤3mm,W<L≤3.5mm;所述信号传输体和所述不锈钢丝单元同时嵌设于所述绝缘外护套内;所述信号传输体包括有由内而外依序同心套合的光纤束、纤膏填充体以及松套管;所述光纤束由N条光纤集合而成,且N≤4;假定所述信号传输体的外径为D,则D≤1.2mm;所述不锈钢丝单元由多个围绕所述光纤束的中心轴线进行周向均布的不锈钢丝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室内蝶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绝缘外护套的中心轴线相重合;所述不锈钢丝单元包括有上置不锈钢丝、下置不锈钢丝;所述上置不锈钢钢丝、所述下置不锈钢丝平行地布置于所述信号传输体的上、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

2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型室内蝶缆,其特征在于,正对应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胡乐万文波沈聪孙文涛蒋莹王梦伟严惠良马建林韦冬杨艳杰何侃云梁程诚许惠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通光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