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灭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424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灭弧室,包括若干灭弧栅片、支撑板组件和灭弧盖板,所述支撑板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灭弧栅片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支撑板组件的顶部包括凹腔,所述灭弧盖板包括第一隔弧板、第二隔弧板和第三隔弧板共三个隔弧板,所述第二和第三隔弧板堆叠在所述凹腔内,所述第二隔弧板的上表面与支撑板组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气体可以直接通过曲折的排气通道溢出至断路器外,而带电金属颗粒则会被倾斜的通道壁阻挡,无法溢出,实现有效灭弧。实现有效灭弧。实现有效灭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灭弧室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元器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灭弧室。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低压电器行业万能式断路器的灭弧室系统,灭弧室罩一般采用交错的直线型通道及网孔罩,大量气体不能及时排出,易导致爆炸及设备事故,危及人身安全。抑或是金属颗粒随着气体飞出断路器,不能有效地实现灭弧功能,无法实现零飞弧,试验失败。灭弧室中配有的阻断隔弧板的金属轴,易与电弧导通烧损,造成结构破坏,无法维持功能。
[0003]本技术旨在设计一种断路器灭弧室,包括的排气通道为流畅的X型,以实现气体的顺畅流出,并且金属颗粒和电弧被有效阻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断路器灭弧室,包括若干灭弧栅片3、支撑板组件2和灭弧盖板1,所述支撑板组件2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所述灭弧栅片3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之间,支撑板组件2的顶部包括凹腔23,所述灭弧盖板1包括第一隔弧板11、第二隔弧板12和第三隔弧板13共三个隔弧板,所述第二隔弧板12和第三隔弧板13堆叠在所述凹腔23内,所述第二隔弧板12的上表面与支撑板组件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弧板11、第二隔弧板12和第三隔弧板13设有若干组贯穿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整体呈X型;第一隔弧板11的上的第一排气通道呈垂直方向。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弧板11固定设置于支撑板组件2的顶部且完全覆盖凹腔23。
[0007]进一步地,第二隔弧板12设有若干组贯穿的第二排气通道,第三隔弧板13设有若干组贯穿的第三排气通道,所述第二隔弧板12的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三隔弧板13的第三排气通道均呈V型;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包括第一分通道和第二分通道,所述第一分通道和第二分通道的下端紧密相邻但不相通;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的第一、二分通道的下端和第三排气通道的第三、四分通道的上端分别对应相通;所述第三排气通道的下端与灭弧栅片3间的气道的上端相通。
[0008]进一步地,第二隔弧板12设有若干组第四排气通道,第三隔弧板13设有若干组贯穿的第三排气通道,所述第三排气通道和第四排气通道呈V型,所述第二隔弧板12和第三隔弧板13堆叠后,第四排气通道和第三排气通道组合成X型;所述第四排气通道包括第五分通道和第六分通道,所述第五分通道和第六分通道的下端紧密相邻且相通;所述第四排气通道的第五、六分通道的下端和第三排气通道的第三、四分通道的上端分别对应相通;所述第三排气通道的下端与灭弧栅片3间的气道的上端相通。
[0009]进一步地,第二隔弧板12设有若干组贯穿的第二排气通道,第三隔弧板13设有若干组第五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五排气通道均呈V型,所述第二隔弧板12和第三隔弧板13堆叠后,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五排气通道组合成X型;所述第五排气通道包括第七分
通道和第八分通道,所述第七分通道和第八分通道的上端紧密相邻且相通;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的第一、二分通道的下端和第五排气通道的第七、八分通道的上端分别对应相通;所述第五排气通道的下端与灭弧栅片3间的气道的上端对应相通。
[0010]进一步地,第二隔弧板12设有若干组第四排气通道,第三隔弧板13设有若干组第五排气通道,所述第四排气通道和第五排气通道均呈V型,所述第二隔弧板12和第三隔弧板13堆叠后,第四排气通道和第五排气通道组合成X型;所述第四排气通道包括第五分通道和第六分通道,所述第五分通道和第六分通道的下端紧密相邻且相通;所述第五排气通道包括第七分通道和第八分通道,所述第七分通道和第八分通道的上端紧密相邻且相通;所述第四排气通道的第五、六分通道的下端和第五排气通道的第七、八分通道的上端分别对应相通;所述第五排气通道的下端与灭弧栅片3间的气道的上端对应相通。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气体可以直接通过曲折的排气通道溢出至断路器外,而带电金属颗粒则会被倾斜的通道壁阻挡,无法溢出,实现有效灭弧。
[0013](2)结构简单,节省零件数量,免去分隔上下隔弧板的金属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灭弧盖板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灭弧盖板的剖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灭弧盖板的剖视图。
[0019]图中的标记所代表的含义:
[0020]灭弧盖板1、第一隔弧板11、第二隔弧板12、第三隔弧板13、支撑板组件2、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凹腔23、灭弧栅片3。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断路器灭弧室。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断路器灭弧室包括若干灭弧栅片3、支撑板组件2和灭弧盖板1,所述支撑板组件2包括两个L型并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所述灭弧栅片3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之间,支撑板组件2的顶部包括呈长方体的凹腔23,所述灭弧盖板1包括第一隔弧板11、第二隔弧板12和第三隔弧板13共三个隔弧板,所述第二隔弧板12和第三隔弧板13堆叠在所述凹腔23内,所述第二隔弧板12的上表面与支撑板组件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隔弧板11固定设置于支撑板组件2的顶部且完全覆盖凹腔23。灭弧盖板1位于灭弧室组件的上方,主要作用是释放气体,阻隔金属离子。其中第二隔弧板12与第三隔弧板13可采用具有阻燃性的塑料件,且两种隔弧板可采用同一种零件,减少零件数量。第一隔弧板11可选用塑料件或钣金件。
[0024]所述第一隔弧板11设有若干组贯穿的第一排气通道,第二隔弧板12设有若干组贯穿的第二排气通道,第三隔弧板13设有若干组贯穿的第三排气通道,所述第一隔弧板11的
第一排气通道呈垂直方向,所述第二隔弧板12的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三隔弧板13的第三排气通道均呈V型。所述第二隔弧板12和第三隔弧板13堆叠后,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三排气通道组合成X型。
[0025]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包括第一分通道和第二分通道,所述第一分通道和第二分通道的下端紧密相邻但不相通。
[0026]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的第一、二分通道的下端和第三排气通道的第三、四分通道的上端分别对应相通。
[0027]所述第三排气通道的下端与灭弧栅片3间的气道的上端相通,用于接收气道内排出的带有金属颗粒的气体。所述气体顺着第三排气通道依次进入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一排气通道,直到由第一排气通道的上端出口排出。气体内所带有的金属颗粒在第三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的相交处以及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一排气通道的相交处被通道壁阻挡,从而达到排出气体的同时还能隔阻带电粒子的效果。
[0028]实施例2
[0029]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灭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灭弧栅片(3)、支撑板组件(2)和灭弧盖板(1),所述支撑板组件(2)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所述灭弧栅片(3)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之间,支撑板组件(2)的顶部包括凹腔(23),所述灭弧盖板(1)包括第一隔弧板(11)、第二隔弧板(12)和第三隔弧板(13)共三个隔弧板,所述第二隔弧板(12)和第三隔弧板(13)堆叠在所述凹腔(23)内,所述第二隔弧板(12)的上表面与支撑板组件(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弧板(11)、第二隔弧板(12)和第三隔弧板(13)设有若干组贯穿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整体呈X型;第一隔弧板(11)的上的第一排气通道呈垂直方向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弧板(11)固定设置于支撑板组件(2)的顶部且完全覆盖凹腔(2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灭弧室,其特征在于,第二隔弧板(12)设有若干组贯穿的第二排气通道,第三隔弧板(13)设有若干组贯穿的第三排气通道,所述第二隔弧板(12)的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三隔弧板(13)的第三排气通道均呈V型;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包括第一分通道和第二分通道,所述第一分通道和第二分通道的下端紧密相邻但不相通;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的第一、二分通道的下端和第三排气通道的第三、四分通道的上端分别对应相通;所述第三排气通道的下端与灭弧栅片(3)间的气道的上端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灭弧室,其特征在于,第二隔弧板(12)设有若干组第四排气通道,第三隔弧板(13)设有若干组贯穿的第三排气通道,所述第三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璇侯魁刘丰丰杜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全凯帆开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