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树嫁接的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24069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树嫁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树嫁接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接穗和砧木的选择;(2)接穗的处理;(3)砧木的嫁接前处理;(4)砧木的处理;(5)插接穗;(6)包扎接穗和套袋;(7)嫁接后管理,这种茶树嫁接的方法,解决了现有茶树嫁接换种技术定型修剪次数多,新稍生长慢,分枝少,见效迟等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树嫁接的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树嫁接
,具体涉及一种茶树嫁接的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茶树原产地,茶叶生产源远流长。在很多老茶区,原有的栽培品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老茶园面临更新换种的问题。良种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在老茶区,新茶园发展已没有太大的空间,而现有茶园大多又是混杂的群体品种。重垦换种固然是改良群体茶园的有效方法,但重新垦植,一是挖老茶树费工多、投资大,而且易造成水土流失;二是许多老茶园因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新种茶苗成活率低,生长不良;三是种后3年左右才能初见成效,成园周期长。所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利用嫁接技术改造老茶园。当前广泛采用1芽1叶接穗低位劈接法。这一方法嫁接成活率较高,但嫁接后新稍生长慢,分枝少,需要采用多次定型修剪,促进分枝形成,改造后茶园重新投产需要2年以上。
[0003]鉴于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茶树嫁接换种技术定型修剪次数多,新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树嫁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合适的接穗以及砧木;S2:步骤S1中的接穗长度为4~6cm,保留两个腋芽,将下端腋芽处叶片剪去,保留上端腋芽处叶片,并剪去其1/2,在接穗下端腋芽背面斜向下削去一个长3~4cm的马耳形斜面,在马耳形斜面两侧各削一刀,露出微绿色的嫩皮;S3:在嫁接前一周,嫁接茶园浇足水,将骨干枝距离地面10~20cm高度以上枝条锯除,清理出茶园,喷施0.5g/L的多菌灵对茶树进行杀菌处理;S4:砧木的处理:在骨干枝上选择光滑、无机械损伤的部位,用修枝剪剪平枝条,形成横切口,在切口处用刀垂直刻破皮层,并向下划开3~4cm切口,用刀轻轻向左右两侧挑开皮层,形成一个V形嫁接口;S5:将接穗基部蘸取2g/L的萘乙酸生长调节剂,时间5~6s,挑开砧木上V形切口,插入接穗,马耳形斜面贴向木质部,斜面上端稍高于砧木横切口,两侧斜面与砧木形成层对齐;S6:用宽3cm的嫁接专用绑带进行捆绑,用嫁接夹夹住嫁接部位,用透明塑料袋套上保湿;S7:嫁接完成后进行水、肥、光、虫害方面的管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嫁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接穗选择两年以上茶树上半木质化的枝条,呈红棕色、粗壮、无病虫害、腋芽饱满,砧木选择长势良好、具有明显骨干枝、树龄为5~30年的茶树,每丛茶树留取4~5根骨干枝做嫁接砧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嫁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接穗削成三面,一面为马耳形,在其左右两侧各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家月张金萍李叶云张港年毛君林林梦玲曾小艳沈周高张显晨浮雯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